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身智能将成下一代科技浪潮,Scaling Law、灵巧手、泛化等关键挑战值得关注!
具身智能是下一代科技浪潮。
10月31日上午,美的集团召开第三届远见者大会,深度聚焦人工智能技术突破与产业融合的未来。在大会上,美的集团研发的人形机器人家族首次集体公开亮相。
智元机器人联合创始人Steve (曾担任华为昇腾计算业务CTO,主导昇腾AI大模型生态的搭建)在大会上指出,具身智能已被提升为国家战略,是下一代科技浪潮。其终极愿景是让机器人进入各行各业,实现“机器人干活,人类享受”。
Steve 强调,目前具身智能面临的核心挑战是物理世界的复杂性和缺乏“Scaling Law(规模化法则)”。一方面,机器人需要从语义层面理解多变的物理环境,并完成精细操作;另一方面,与语言大模型不同,具身智能在物理世界中遵循怎样的“规律”(即随着数据、算力增加,任务成功率如何提升)尚不明确。物理任务对成功率、容错率和响应速度的要求极高。
清华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智能机器人中心主任孙富春则指出,真正的具身智能必须拥有“人形”的身体,并实现智能与身体的深度协同进化。当前,攻克低成本、高性能的“灵巧手”技术,是迈向通用操作型机器人的关键一步。
孙富春表示,具身智能不仅仅是空间感知和预测(如识别环境),更是“身体上的智能”。真正的具身智能是经过长期训练后“身体”发生改变和适应,最终实现“身体”与“智能”的完美协同。
孙富春还补充道,灵巧手是具身智能的关键突破,但面临成本高昂(百万级别)和性能不足(负载能力弱)两大核心问题,这导致很多机器人只能使用简单的夹爪。未来灵巧手的发展依赖于大负载人形机器人平台的出现。
对于“机器人灵巧操作”的话题,香港大学计算与数据科学学院院长马毅指出,关键在于解决“泛化”难题,而当前业界对此存在误解和高估,如看到一个机器人能完成某个特定任务(如转魔方),就误以为它具备了通用的操作能力。他同时批判了“模仿”的误区,强调机器人不应仅仅“模仿”人的特定动作轨迹,而应具备 “模仿能力”,即通过观察人的动作,自己就能通过练习学会。
尽管前路挑战重重,但从理论突破到硬件创新,具身智能的发展路径正渐渐清晰。当智能与“身体”深度协同,能真正理解并泛化于复杂的物理世界时,具身智能的“GPT时刻”才会到来。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news@time-weekl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