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五折”“买一送一”“买正装送小样”……一文看懂美妆“买送”套路

杨海梅
2025-11-07 10:58:54
来源: 消费者报道
在各种买赠活动以及正装、小样、小规格包装的背后,蕴含着商业策略与营销逻辑。

2009年,淘宝商城(天猫前身)首创在11月11日发起“品牌商品五折”活动。当时只有淘宝商城中的部分商户参加,但是“五折”的爆发力超乎大家的预想,整个平台交易额达到5200万元,是当时日常交易的10倍左右。由此,“双十一”从曾经网友戏谑的“光棍节”,变成了全网购物的“剁手节”。

随着“双十一”促销活动步入第17个年头,简单纯粹的“打五折”活动几乎销声匿迹,取而代之的是愈发复杂的参与规则,当中夹杂着大量算术题。而今年的“双十一”尽管已经不再卷算术,规则也趋向于从简,但网友们还是照常开启了数学讨论,“原来买一送一和5折不是一回事”的话题近期又登上了热搜。

不少消费者习惯于将“买一送一”等同于“打五折”,认为每件商品平均下来的价格都一样。但再仔细看看、想想,确实都一样吗?

 01. 

只送“小样”,也算“买一送一”?

每年“双十一”期间,商家们都力推“买一送一”(还包括“买二送一”“买100g送100g”“买10斤得20斤”等其它衍生活动),乐此不疲。

《消费者报道》记者在天猫搜索“美妆买一送一”,跳出来的美妆商品不仅有“买75ml送75ml”,还有“买50g到手100g”“买30ml到手70ml”“到手近2件正装量”等等。点进去一看,几乎都是买一个正装,附赠一堆小样。其他电商平台也有不少类似活动,记者将这些促销品与官网销售的单件正品价格进行对比,发现前者一般比官网标价便宜几十元,同时又附送了与正装等量甚至更多量的小样,看着确实划算。

▲图源:某电商平台。

曾经,小样就是品牌为了推广而出的体验装、试用装、赠品。在杂志流行的年代,品牌们常把新品小样夹在美妆杂志中赠给读者试用;在线下购物时,柜姐们通常把小样当成礼物送给顾客;在商场常见的小样派送机,只需要扫码就能免费领取小样……种种活动都让消费者感觉到“小样不值钱”。而到了“双十一”购物节,这些小样却被“买一送一”提升了含金量。

对此,不少消费者表示疑惑,“既然愿意送这么多小样,为什么不直接送正装,或者干脆打五折?”每年“双十一”期间都有消费者开启“小样吐槽模式”:“我真的烦小样了啊,太占地方”“空瓶太多总觉得在制造垃圾,能不能送正装啊”“双十一不想买送一堆小样的东西”……

《消费者报道》记者近日采访了几位热衷于在购物节买买买的美妆消费者,发现她们在享受优惠的同时,也对如何处理大量小样感到困扰。

“小样经常被塞到角落忘记用,只有出门旅游时才会想起,我前年买眼霜送的小样,到今年都还有。”琪琪称自己更倾向于直接打折或“买正装送正装”。刚扔掉一堆过期小样的晴晴也表示,往年买的小样多到用不完,还要发动妈妈一起来用。“今年买一送一哪怕是送正装,我也不考虑了,家里还有一堆小样等着我用。

 02. 

专家:小样已发展成“小规格商品”

一边是消费者为处理过多的小样而烦恼,另一边则是品牌在“直接打折”与“买送策略”、“送正装”与“送小样”之间有着精细考量的商业策略。

美妆行业资深评论人、美云空间电商创始人白云虎对《消费者报道》记者分析:“首先,大牌不会直接打折,特别是大幅打折、打5折,那就等于直接让利,会降低利润,不利于维系价格体系。今年打5折,明年打3折,后年怎么办?为留住顾客而陷入无休止的打折活动会把品牌‘卷死’。”

白云虎表示,从品牌管理的角度看,直接打折会对品牌形象产生不小的负面影响,正装的价格对大牌来讲是不能撼动的。比起打折,“买一送一”更有助于维持顾客心理对商品价位和价值的认同,能够避免降低品牌的形象定位。

再者,在维持正装“牌面”的同时,品牌也要考虑消费者对优惠的期待,从而实现促销目的。“小样的概念在这几年发生了变化,过去的小样属于非卖品,是赠送给消费者试用的,包装简略,甚至用袋装着一点点量,没有条形码,不需要备案。但随着市场发展,小样逐渐形成了新的零售业态,监管要求也随之完善,现在的化妆品小样需要备案注册号,有条形码,相当于正常商品,称其为‘小包装商品’或‘小规格商品’更为合适。商家选择送一堆小包装商品,是在不撼动正装价格的前提下,给予消费者优惠的情绪价值。”白云虎告诉记者。

最后,消费者囤积了一堆小样,同时也可能增加分享的概率,无形中或可为品牌拓展新用户。“毕竟正装不容易跟朋友分享,但派送小样就方便多了。”白云虎补充道。

 03. 

商家爱推“买一送一”有迹可循

商家们热衷“买一送一”,原来真的有理论支撑。

从消费者角度看,“买一送一”在其心理认知上是“额外获得”。经济学中就有“交易效用”这一理论,指的是驱动购买的力量不仅源于商品本身带来的“获得效用”,也源于“做了一笔好买卖、赚到了便宜”的愉悦感,这就是“交易效用”。当商家提供“买一送一”等促销时,消费者对这种免费获得的强烈感知会显著提升此次交易的“交易效用”,从而极大地刺激购买欲望。

另外,“买一送一”的“送”字,对大众的吸引力非常强。研究表明,人们对免费物品有着非理性的强烈偏好。全球畅销的《怪诞行为学》里提到,人们不仅是对价格折扣做出反应,而是对“免费”本身有一种非理性的、过度的热情。当某样商品的价格从很低的费用变为免费时,其吸引力会呈现爆炸式增长。 同时,消费者在做决策时,会将接收到的第一个价格信息当作“锚点”,在“买一送一”中,商品的原始正价就是这个锚点。消费者会以这个较高的原价为基准,判断出“用一份价钱得到两份商品”的促销是非常划算的,从而激发购买欲望,有时甚至会忽略自己是否真的需要第二件商品。

在各种买赠活动以及正装、小样、小规格包装的背后,蕴含着商业策略与营销逻辑。对于消费者来说,不必被繁复的规则或“送”字吸引,而应回归自身真实需求,理性判断什么样的优惠真正适合自己,做到按需购买、明智选择。毕竟,真正划算的消费,就是买到适合自己的东西。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news@time-weekly.com

相关推荐
双11新风向:从“囤货狂欢”到“爆火好店”,淘宝闪购重塑本地经济
押注内地市场!国泰集团新董事首秀进博会,年底内地员工扩至4000人
现场剪开机器人“衣服”!小鹏汽车发布多款AI产品,何小鹏:目标2026年实现量产
拒当“大冤种”,这届年轻人靠“值”觉人间清醒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