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复苏迹象渐显,300mm硅片产能已达75万片/月,沪硅产业何时扭亏为盈?

孙华秋
2025-10-21 20:12:08
来源: 时代商业研究院
沪硅产业扣非净利润连亏两年半

来源|时代商业研究院

作者|孙华秋

编辑|韩迅

随着AI算力芯片和新能源汽车芯片的需求爆发式增长,半导体行业加速进入复苏周期,300mm硅片作为核心材料更是跻身增量赛道。

在此背景下,国内大硅片龙头沪硅产业(688126.SH)2025年上半年营收同比增长8.16%,300mm硅片产能更是一举攀升至75万片/月,但盈利端持续承压,扣非净利润亏损4.81亿元,毛利率更是跌至-13.1%。

一边是行业回暖的东风,一边是自身亏损的业绩阵痛,这家龙头企业的经营成色究竟该如何评判?

10月16—17日,就持续亏损、市场竞争等问题,时代商业研究院向沪硅产业发函并致电询问。但截至发稿,对方仍未回复相关问题。

扣非净利润连亏两年半

半导体硅片作为芯片制造的核心材料,具有研发投入高、周期长、风险大的行业属性。

近年来,在新能源汽车驱动的车规级芯片需求增长与技术升级浪潮中,各类用于车规级驱动芯片、电源管理芯片、IGBT、功率器件、图像传感器、MCU等的特殊规格300mm硅片产品、200mm硅片产品以及SOI产品迎来新的市场机会。

作为国内半导体大硅片龙头,沪硅产业经过多年发展已构建起以300mm半导体硅片为核心的大尺寸材料平台,以及以SOI硅片为核心的特色材料平台,产品覆盖100~300mm多尺寸规格,涵盖抛光片、外延片等多品类,并布局压电薄膜、光掩模等领域。

在技术层面,沪硅产业的300mm硅片制造技术已达国内领先水平,MEMS用抛光片与SOI硅片技术跻身国际先进梯队,且已通过台积电、中芯国际等国内外主流芯片厂商的合格供应商认证,客户遍布全球主要市场。截至2025年6月末,其300mm硅片累计通过认证产品规格超820款,服务客户逾100家,上海与太原基地合计产能达75万片/月,稳居国内第一梯队。不过,与国际前五大硅片企业相比,沪硅产业在产品认证数量、技术积累及成本控制上仍存在一定的差距。

在业绩层面,沪硅产业的盈利拐点出现在2023年。在2022年营收达到36亿元的历史峰值后,沪硅产业2023年营收同比下滑11.39%至31.90亿元,扣非净利润由盈转亏,同比骤降243.99%至-1.66亿元;2024年其亏损进一步扩大,扣非净利润达-12.43亿元。2025年上半年,沪硅产业的盈利颓势仍未扭转,扣非净利润亏损4.81亿元,同比下降12.14%,陷入连续两年半亏损的局面;同期,该公司毛利率降至-13.10%,经营现金流净额为-4.62亿元,盈利与现金流双双承压。

从行业环境看,据世界半导体贸易统计组织(SEMI)的数据,2024年全球半导体硅片销售额同比减少6.5%至115亿美元,出货量同比下滑2.7%,创近年新低,核心原因在于工业半导体需求疲软、成熟制程库存调整缓慢及消费电子行业复苏滞后。2025年上半年,半导体硅片行业虽呈复苏迹象,但分化显著,300mm硅片出货面积同比增长10.51%,而200mm及以下尺寸出货面积仍同比下滑5.77%,市场持续疲软。而沪硅产业200mm及以下硅片受客户去库存与需求变化影响,销量和单价双降,成为拖累业绩的重要因素。

在市场竞争加剧的背景下,为抢占市场先机,沪硅产业持续推进上海临港、山西太原等基地产能建设,固定成本随产能扩张刚性增加,产能利用率却尚未完全爬坡,规模效应未能较好显现。而高研发投入和存货跌价损失上升,进一步侵蚀利润。

不过,目前沪硅产业的营收端已显现韧性。2025年上半年,其营业收入同比增长8.16%至16.97亿元,其中半导体硅片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0.04%,主要得益于300mm与200mm硅片销量同比增长超10%,且200mm产品因结构优化实现单价小幅回升。伴随AI算力、汽车电子等高端应用驱动300mm硅片需求增长,以及国内芯片制造企业300mm产能快速扩张,沪硅产业的核心业务有望持续受益于行业结构性机遇。

产能扩张与技术攻关进入加速期

半导体行业呈周期性波动与螺旋式上升的特征,半导体硅片市场同步联动这一周期。在“后摩尔定律时代”,叠加AI算力、新能源车电动化等终端需求的长期拉动,扩充产能与技术升级成为企业抢占先机的核心抓手。据SEMI的报告,2024年全球新增晶圆厂42座,2025年另将有18座新晶圆厂开工,大部分预计于2026—2027年集中投产,为硅片行业带来确定性增量空间。

