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创新、生态完善 产品性能对标国际主流 国产CPU龙头兆芯集成启动科创板IPO

2025-10-16 14:05:57
来源: 时代在线

CPU是信息设备的“大脑”,是信息安全的基石,自主研发安全可靠的CPU对我国信息产业至关重要。

日前,上海兆芯集成电路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兆芯集成”)科创板IPO申请获受理。目前上市状态为“已问询”。

招股书显示,兆芯集成是目前国内领先的可同时面向AIPC、桌面 PC、服务器、工作站以及嵌入式等多领域并持续兼容 x86 指令集的 CPU 设计企业,技术能力覆盖自主指令集拓展与内核微架构设计、自主互连架构设计、自主 IP 设计等通用处理器及配套芯片设计研发的全部环节,产品市场应用领域和技术迭代不受任何限制。

01

十数年艰难攻坚

产品迭代演进已不受限制

2013年,兆芯集成于上海成立,经过12年的发展已成为国内先进的芯片设计厂商之一。

在CPU领域,英特尔和AMD一直是全球范围内的绝对霸主,尤其在我国市场,由于国产CPU起步晚,这两家美企巨头几乎垄断了大部分市场份额。无论是消费级的笔记本电脑、台式机,还是企业级的数据中心服务器,都长期被这两家海外巨头占据。

我国从“十五”期间,就预见到了CPU对于信息产业的重要性,推出一系列政策,重点突破高性能、CPU设计开发的核心技术,掌握以自主CPU为核心的系统芯片开发平台技术。

兆芯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成立的,并在成立之初就承接了国家重大的科技专项,肩负起“研发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处理器芯片,推动中国信息产业的整体发展”的使命。

21 世纪初,全球芯片产业被国外巨头牢牢把控,技术壁垒高耸入云。英特尔x86和ARM架构占据了全球微处理器指令集架构的主流市场,其中英特尔x86主宰了计算机、服务器等高性能高功耗领域,ARM架构则几乎垄断了9成移动通信芯片,活跃在手机、物联网等低功耗低成本应用。这种技术格局下,国产CPU厂商开始围绕x86、ARM以及自主架构三大路线展开技术探索,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发展路径,逐步实现了在CPU设计研发技术的全面贯通和自主创新突破。

在几种发展路线中,x86架构因其成熟的生态系统和强大的兼容性,在PC和服务器市场占据主导地位。目前,x86架构CPU占据了全球桌面PC、服务器领域约90%的市场份额,处于显著领先地位,商业化潜力最高。但x86架构下的高端处理器设计复杂,其核心技术此前仅掌握在几家国际领先企业手中,如要实现国产突破,不受节制所面临的难度可想而知。

兆芯选择了这条艰难但前景壮阔的道路。全自研高端CPU是典型的人才、技术、资金密集型行业,高度依赖尖端人才、投入大、技术研发周期长,而且在长期的技术封锁下并非砸钱就能做出来。要实现突破及反超,打造国产自给自足,需要长期的艰难探索与持之以恒的人才培养、研发投入。

在经年累月的发展中,兆芯集成逐渐汇聚了一支全建制、专业能力突出的研发团队,研发人员数量接近600名,占员工总数的比例为75.97%,整个研发团队拥有丰富的研发经验积累,在上海、北京、西安等地均设有研发中心。

2022年至2024年,兆芯集成研发投入分别为9.84亿元、9.88亿元、8.13亿元,占营收的比例分别为289.50%、178.00%、91.44%,持续大手笔投入研发和技术实践,高昂的研发成本使兆芯集成至今仍存在累计未弥补亏损。但对于尖端复杂的CPU而言,前期研发投入必不可少,只要可以聚力攻坚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使国产CPU产品市场应用领域和技术迭代不再受到限制,在x86庞大的市场规模下,前期的搞研发投入就能极快的转化为快速增长的业绩,同时亦能最大程度的保障国家信息安全。

凭借优秀的人才队伍持之以恒的研发创新、技术攻关,兆芯集成的CPU产品主频从最开始的1.6GHz提高到3.7GHz;单处理器核心数量从双核跃升至最高96核心,计算密度大大提升;I/O实现对标国际主流的PCIe5、DDR5、USB4;多路扩展能力持续提升,从最初外界评价的国产CPU“可用”到“规模用”再到“好用”,助力国产CPU实现质的突破,兆芯的设计研发团队解决了很多技术方面挑战,一步步走向成熟。

目前,兆芯集成已经形成了11类与主营业务相关的核心技术,覆盖内核微架构设计、互连架构设计、高速I/O接口、内存控制器、定制电路、产品验证、物理实现、软件生态构建、安全模块设计、产品量产以及前瞻性预研等处理器设计研发核心环节。截至 2025 年 6 月 30 日,公司拥有已授权专利 1,447 项(其中境内外发明专利合计 1,423 项)、14 项软件著作权和 53 项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专有权等知识产权。

公司通过全自主建立全流程的设计规范、设计标准以及芯片实现等全部环境,建立了可自主迭代发展、成熟完备、兼容 x86 生态的 CPU 技术体系。公司已实现自主指令集的定义、扩展和创新,攻克了 CPU 设计中最底层、最核心的内核微架构设计技术,完成了“张江”、“五道口”、“陆家嘴”、“永丰”、“世纪大道”五代内核微架构的演进升级,并在主频、I/O 接口、缓存容量等 CPU 关键指标层面创造了多项国内第一,产品迭代演进和市场应用领域再不受任何限制,核心技术的全面自主可以有效避免“漏洞”、“后门”等潜在风险。

公司的自主创新能力及优异的产业化成果得到了行业主管部门和产业合作伙伴的高度评价及认可,先后承担了5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包括牵头承担1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联合承担4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

