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家机构预测前三季度GDP增速约5.1%,后续仍有降准降息空间

王晨婷
2025-10-17 11:08:06
来源: 时代周报
不能排除四季度政策“适时加力”的可能性

2025前三季度GDP等经济数据将于10月20日发布,近期已有多家机构发布预测。

时代周报记者综合浙商证券、中金宏观等8家机构预测,三季度GDP增速或在4.85%左右,对应今年前三季度累计GDP增速约5.1%。

各机构对于三季度GDP增速的预测值(制表:时代周报 王晨婷)

不过,随着后期经济不确定性增加,全年完成5%左右的经济增长目标有望进一步加力。财政政策方面,不能排除四季度政策“适时加力”的可能性。随着货币政策基调转为“适度宽松”,择时择机通过降准释放长期流动性的可能性也尚有空间。

前三季度GDP增速或超5%

时代周报记者选取的8家机构对于三季度GDP增速的判断基本统一,都在4.8%-5%之间。其中,5家机构预测三季度增速约4.8%,2家预测为4.9%,1家预测为5%。

北京大学国民经济研究中心认为,2025年第三季度GDP预计同比增长5.0%,较前期下降0.2个百分点,较2024年同期高0.8个百分点左右。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同期存在明显的低基数效应,2024年第三季度GDP同比增长4.6%,为当年最低值,对今年三季度数据形成了明显的低基数效应。

此外,出口端依旧保持韧性。

10月13日,海关总署公布的出口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我国货物贸易出口19.95万亿元,同比增长7.1%,较上半年的7.2%略有回落,但仍保持较快的增速。中国对外出口国别结构改变,对德国、东盟、“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出口增长相对较快,部分抵消了中美博弈导致出口额的下滑,叠加出口低基数效应。

不过,也有一些压力因素不可忽视,因此,更多机构对于三季度的GDP增速给出了5%以下的预测值。

华创证券认为,三季度来看,主要的压力因素有四个。除了建筑业和地产业,在工业生产端,二季度工业增加值均值为6.2%。7-8月增速均值为5.4%左右,按9月6.0%的增速预测,三季度增速在5.6%左右。

消费方面,二季度社零增速均值为5.4%,7月、8月分别降至3.7%、3.4%,预计9月受耐用品基数走高影响,增速进一步降至3.2%左右。这意味着批发零售业三季度增速将有所回落。

综合来看,华创证券预计三季度GDP增速在4.8%左右,前三季度GDP累计增速在5.1%左右。

民银宏观温彬团队则认为,从需求端看,以旧换新政策对消费的短期拉动作用减弱,三季度社零增速或放缓;投资领域持续承压,基建投资、制造业投资和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均边际回落。

但得益于出口结构优化升级、全球经济复苏等因素,综合来看,预计三季度GDP同比增长4.9%左右,为实现全年5%左右增长目标奠定基础。

(图源:图虫创意)

高技术产业带动工增快速增长

整体来看,三季度经济增速较二季度会略有回落,但相比去年同期仍有明显的改善。

在三季度的经济表现中,也有一些具体内容值得特别注意。

例如,高技术产业发展快速带动工业增加值稳步增长。在供给端,1-8月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2%,高于2024年同期0.4个百分点,其中高技术产业9.5%,分别高于去年同期、全部工业增速0.6、2.7个百分点。

消费方面,“金九银十”本是传统旺季,但今年“金九银十”汽车销售旺季或呈现低于市场预期的情况,主因是去年同期以旧换新政策下形成的较高基数,以及近期各地汽车补贴政策的调整与收紧。

同时,受暑期效应消退影响,9月与居民出行消费密切相关的餐饮、文化体育娱乐等行业商务活动指数落至临界点以下。

投资方面同样较为低迷。机构预计,2025年1-9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增速为0.4%。

华创证券研究所副所长、首席宏观分析师张瑜提出,2021年以来,制造业投资累计增速或将首次低于GDP累计增速,预计1-9月制造业投资累计增速为4.0%。

中金宏观认为,考虑到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后续出口放缓叠加反内卷渐进优化产能,或更多影响制造业投资的弹性。一方面,出口的波动会通过资本品价格渠道影响制造业投资的名义增速;另一方面,随着企业层面对中长期维度的下游需求、市场空间等缺乏共识,也会一定程度上制约资本开支的强度。

此外,9月物价数据已经公布。

9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环比增长0.1%,同比下降0.3%,降幅较上月收窄0.1个百分点;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环比增长0.0%,同比下降2.3%,降幅较上月收窄0.6个百分点。两项数据降幅双双收窄,核心CPI重回“1时代”,预计四季度将继续温和回升,从而引导需求和产出变化,影响GDP增长。

四季度还有哪些刺激政策?

对于今年接下来的经济走势,在缺乏强刺激的背景下,面对高基数、高关税持续冲击,出口订单前置透支、政策效力递减及地产寻底等多重约束,有机构预计四季度GDP增速还会进一步走低,全年GDP增速在5%左右。

中国银行研究院发布的《中国经济金融展望报告》预计,三季度我国GDP增长4.8%左右,四季度增长4.5%左右。

报告中提到,2025年大概率能实现年初设定的预期目标,但下半年经济压力明显加大。未来宏观政策要更加重视正向激励、改善和稳定预期的作用,更加重视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牵引作用,更加重视宏观政策边际效果变化,充分发挥政策“组合拳”效果,以应对未来的不确定性。

(图源:图虫创意)

今年后续还会有哪些宏观政策?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何咏前在10月16日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下一步,商务部将从释放政策效能、开展贸易促进、深化贸易合作等方面开展工作,将进一步落实好外贸领域各项已出台政策措施,加大对外贸企业金融、就业、便利化等方面的服务保障,适时推出新的稳外贸政策。

财政方面,财信研究院副院长伍超明告诉时代周报记者,高基数挑战和经济短期压力风险增加,四季度政策“适时加力”的可能性仍存在,但年内调整预算、增发国债的概率不高,预计将更多依赖准财政工具和存量债券资金的使用。方向上要继续加大“投资于人”力度,并加快土储和基建专项债券的发行和使用进度。

中国银行研究院建议,可以加大财政对民生消费领域的支持力度,为扩大内需奠定基础。一方面是推出新“两保”政策,即社保和医保政策,逐步提高农村居民养老金水平;另一方面,完善居民医保筹资动态调整机制,同时加大中央财政对养老、托育、医疗等领域的投入力度,并优化个人所得税征收方案。

货币方面,伍超明预计将保持连续性、稳定性,维持宽松基调和流动性充裕状况不变;但面对银行息差压力、居民存款收益下降、政策效果不佳等制约,加之经济循环改善、物价回升,四季度降息概率较小,更多依赖结构性工具发力。

2025年货币政策基调转为“适度宽松”,但目前为止,今年仅降准1次、降息1次,不少机构认为仍有发力空间。

中国银行研究院建议称,后续货币政策调控可根据国内外经济运行情况进行灵活调整,不设定特定的政策窗口期。考虑到当前大型银行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仍处于7.5%的高位,可择时择机通过降准释放长期流动性,在维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的同时对冲美联储降息的影响。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news@time-weekly.com

相关推荐
LED芯片行业首份三季报:净利润增速不及营收,存货大增超90%,聚灿光电:正常体现
金价飙涨,矿产拍卖也疯狂!吉林一金矿资产竞拍激战931次,成交价暴增489%
“双节”上海楼市观察:“金九”兑现后短暂休整,二手房日均成交量减少5成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