为强化核心业务掌控力,沪硅产业于2025年5月进行重大资本运作,以70.4亿元收购新昇晶投、新昇晶科、新昇晶睿三家子公司的少数股权,同时启动不超过21.05亿元的配套定增,该方案已于今年9月获证监会同意注册批复。

对于本次并购定增的目的,沪硅产业表示,一方面通过全资控股标的公司,实现300mm硅片“拉晶—切磨抛—外延”全链条协同,提升良率;另一方面将定增资金定向投入扩产升级,消除此前外部股东对资源调配的制约,显著提升经营效率。

截至2024年末,沪硅产业子公司上海新昇实施的新增30万片/月300mm半导体硅片产能建设项目已全部建设完成;子公司晋科硅材料实施的集成电路用300mm硅片产能升级太原项目也已完成中试线建设,公司的300mm半导体硅片合计产能已达到65万片/月;子公司新傲科技和Okmetic 200mm及以下抛光片、外延片合计产能超过50万片/月,两公司 200mm及以下SOI硅片合计产能超过6.5万片/月;子公司新傲芯翼也已建成产能约8万片/年的300mm高端硅基材料试验线。

在资本加持下,沪硅产业的产能扩张与技术攻关进入加速期。在300mm主流硅片领域,上海、太原两地产能升级项目稳步推进,建成后将新增60万片/月产能,使总规模达120万片/月,2025年上半年其产能已提升至75万片/月。

在技术端,沪硅产业持续深耕300mm超低氧、高阻等特种硅片,产品覆盖逻辑、存储、功率等多工艺平台,已在新能源、射频领域实现规模化应用。在高端特色领域,沪硅产业计划将300mm高端硅基材料产能提升至16万片/年,目前已向多家客户送样,2025年将完成硅光客户开发验证,为后续放量奠定基础。

核心观点:静待下游需求回暖

短期来看,沪硅产业受行业价格压力、扩产转固折旧及研发高投入影响,盈利端仍处于承压阶段;但在中长期视角下,该公司的投资价值清晰可见:作为国内半导体大硅片第一梯队企业,技术与规模均居国内领先水平。

当前半导体行业正处于周期筑底阶段,复苏迹象已现,叠加机器人、AI芯片等下游新兴领域需求的增长与半导体国产化的深化,沪硅产业的长期成长空间已逐步打开。建议投资者关注下游晶圆厂产能利用率、沪硅产业300mm硅片扩产进度与高端订单落地节奏,以及毛利率和现金流等财务指标的边际改善。

(全文2460字)

免责声明:本报告仅供时代商业研究院客户使用。本公司不因接收人收到本报告而视其为客户。本报告基于本公司认为可靠的、已公开的信息编制,但本公司对该等信息的准确性及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本报告所载的意见、评估及预测仅反映报告发布当日的观点和判断。本公司不保证本报告所含信息保持在最新状态。本公司对本报告所含信息可在不发出通知的情形下做出修改,投资者应当自行关注相应的更新或修改。本公司力求报告内容客观、公正,但本报告所载的观点、结论和建议仅供参考,不构成所述证券的买卖出价或征价。该等观点、建议并未考虑到个别投资者的具体投资目的、财务状况以及特定需求,在任何时候均不构成对客户私人投资建议。投资者应当充分考虑自身特定状况,并完整理解和使用本报告内容,不应视本报告为做出投资决策的唯一因素。对依据或者使用本报告所造成的一切后果,本公司及作者均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本公司及作者在自身所知情的范围内,与本报告所指的证券或投资标的不存在法律禁止的利害关系。在法律许可的情况下,本公司及其所属关联机构可能会持有报告中提到的公司所发行的证券头寸并进行交易,也可能为之提供或者争取提供投资银行、财务顾问或者金融产品等相关服务。本报告版权仅为本公司所有。未经本公司书面许可,任何机构或个人不得以翻版、复制、发表、引用或再次分发他人等任何形式侵犯本公司版权。如征得本公司同意进行引用、刊发的,需在允许的范围内使用,并注明出处为“时代商业研究院”,且不得对本报告进行任何有悖原意的引用、删节和修改。本公司保留追究相关责任的权利。所有本报告中使用的商标、服务标记及标记均为本公司的商标、服务标记及标记。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news@time-weekly.com

相关推荐
美团最高管理机构新添2名成员,老将肖飞、国际化操盘手仇广宇为何获重用?
总投资295亿!TCL华星8.6代印刷OLED产线开工,2027年将量产
5次筹划并购,5次无疾而终!“玩具第一股”群兴玩具:继续寻找算力优质标的
举牌中国通号H股,中邮人寿年内第三次出手!近40亿增资刚落地,跻身寿险前四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