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信用卡业务“自救”调查:透支利率最高超18%,有银行贴息最高补3000

黄宇昆
2025-11-14 17:40:43
来源: 时代周报
为了改变信用卡业务下滑的趋势,银行纷纷开始探索新的策略以求“自救”。

持卡5年后,孙梦决定注销信用卡。

促使她做出这个决定的,是最近发生的一次偶然事件。她有一笔8000多元的信用卡账单,由于忘记还款日,一个礼拜不到就产生了160多元的逾期利息。

孙梦说,虽然持卡时间长,但使用次数并不多,而且高昂的透支利息“令人生畏”。

一般而言,银行对于信用卡透支利率都有明确规定,多数银行执行的年化利率高达18.25%,这也是孙梦仅仅逾期几天就产生高额利息的原因。尽管近期有银行松绑了透支利率下限,但对于像孙梦这样的用户来说,使用信用卡似乎并不是必需的选择。

近年来,银行信用卡业务面临着不小的压力和挑战。随着市场竞争加剧,以及用户消费观念的转变,多家银行信用卡业务陷入负增长的困局,今年前三季度,包括交通银行、中信银行、平安银行等在内的银行信用卡贷款余额持续下降。

为了改变这一局面,银行纷纷开始探索新的策略以求“自救”。除了松绑透支利率下限,以降低用户的用卡成本外,部分银行还推出了信用卡分期优惠活动,减轻分期还款的压力,从而提高用户使用信用卡分期的意愿。

来源:图虫创意

透支利率松绑?多数银行仍执行18.25%

“账单1200多元,到期日忘记还款了,超了4天,银行就收了我20多块的透支利息,看了短信才知道,他们是从消费记账那天开始算,利率是每天万分之五,按年化算超过18%了。”王浩无奈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自己平时不经常使用信用卡,这次也算是花钱买教训,但他还是对银行收取高额透支利息感到困惑。

在王浩看来,这样的利率水平实在不低,尤其是与一些市场上的其他信贷产品相比,信用卡透支利率显得缺乏“性价比”。

作为一种便捷的支付工具,信用卡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并不陌生,而超过18%的年化利率,对于不少消费者来说压力不小,尤其是那些偶尔忘记还款或者资金周转出现短暂困难的持卡人,高额透支利息无疑增加了他们的负担。

今年8月底,光大银行发布信用卡透支利率收取标准调整公告,拟将信用卡透支利率收取标准由“日利率万分之三点五至万分之五(年利率12.7750%-18.2500%)”调整为“日利率0%-0.05%,按照单利算法近似折算年利率为0%-18.25%”。该行将根据持卡人的资信状况、用卡情况等动态调整日利率水平,调整后日利率不超过0.05%。这意味着,理论上持卡人透支利率可以低至0%。

来源:光大银行官网

不过,光大银行在9月底发布的正式公告中则修改了相关表述,调整后的收取标准为“日利率最高0.05%,按照单利算法近似折算年利率最高18.25%”。 

来源:光大银行官网

时代周报记者注意到,8月29日,央行决定对《电子支付指引(第一号)》等4件规范性文件作出修改,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其中包括删除《中国人民银行关于信用卡业务有关事项的通知》第一条中“对信用卡透支利率实行上限和下限管理,透支利率上限为日利率万分之五,透支利率下限为日利率万分之五的0.7倍”的表述。

不过,央行这一通知发布后,除光大银行外,目前多家国有大行、股份行暂未发布关于调整信用卡透支利率上下限等相关表述的公告。

银行为何对该项政策不热衷?资深信用卡专家董峥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这其中也许有更深层次的原因,在现行的信用卡透支利率政策下,受到债务逾期卡民投诉的压力所致。发卡银行面对这种投诉压力,要么按照之前0.05%/日标准可以获得透支利息,要么可能通过“协商”只能获得本金偿还。如此一来,发卡银行对信用卡透支利率市场化定价缺乏积极性,也就顺理成章。

早在2020年12月,央行在《关于推进信用卡透支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通知》中就已明确强调,自2021年1月1日起,信用卡透支利率由发卡机构与持卡人自主协商确定,取消信用卡透支利率上限和下限管理。

当时政策发布后,就有多家银行及时做出了调整。

据农业银行2020年发布的信用卡领用合约中规定,持卡人适用的透支利率为日利率万分之五,该行可根据持卡人的资信、用卡等情况在上限日利率万分之五,下限万分之三点五之间调整持卡人持有信用卡的透支利率。而在2021年更新后的领卡合约中,则去掉了对于调整上下限的相关表述,变为了“该行可根据持卡人的资信、用卡等情况调整适用的透支利率。”

另外,也有银行选择在个别产品上对透支利率做出差异化处理,如建设银行在2021年11月曾发布公告,自2022年1月1日起对龙卡裕农通信用卡产品开展透支利率7折优惠,透支利率统一由原“日利率万分之五”标准下调至“日利率万分之三点五”。目前,该信用卡仍采用透支日利率万分之三点五的标准。

此外,工商银行牡丹超惠卡实行透支利率6折优惠,即日利率为万分之三。

不过,除某些特定信用卡外,大部分银行对于普通用户的信用卡透支利率仍执行统一的标准。上海地区某城商行客户经理告诉时代周报记者,一般来说,银行不会对透支利率进行调整,目前大多数银行都是按日利率0.05%执行。