02

产品性能对标国际主流

推动国产CPU实现超预期发展

凭借在通用处理器自主定义、研发和演进等方面的创新能力,兆芯集成已成功设计研发并量产六代、多系列持续兼容主流x86指令集的高端通用处理器产品,形成“开先”系列桌面PC/嵌入式处理器、“开胜”系列服务器处理器两大产品系列,产品矩阵不断丰富,全面覆盖桌面PC、服务器、工作站以及嵌入式等下游应用领域。

其中,桌面 PC 为兆芯集成传统优势领域,公司已在重点行业市场建立了领先的市场地位。2019年,兆芯发布了国内首颗主频达到3.0GHz的全自主处理器KX-6000,推动国产处理器进入主频“3.0”时代,率先迈入通用处理器国际主流性能区间; 2023年,兆芯又发布了性能跃升的KX-7000处理器,该处理器采用全新微架构,主频提升至3.7GHz,为同期国产自研处理器最高量产频率,关键参数、I/O规格等均处国内领先水平,对标国际主流。2024 年,在联想开天、软通计算机、紫光、升腾、视源等头部桌面 PC 厂商的国产终端出货中,搭载兆芯 CPU 的产品占比位列第一,为产业的持续创新和数字化转型升级注入了强大的动力。同时,公司KX-7000处理器已具备面向消费市场参与竞争的能力,将积极拥抱消费市场,加大在消费市场的业务拓展力度,为公司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2025年7月,兆芯公布了KX-7000的后续产品KX-7000N CPU,全新的KX-7000N是在KX-7000基础上异构集成了高性能NPU,基于高性能架构,并具备强大算力,可显著提升端侧AI处理性能和使用体验。

在巩固桌面 PC 市场领先地位的同时,兆芯集成还在积极布局并拓展服务器增量市场,公司已于 2022 年底发布首款专门面向服务器市场需求设计的 KH-40000 处理器。在日前的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兆芯再度发布了其最新一款面向云计算、数据中心等云端服务器市场的CPU KH-50000,根据曝光的信息显示,KH-50000基于Chiplet架构,顶级的SKU拥有最多96核心,基础主频为2.2GHz,加速主频为3.0GHz,三级缓存容量最高为384MB(KH-40000为64MB)。在I/O方面,KH-50000也进行了大幅升级:支持12通道DDR5(KH-40000仅支持8通道DDR4);支持128通道PCIe 5.0/ZPI 5.0/CXL;支持16通道PCIe 4.0/SATA/USB。在扩展互连方面,KH-50000可以支持双路和四路系统,服务器单机最高可拥有384个计算核心,计算密度实现跨越式增强。KH-50000更高的计算密度、全面升级的高速IO、全新的自主互连,以及更强的多路扩展能力等特点,可以构建多种形态的算力基座,包括高性能工作站、高性能通用服务器、高密度AI服务器以及高密度存储服务器等,满足边缘/通用计算、AI训练与推理以及高密度存储等应用对高计算能力、高吞吐能力以及低延迟的需求,为关键基础设施行业的核心应用以及与AI相关应用提供强大的算力基础。

目前,兆芯已成功完成六代、多系列通用处理器的设计研发与产业化应用,产品具备性能优良、生态完善、安全可靠等显著优势。

从招股书披露的数据来看,兆芯集成近年来营收增长态势显著。2022年—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3.4亿元、5.55亿元和8.89亿元,业绩快速增长。2024年,兆芯集成的“开先”系列桌面PC/嵌入式处理器、“开胜”系列服务器处理器两大核心产品系列以及配套芯片,销量已经超过235万颗。

当前,国产化替代已走向深水区,基础办公、经营管理系统以及一般业务系统大多实现了应替就替,核心业务系统成为国产替代关键,面向高速增长的市场需求和信息安全发展需要,兆芯产品在性能、稳定性等方面已接近国际先进产品水平,可为国家关键信息技术、数字基础设施、人工智能的关键领域提供全面、高效和可靠的支撑。

丰富、完整的产品结构,优良的产品性能,使兆芯集成获得了行业内的高度认可,与产业链伙伴形成了良好、稳固的合作。在CPU行业中,产业生态是衡量 CPU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指标之一,操作系统、能够兼容的外设、应用软件等软硬件产品的选择也是决定终端用户选择CPU 芯片的重要因素。为不断完善和繁荣自主生态体系,公司与国内生态合作伙伴联合技术攻关、协同创新,与超过 3,000 家合作伙伴在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应用软件、安全软件及云平台等各个环节全方位实现适配认证和内核级产品优化,形成超过 20 万个软硬件适配和优化项目,共建“自主创新、完善成熟”的兆芯生态图谱。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国产CPU“可用到好用”的转变,国际产业链逻辑也开始逐渐被打破。国产CPU未来的潜在市场空间已不仅仅局限于国内市场。国外市场尤其是一带一路市场也将成为国产CPU的另一发力点,有望推动国产CPU实现超预期发展。

目前基于兆芯处理器的国产高端计算整机已经广受市场认可,作为创新的算力底座,其产品有望为“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数智化转型升级带来助力。

招股书显示,此次兆芯集成拟科创板IPO募集资金主要是投向“新一代服务器处理器项目”、“新一代桌面处理器项目”、“先进工艺处理器研发项目”、“研发中心项目“等,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兆芯集成以现有主营业务为基础,顺应行业技术发展趋势,增强公司产品竞争力和科技创新能力,进一步完善生态,确保产品供应安全,满足公司战略发展布局的需要。

随着募投项目的实施,兆芯集成将进一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完善自主CPU产业生态,加快产业化成果转化,提升国内CPU自给能力,在助力应对日益增长的电子信息技术产业发展需求的同时,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助力国产CPU产业在全球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news@time-weekly.com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