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电梯制造商到城市共建者,日立电梯以智慧楼宇方案赋能城市升级
智慧楼宇成为好房子新基座
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于11月5日至10日在上海举办。作为连续八年参展的老朋友,日立今年的展台就像一座“微型城市”,聚焦“绿色能源”“智慧城市”“先进技术制造・产业数字化”“医疗健康・养老”四大重点事业场景,对应设置四大展区。
在“智慧城市”展区,电梯模型在平稳运行,巡检机器人正动态演示着设备维保工作,后台屏幕上则实时跳动着建筑的能耗与运行数据。
从一部电梯,到一栋楼,再到城市空间的数字化协同,日立电梯正在构建一套完整的全生命周期智慧楼宇解决方案。在“好房子、好楼宇、好电梯”三大主题展区中,这家外资企业展示了它对未来建筑的理解:既要安全稳定,也要智能节能。
展会期间,上海机场集团与太保产险等领导莅临展位参观,同时日立电梯还与中建二局、中建二局一公司、中建二局四公司、中建三局、中建四局、中建五局、中建六局、中建八局、中建国际、中建科工等中建集团旗下多家企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其中,日立电梯与中建二局、中建三局、中建八局的合作首次拓展至智慧楼宇业务领域,战略关系实现重要升级。与此同时,行业首款电梯智能巡检机器人也正式亮相。
这场八度赴约的参展,已不再是单纯的展览展示。对日立电梯而言,这是一次从产品制造商迈向城市共建者的转型现场。
城市建设新逻辑
在今年的进博会上,“智慧楼宇”成为关键词之一。11月6日,日立电梯与中建集团多家单位完成签约,标志着双方合作从传统施工配套,迈向城市空间的智能化管理。这也是外资制造企业参与中国城市更新的一个新信号。
“好房子”建设的提出,让建筑行业进入从建房到管房的时代。建筑的高质量发展,不仅体现在空间设计和装修品质,更体现在使用安全、能源效率和数字化管理能力。
日立电梯的展区正对应了这种转向:云端管理平台汇集楼宇运行数据,设备运维实现可视化、可预测;从一栋楼的局部管理,到一片区域的智慧联动,城市运行开始具备实时调控能力。
一位参展的地产企业负责人评价说:“这已经不是一台电梯的展示,而是建筑管理逻辑的重塑。”
智能巡检机器人亮相
进博会现场,两台银白色机器人穿行于展览区域,它会自动停下检测、拍照、记录噪音和震动数据。这是日立电梯今年推出的智能巡检机器人,也是行业内首款实现规模化落地的产品。
这款机器人拥有足式与轮式两种形态,依托云服务中心与物联网平台,实时监测电梯运行状态,精准预判潜在故障,维保服务实现从“被动维修”到“主动预防”的升级。智能巡检机器人融合多模态传感与AI技术,可自主导航避障,精准识别故障隐患。通过智慧物业管理平台,实时输出可视化检测数据,与人工形成高效协同。
在中国城市的高密度建筑环境中,这样的创新为垂直交通提供了更稳固的安全保障,也推动了电梯行业迈向“数据化运维”的新阶段。
智慧楼宇成为好房子新基座
除了电梯与巡检机器人,日立电梯今年的另一亮点,是一整套智慧楼宇系统解决方案。
在展区中,观众可通过数字孪生平台看到一栋建筑的全貌:能耗、照明、空调、安防等运行数据实时呈现。管理者可在多端设备上同时查看楼宇状态,实现远程运维。
智慧通行系统融合了物联网和生物识别技术,实现人流、物流的高效调度与安全识别;智慧空间方案通过AI与传感器联动,为照明、温度、空气质量提供自动调节功能,让楼宇在舒适与能效之间找到平衡。
随着“绿色建筑”“智慧社区”等政策加速落地,数字化平台正成为“好房子”的基础设施。建筑能耗管理、设备维保、安全监测等环节的数字化,将成为未来城市运营的常态。
日立电梯的布局,也反映出外资制造企业在中国市场的再定位。不再局限于产品制造,而是参与到城市运行的智慧网络中。
“智慧楼宇的核心,不是单个设备的先进,而是系统之间的协同。”业内观察人士认为,建筑业正从硬件竞争走向系统思维。
智慧楼宇不是一个概念,而是一场产业重构。在好房子与智慧城市建设的交汇点上,日立电梯的八度进博,正成为中国城市向智能、绿色、可持续方向升级的一个缩影。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news@time-weekl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