时代周报记者还以用户身份咨询了多家国有大行、股份行信用卡客服,均被告知日利率是按照0.05%的收取标准。

董峥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利用信用卡透支利率市场化定价,适度调低透支利率,让这部分优质客群在考虑资金良性周转的前提下,偶尔对于某些大额消费或许就会尝试使用最低还款方式。这样就会让银行获得相应的利息收益,同时也是信用卡业务差异化经营的体现。

董峥认为,透支利率的市场化定价并不一定是带来利息收入的必要手段,但是至少让一部分用户遭遇特定情况时,由于自身透支利率的不同,或许就有了选择权。“一些‘优质客户’获得市场化定价的透支利率后,就可以达到降低还款成本、缓解债务压力的目的,而这些持卡用户一旦走出债务困境,与发卡银行之间建立起良好业务关系的潜力巨大,这对于发卡银行来说或许也是一种用户培养的手段。”

信用卡“贴息”也来了,5万元以上最高补贴3000元

既然透支利率与消费贷利率相比不具备“性价比”,银行便盯上了分期优惠。

高洋使用信用卡已超过10年时间,在日常生活中,他是一个精打细算的人,喜欢研究各种信用卡能薅的羊毛,但在分期这件事上很少妥协,除非银行给出优惠利率。

“除了免息外很少分期,之前也有银行打电话过来推荐分期,但算下来利率还是太高,感觉不划算。”高洋告诉时代周报记者。

不过,最近正赶上双十一,高洋的消费也比平时多了不少。“8000多元的金额,如果分12期还款,优惠后的年利率只有3%左右,利息便可以省下500多元”,高洋说,经过一番斟酌,他还是选择了分期还款。

近期,多家银行结合双十一推出了信用卡分期优惠活动,分期时间越长,利率折扣优惠更大。

如中国银行信用卡在11月1日~11月30日期间,持卡人通过中国银行APP、网银、互动短信等方式办理账单分期/消费分期/自由分期可享新用户3期3折、6期3折、12期及以上5折;办理现金分期可享12期2折优惠。以现金分期12期为例,打2折后近似折算年化利率(单利)可低至3.31%。

平安银行信用卡办理账单分期最低可享受1.7折的优惠,成功办理18期及以上的账单分期年化利率最低为3.10%。

不过,也有用户发现,近期银行给出的利率优惠力度不如之前。

“之前经常领到分期2折、3折的优惠券,最近给的都是5、6折,感觉像大数据杀熟。”马明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有段时间银行给了优惠券后,分期利率很低,他有一笔16000元的账单,3折优惠后省了1800元的利息。“现在优惠力度明显小很多,所以就没有办理过了。”马明说。

此外,在消费贷实施贴息政策后,也有银行针对信用卡推出了类似的“贴息”方案。

时代周报记者注意到,11月7日,汉口银行在微信公众号发布的文章显示,该行面向优质客群推出信用卡大额分期产品“快e金”,目前办理利率是2.98%。该行称,满足分期期数12期及以上可获得奖励点,凭奖励点兑换微信立减金,办理的分期总金额中单笔金额均为5万元以下,累计补贴上限为1000元;单笔金额均为5万元及以上,补贴上限为3000元。

无论是马明所领到的2、3折分期优惠券,抑或是信用卡“贴息”方案,实际上都是银行信用卡业务承压的侧面体现。近年来,由于信用卡贷款额、收入持续下降,银行因此也不得不想尽办法留住客户、“激活”消费意愿。

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9月末,平安银行信用卡流通户数4451.52万户,同比减少603.49万户,前三季度信用卡总消费金额14958.68亿元,同比减少2650.45亿元,降幅15.05%;9月末信用卡应收帐款余额4006.63亿元,较上年末下降7.9%。

在信用卡市场常年保持份额第一的招商银行,也难免受到信用卡业务下滑的冲击。今年前三季度,该行实现银行卡手续费收入105.26亿元,同比下降17.07%,结算与清算手续费收入111.11亿元,同比下降4.55%,该行称均主要是受信用卡收入下降影响。

董峥对时代周报记者分析称,信用卡业务面对市场的“严寒”能否重整旗鼓,夺回在消费金融市场中的位置和空间,更多地取决于银行在信用卡业务经营策略能否实现主动性变革,提升产品、服务的市场竞争力。

在他看来,如今信用卡业务所面临的行业转型,其根本是让信用卡业务更好地为用户服务,因此不能停留在产品和权益的层面进行竞争,唯有形成差异化、多元化的服务体系,才有可能在这场行业转型中重新寻找到自己的市场定位。

(文中孙梦、王浩、高洋、马明均为化名)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news@time-weekly.com

相关推荐
华润万象生活有限公司(01209.HK)—— 成功配售提升流通市值及股东结构多元化
闭麦、降价、换血,西贝“上岸”背后的面子与里子
1个月内“将帅齐换”,陈宇出任博时基金总经理,招商系金融高管再变阵
阿里系退出后,大润发开始“爆改”,母公司高鑫零售半年营收305亿,还要调改200家门店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