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封后放一天菌落就升高!“对瓶吹”过的饮料更易变质
开封后尽快喝完。
一到三伏天,温度就飙升到了新的高度。饮料是当之无愧的解暑神器,不少人在家里囤了许多饮料。饮料的保存,尤其是开封后的保存,成为值得关注的问题。
通常来讲,饮料厂家都会在产品包装上提示“开封后要尽快饮用完”,但“尽快”是多长时间?饮料开封后到底还能放多久?
实际上,开盖后的饮料保质期会大幅缩短。一些放了很久的饮料,尽管表面上看起来没有什么变化,实际已经滋生了不少微生物,甚至已经发生变质。特别是直接对瓶口喝过的饮料,更容易变质。
直接对瓶口喝过的饮料更容易变质
饮料一旦开封,微生物便有了入侵和繁殖的机会。直接对瓶口喝的饮料更容易滋生微生物,污染程度更大。
2013年,曾有一项研究开封后饮料中微生物污染情况的实验。该实验购买了包含碳酸饮料、咖啡饮料、苏打水、果汁等在内的16款饮料,请来数十名志愿者进行测试。
实验分“倾倒实验”和“饮用实验”两个部分。前者请志愿者在不同的地方将半瓶饮料倒进一个单独的容器中,形成320个样本;后者让80名志愿者在不同情况下的8小时内喝完半瓶饮料,形成352个样本。这些样本被放在25°C下孵化两周、观察微生物的变化。
2013年针对开封后饮料的微生物情况的一项调查
结果显示,在倾倒实验中,约有19%的样本检测到了微生物的生长,分离出13株细菌、49株霉菌和8株酵母菌,微生物以环境中的霉菌为主;而在饮用实验即志愿者直接对瓶口喝饮料的实验中,大约51%的样本检测到了微生物的生长,分离出225株细菌、27株霉菌、酵母菌77株。这些微生物大部分来自人体口腔的菌群。
尽管实验周期长达两个星期,但实验数据显示,大部分饮料样本中的微生物在第三天就实现了大规模生长。
不仅如此,在饮用实验中,研究者在奶茶、加奶咖啡、混合茶、矿泉水、乌龙茶和加果汁的苏打水中,发现了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产毒毒株,并在一款混合茶饮料中发现蜡样芽孢杆菌的产毒菌株。
资料显示,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蜡样芽孢杆菌可以分泌多种肠毒素,这些毒素可能引发胃肠方面的不适,如腹痛、呕吐、腹泻等。
需要明确的是,饮料中微生物的生长并不意味喝了之后一定会中毒,微生物在开封后的饮料中生长并不绝对导致毒素的产生。尽管如此,我们依旧要尽量避免喝开封了很久的饮料,毕竟细菌感染存在一定的发生概率。
放久了的矿泉水也会滋生微生物
很多人可能会认为,饮料中的糖分影响微生物的生长。但研究显示,影响细菌生长的关键因素是饮料的pH值,而非糖度。
碳酸饮料是微生物更难生存的饮料。在上述研究的饮用实验里,微生物在果汁、矿泉水、运动饮料、含奶饮料和茶饮料中生长旺盛,在碳酸饮料里则受到了抑制。研究者认为,碳酸饮料中含有的二氧化碳有抗菌的作用,干扰了大部分微生物的生长。
图源:图虫创意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微生物在开封的矿泉水中同样会大量繁殖。在普遍的认知里,矿泉水不含糖分和蛋白质,应该不容易变质。但包括上述实验在内的多个针对瓶装矿泉水的实验显示,矿泉水开盖后细菌繁衍速度也不低。
图源:《不同品牌的瓶装饮用天然矿泉水开封后水中微生物的变化研究》
广东省江门市质量计量监督检测所开展的一项针对瓶装天然矿泉水的实验显示,菌落总数本身较低的矿泉水在存放后其菌落总数变化不大,而菌落总数本身较高的矿泉水存放后其菌落总数变化显著。具体来看,菌落总数本身含量高的样品开封后在室内存放1天,菌落总数明显升高,存放3天后,菌落总数急速升高(注:见上图)。
因此,日常选购时应尽量选择有正规标签的知名品牌瓶装饮用矿泉水,这些生产企业的生产管理制度相对完善,能够更加严格地控制水质安全。
那么,不同的饮品开封之后,到底能放多久呢?《消费者报道》整理了市面上几种常见的饮料开封保存信息,以供读者参考。
相关研究显示,开封后的咖啡饮品,在未饮用、低温和室温条件下,可以存放5日左右。开封但饮用过的咖啡饮品,4℃环境下可存放 3日,28℃的环境下需尽快饮用完毕,不适宜保存。开封后的牛奶同样需要保存在低温环境,如果没有饮用,最佳饮用时间是16小时内,饮用过的最佳饮用时间则是8小时内。
某款椰子水饮品包装上关于饮用与保存的提示/《消费者报道》摄
运动饮料开封后,需在2~4℃环境下冷藏,并在24小时内饮用完毕;椰子水等果汁饮料开封后,需在2~4℃环境下冷藏并在当天内饮用完毕;无糖茶饮料需于0~6℃下冷藏并在12小时内饮用完毕。
如果觉得按照饮料分类来判断太麻烦,只需要记住一点:不论哪类饮料,开封后最好在12小时以内尽快喝完,这样既可以有效减少微生物滋生的风险,也确保饮品的口感。
参考资料:
Takahiro Ohnishi , Keiichi Goto , Takashi Kanda , Yuji Kanazawa , Kazuhiro Ozawa , Kanji Sugiyama ,Maiko Watanabe , Hirotaka Konuma & Yukiko Hara-Kudo (2013) Microbial contamination associated with consumption and thegrowth in plastic bottled beverage,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Health, Part A: Toxic/Hazardous Substances and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48:7, 781-790, DOI: 10.1080/10934529.2013.744647
Maiko Watanabe , Takahiro Ohnishi , Emiko Araki , Takashi Kanda , Atsuko Tomita , Kazuhiro Ozawa ,Keiichi Goto , Kanji Sugiyama , Hirotaka Konuma & Yukiko Hara-Kudo (2014) Characteristics of bacterial and fungal growth inplastic bottled beverages under a consuming condition model,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Health, Part A: Toxic/
Hazardous Substances and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49:7, 819-826, DOI: 10.1080/10934529.2014.882644
苏子行,马国阳,肖传志,苏兆霖.不同品牌的瓶装饮用天然矿泉水开封后水中微生物的变化研究[J].食品安全导刊,2022,(第6期).
张航晨,潘丽红.纯牛奶开封后最佳饮用时间的探究[J].卫生职业教育,2017,(第7期).
李建,吴晓蒙.没喝完的饮料,还能放多久[J].健康养生,2025,(第13期).
沈程程,王鸿辉,蔡姗妮,陈杨岚.某市售瓶装咖啡饮品微生物生长趋势的研究[J].化学工程师,2018,(第6期).
湖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常见食物中毒及其预防知识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news@time-weekl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