改革水价,更要改善水质

2009-11-28 23:38:26
来源: 时代在线网
近日,国家发改委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下发《关于做好城市供水价格管理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要求有关部门审慎决策,把握水价调整时机。对水价矛盾积累较大的地区,要统筹安排,循序渐进,并且要采取分步到位的办法。要合理把握水价调整的力度和时机,防止集中出台调价项目。然而,该通知仅仅是一个 指导意见,而不是政策性的文件,对于地方的影响到底能有多大?作为公共产品的水务定价机制究竟是谁 说了算?水价改革能否推动水质的改善?——编者按

谁在监管中国水质

刘予平

就在这一轮水价上涨的当口,某地又爆出了数百居民因饮水受污染而大量染病的新闻,这为上调水价以改善水质提供了口实。

水价上涨就一定会带来水质的改善吗?

据本人了解,地方水务管理部门其实是“龙多不治水”的。

以北京市为例,其水质管理部门有市政管委、卫生局和环保局。卫生局是饮水水质管理的主管部门,其所属的卫生防疫站定期对城市各水厂进行监督检查。市环保局定期检测水库水质。市政管委作为城市供水的主管部门,对供水企业进行监督管理,每个月对出水水质和管网水质进行监测。

监管单位如此之多,但据大岳咨询公司的调查,北京各区县自来水公司的水质化验室监测能力离国家要求仍有很大差距,供水管理部门并没有对消费者水龙头的出水水质进行监测,没有对供水企业的能力和质量保证体系进行监督、评估。更让人想不到的是,行使行业检测职能的国家城市水质监测网、监测站在行政、人事、财务上均隶属于北京市自来水集团,监测机构不独立,法律地位不明确,检测的公正性缺乏制度保证。

我们来看看美国的供水水质管理制度。

美国联邦政府专门制定了《安全饮用水法》。联邦政府用水主管部门依法制定饮用水质量标准和检测办法,并会同州政府负责水质监管。供水企业一旦违法,轻则接受行政处罚,重则被处以数百万美元罚金,甚至取消企业的特许经营权。

为了保障饮用水安全,联邦饮用水主管部门还成立了国家实验室,并在全国建立了十个区域实验室。国家实验室负责综合评价和规划水资源、研究净水工艺流程、开发检测方法和标准。区域实验室代表联邦与州政府联络,监督法律、标准和规程的实施,处理供水的突发事件和紧急情况。

此外,政府会定期发布消费者报告,如实反映水质状况,内容包括一些基本数据和综合结论。法律也鼓励并确保公众参与水质管理。

我想,在水质监管上,中国多一些拿来主义并不是一件坏事。

作者系青年学者

 

何必总拿外资说事儿

萧三匝

各地纷纷上调水价,老百姓不高兴,于是就有人把民众情绪往外资水务企业引。他们说,外资进军中国水务市场,打的是秋后算账的主意—先给地方政府几个甜枣吃吃,拿下当地水务市场后,再要挟地方政府提高水价。

一时间,威立雅、中法水务等外资水务企业纷纷成为一些愤青大肆挞伐的对象。

不了解事实的情绪宣泄是无任何意义的。

没有外资水务企业进入中国,水价是否就不会涨?为什么在一些外资根本没有进入的城市水价也在涨?水价怎么定一直是政府的权力,外资水务企业是否有能力要挟政府?外资是中国水务市场的主要参与方吗?其市场占有率到底有多少?

多年以来,国有水务企业所有者缺位、人浮于事、铺张浪费横行、社会包袱沉重,它们何曾为老百姓提供过优质高效的产品与服务?说句不客气的话,它们到底是企业还是衙门是一个值得讨论的问题。

地方政府引进外资水务企业的出发点各有不同,有的是为了获得短期的国有资产出售带来的高溢价收益以补贴财政缺口,也不排除个别主事官员在此过程中渔利,但不可否认,外资的进入客观上打破了国有水务企业对水务市场的垄断,引入竞争怎么说都对消费者有利。

因此,与其一味地反对外资,不如对外资进入之后是否严格履约进行深入调查。

值得忧虑的是,近年来,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逐步增强,排外思潮甚嚣尘上。有高层人士甚至明言,中国不差钱,何必继续引进外资?他们忘了,中国之所以在30年前决定向外资开放,并不仅仅是图老外兜里的几个钱。没有开放,中国企业的管理水平、技术水平怎么可能发展到今天这个状态?没有开放,内政改革的推动力是否会面临衰减的可能?

有人排外是夜郎自大,有人排外是心虚,有人排外是为了转移公众视线,也有人排外是愚蠢。不管怎么说,时代不同了,中国都不需要义和团主义。

作者系资深媒体人士、知名时事评论员

 

必须确立公共产品定价机制

刘岷

电价涨,专家说,应该;气价涨,专家说,应该;取暖费涨,专家说,应该;这回是,水价涨,专家说,应该。有什么东西涨价专家认为不应该呢?

这一回,专家们的理由照样傲慢得可以:中国各地水价偏低,导致了水资源的大量浪费。同时,水务企业普遍缺乏改造管网设备和改善水质的钱。所以,“不能因为有些人喝不起水,就不提高水价。”

老百姓的愤怒可想而知。

大概是为了安抚民众情绪,国家发改委、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就联合下发了个通知,要求各地在推进水价改革过程中充分考虑社会承受能力,尤其要做好低收入家庭的保障工作,保障其基本生活水平不降低。一个国家的民众,连水也喝不起,那个中情绪是可以想象得出的。

这就够了吗?如果自来水的定价机制已经得到民众认可,政府部门又何必下发这些无甚新意的通知?

平心而论,老百姓并不是不能接受水价上涨,但问题在于:谁敢公布水务企业的真实成本?没有真实的数据支撑,水价涨多涨少依据何在?涨价就一定能改善水质吗?谁能保证涨上去的这笔钱不会进入某些人的腰包或挪为他用?

进一步追问,水资源算不算公共产品?如果算,水务企业成本上升后,到底哪些成本应该政府买单,哪些成本应该公民承担?如果不算,政府不愿意承担部分成本,政府有没有胆量和充分的理由向民众明言?

遗憾的是,在这场讨论中,我没有看见任何人将中国需要怎样的公共产品定价机制说清楚。纲举目张,处上者如果没有能力定下来一个大多数公民能够接受的章程,这次的讨论就没有意义。

作者系青年学者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news@time-weekly.com

相关推荐
股价涨幅第一!中信银行年内涨近50%,超10家上市银行获大手笔增持
机器人、机器狗、重卡?李彦宏携AI神器及5000万大奖亮相开发者大会
港股IPO|挚达科技增收不增利,傍上比亚迪仍难解盈利困局
股价异动观察丨股价“抢跑”?天承科技业绩披露前夕股价爆拉12.58%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