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能写下多少本书?

王晨婷
2025-08-16 13:27:23
来源: 时代周报
广州依然有书香

“城市是人类最伟大的发明,它容纳一切生活的轨迹。在城市里,每一条街,每一栋楼的背后,都藏匿着一片天地。”

但好在有书,我们终于能把城市握在手里。因为《流动的盛宴》向往巴黎,因为《尤利西斯》迷恋都柏林。因为哪几本书,我们爱上广州?

8月15日至19日,2025南国书香节在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展馆B区启幕。本届书香节以“书香湾区 阅见世界 共享未来”为年度主题,设立“阅·世界”“阅·未来”“阅·生活”及“阅·广州”四大主题展厅。首次从区域性阅读活动升级为国际性文化盛会,向国际书展迈出重要一大步。

小朋友在“羊城书展”打卡

有带着放暑假的孩子逛展的家长们,也有白发苍苍依然手不释卷的读者。爱书人会庆幸,在城市里,还能看到这么多书。

自创立之初,南国书香节就和广州紧密相连。第一届南国书香节于1993年在广州成功举办,当时在全国引起轰动效应,自2007年起又与“羊城书展”二展合一,成为广州的文化标志。

广州,以其独特的岭南文化、包容开放的胸怀和生生不息的活力,长期以来吸引了无数文人墨客的目光。他们的笔触,为我们勾勒出不同时代、不同视角下的广州风貌。

广州有其文学基因。1979年,《花城》《随笔》两大文学期刊在广州诞生,“钱钟书热”“先锋文学热”“王小波热”“琼瑶热”“席慕蓉热”等一批文化热潮均肇始于此,一批本土作家涌现,南国文学生机勃勃。

如今,即使纸书愈发被手机取代,但广州依然有书香。

本届书香节升级为国际性文化盛会

文字里的广州街巷

就像刚来广州的游客首先打卡广州塔。当我们寻觅文学里的广州印象时,最先引起注意的是广州的建筑与街巷。

1689年,重阳登高,陈恭尹和友人一起登上了广州越秀山上的镇海楼。

陈恭尹是明末清初的著名诗人,被誉为“岭南三大家”之一。而镇海楼正是当时广州最高的建筑。金风玉露一相逢,他挥笔写就《九日登镇海楼》。“五岭北来峰在地,九州南尽水浮天。”两笔描摹出广州的地理位置:北有五岭山脉,南临大海,尽显苍莽雄劲。

1875年,《广州七天》在香港出版,作者约翰·亨利·格雷曾任广州沙面天主教堂的主持牧师。这本书作为当时首部系统而详尽描述广州城乡的西方著作,甫一出版,几乎立刻成为欧洲人游历广州的标准指南。

时过境迁,这本书作为实地导游的功能已经丧失,但19世纪中后期广州的地理、人文、宗教、经济和社会全景都被浓缩在了文字之中。

跟着作者穿行街坊店铺、寺庙宫观,探琶洲砥柱、大通烟雨,彼时的广州与如今脚下的土地交汇在一起。

我们看见1875年的广州房子是这样的:“一般来说,士绅的居所都是砖瓦房,注重坚固和整洁。跟中国大部分房屋一样,它们都只有一层高,但它们的进深相当大。由于这样的府邸的前墙不设窗户,往往会让人误以为墙内是军营……每间住宅和商铺都会放置一尊守护神的塑像或画像,有时人们也会在红纸上用大字写上保护神的姓名,以此替代神像或画像,放在祭坛上。还有的时候,他们会只写一个‘神’字,代表一切神灵。”

书香节上的旧书专区备受欢迎

2023年,青年作家宥予出版长篇首作《撞空》。故事里,主人公游荡在广州这座城市的街道上,走过无名的小店铺,和一些最普通的建筑。经过万菱汇和太古汇门口的广场上摆放着的巨大圣诞树。

穿越古今和中西,广州的街道在文字里延展。

就像小说里主人公所形容的,“经常有人说广州不像上海或者北京有着鲜明的城市符号标签,但我觉得这正是广州很珍贵的地方,它不提供一个预设的东西,你可以完全做你自己,去跟每一条街道产生关系。有时候走在街上,我还会听到街道它自己的声音,它在诉说自己在时间里的演化。”

广州塔下的人们

书本里的广州味道

写到广州,总离不开美食。都说“食在广州”,广州的肠粉虾饺云吞面也牵动了不少老饕的笔触。尤其是外地来客,总是对广州美食魂牵梦萦。

葛亮名作《燕食记》,把史诗气度隐藏在广东吃食里。引首即是“一盅两件”,“市廛尽处有快阁,为行人茶憩之所”。主人公就在这茶憩之所见证世间百态。

故事写茶楼,寥寥几笔就让精细饮食跃然纸上。他写茶:“这茶饼是用老挝边境的曼撒山上最好的茶菁制成。野樟茶香,水性细滑,入口即化。提了鎏金的笼,里头是一对鲜绿的相思。”

虾饺更是看得读者垂涎:“虾饺皮讲求烟韧,须以澄面和水晶粉混合,最关键的是澄面。撞落热水时,撞得好和水温够,全靠经验所致。配料规定严格,虾三只,肥肉四粒,笋五粒,每粒大小均匀,如此配料口感丰富饱满。肥肉里面有水分、笋和香油里也有水分,足以让虾饺汤汁充盈。”几乎已经咬到嘴里。

热销书籍们

《长安的荔枝》里的广州不只有荔枝。“广州驿食和中原大不相同。这里没有面食,只有细米,羊肉少见,鸡羹鸭脯却不少。尤其是瓜果,枇杷、甜瓜、白榄、卢橘、林檎……堆了满满一大盘子,旁边还搁着一截削去外皮的甘蔗。”

马伯庸写完岭南荔枝尤嫌不够,还写南越国神秘的枸酱引发的灭国惨案。但一开篇,主角就在野地里烤起兔子肉,一到南越国就叫上新鲜的珠水嘉鱼,再逐一品尝胥余果(椰子)、薯蓣羹(山药羹)、裹蒸糕、梅香酌。

即使写的是南越阴谋故事,也得配上南越美食才热闹。呼一锅杂炖(牛杂锅),再来一窝壶枣睡菜粥,线索在美食里逐渐清晰。

在马伯庸的故事里,美食不只是味觉的享受,它还能撬动历史的暗门,改变人们看待世界的方式。城市与书,也正是这样的关系。

书香节上特别设立了独立书店和文创专区

一部作品,往往能改写我们对一座城市的印象,让它从地图上的一个坐标,变成记忆里鲜活的存在。

广州一次次出现在书页之间,在古今交织的街巷里,在茶香和点心的蒸汽里。一座城装得下无数本书,而无数本书,也在反过来塑造这座城。

(图源:时代周报王晨婷/摄)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news@time-weekly.com

相关推荐
桃李面包上半年面包少卖4个亿,砍掉30%研发费用却盯上了即时配送
中国神华大并购:13家标的去年营收1259亿,国内第2大露天煤矿将整体注入
不卷低价了,4500家门店的喜茶要玩“高端局”,10年老将被传离职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