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时代华大基因的三重壁垒

2025-11-19 14:07:11
来源: 时代在线

当“生物制造”从科幻走入国家产业规划,一场以生命为载体的生产力革命正悄然开启。而基因测序作为不可或缺的基础设施,构成了整个价值链的“起跑线”。它不仅决定了“读懂”生命的深度与效率,更从根本上制约着后续设计、改造与合成的可能性。

在这条新兴的赛道上,华大基因用二十余年的积累证明,其最大的护城河并非单一技术,而是将测序技术、数据资产与AI算法熔于一炉的生态体系。这三重壁垒共同构筑的“底层算力”,正是其从“读懂生命”的起点出发,进而赋能整个生物制造产业的底气所在。

基因测序:生物制造的“新基建”

生物制造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制造”,而是对生命体系的重编程。根据《2023年生物制造产业白皮书》,其本质是以基因工程、合成生物学等技术为基础,利用生命体机能规模化生产目标产物的制造过程。这意味着,要实现“编写”生命,必须先“读懂”生命,基因测序成为不可或缺的基础设施。

在技术层面,基因测序正经历“指数级”跃迁。从第一代Sanger技术到高通量测序,测序速度提升数百万倍,成本却断崖式下降。2001年单个人类基因组测序成本近一亿美元,2020年已降至约645美元。这一成本曲线的陡降,使基因数据的大规模获取成为可能,推动生物制造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化。

政策与市场双轮驱动,进一步夯实了测序的基础地位。国家将生物制造列为未来产业赛道,赋予其培育新质生产力的使命。与此同时,全球基因测序市场预计2030年将突破500亿美元,中国市场增速更为显著。测序能力的强弱,直接决定了在生物制造竞争中的“算力”水平。

技术闭环:测序、数据与算法的“护城河”

华大基因的核心优势,在于构建了“测序-数据-算法”闭环的底层能力体系。作为国内最早进入该领域的企业之一,其业务覆盖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形成从仪器平台、检测技术到生物信息算法的全链条自主体系。在基础科研端,公司基于DNBSEQ、CycloneSEQ等自主平台,提供从短读长、长读长的全面解决方案,为大型队列研究提供支撑。

测序是起点,数据才是核心竞争壁垒。华大基因在生育健康、肿瘤防控、感染防控等方向积累了千万级样本量,构建了业内领先的生物信息数据库。截至2025年6月,其无创产前基因检测已服务超1945万人,肿瘤甲基化检测超235万例。2025年入选国家数据局“高质量数据集建设先行先试名单”,标志着其数据质量与合规性获官方认可。

在算法层面,华大基因推出基因检测多模态大模型GeneT和AI分析平台BGI OmicsOne,利用百万级高质量数据训练,实现从样本检测到报告生成的全流程智能化。

测序为器,数据为本,AI为翼,这三者共同构成华大基因参与生物制造竞争的三重壁垒。此外,其在基因合成等“写”基因环节的布局,也为未来向上游延伸预留了空间。

当政策与技术汇聚,生物制造正成为全球产业焦点。华大基因以“读懂生命”为起点,通过稳扎稳打的技术积累与数据沉淀,为生物制造铺设了一条通往未来的基础设施之路。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news@time-weekly.com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