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闽将再添1条省际高速通道!平武高速先行工程今日开工
从福建龙岩武平通往珠三角核心区的路程将缩短约40公里、节省约30分钟
7月30日上午,梅州平远至龙岩武平高速公路(广东段)先行工程正式开工建设。平武高速建成通车后将成为第6条粤闽省际高速通道,届时粤港澳大湾区和海峡西岸经济区的交通连接将更加紧密、更加便捷。
助推粤闽赣原中央苏区加速“融湾入海”
目前,广东、福建两省已有5条高速对接,广东去往福建的路段分别是汕汾、潮漳、天汕、梅大东延线和大潮高速。新开工的平武高速将成为第6条粤闽省际高速通道。平武高速起点对接济广高速公路,终点与福建省规划建设的潮南高速武平(粤闽界)至长汀馆前段相接,项目全长42.8公里,设计时速100公里,双向四车道,桥隧比约50%,计划投资61.66亿元,计划于2029年建成通车。
平武高速项目由广东交通集团所属省南粤交通投资建设有限公司投资建设。广东省交通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晓华表示,作为连接粤闽赣的交通枢纽,平武高速项目建成后将进一步优化区域交通路网布局,加强粤东北与闽西核心区、赣南核心圈联系,对推动粤闽赣原中央苏区加速“融湾入海”、振兴发展先行区等具有重要意义。届时,从福建龙岩武平通往珠三角核心区的路程将缩短约40公里,时间节省约30分钟。
“空地侦察兵”高效完成数据采集
据了解,平武高速项目地处粤东丘陵山区,地形地质复杂,地灾风险大。沿线还经过平远县城、坝头镇等4处水源保护区,河岭嶂、五指石等3处省、市级自然保护区和森林公园,以及县城规划区、旅游景区、村庄等多处环境敏感点,施工环保和景观设计要求高。
面对传统人工勘测长期面临的“看得见的去不了、到得了的测不准”的困境,平武高速公路管理处积极借助高新技术破解难题,在项目设计及勘测之初便全过程应用数字化技术,以科技创新赋能地质选线、源头避灾。在数据采集环节,项目创新启用“空天侦察兵”技术组合。激光扫描与北斗定位技术实现厘米级精准测量,为地形数据装上“高精度标尺”。无人机倾斜摄影高效覆盖复杂区域,化身“空中采集员”快速捕捉地表信息。这套一体化的采集技术,配合智能算法对海量数据的深度处理,生成高精度三维模型,结合遥感解译技术精准识别潜在地质灾害,不仅让外业周期较传统模式直接缩短40%,更将不良地质灾害清晰呈现在数字平台上。
除此之外,数字化钻机也化身“地下侦探”,在断裂带、岩溶等复杂地层中精准采集地质数据,物探成果还能通过数字化解译技术深入、准确分析地层特性。同时,数字勘察管理系统可一键生成标准化勘察报告,实时数据共享。
打造广东山区新建高速公路新标杆
据平武高速公路管理处主任张利介绍,项目2024年12月27日完成立项,今年2月完成设计招标进场,计划2029年建成通车。自立项开始,项目就定下了“践行韧性交通建设理念、打造广东山区新建高速公路新标杆”的目标。
在设计阶段,平武高速就引入了基于高精度三维实景模型与地质模型搭建起的可视化数字沙盘,将抽象的设计图纸转化为可交互的立体场景。设计人员通过数字沙盘实现多视角漫游,不同方案的匝道走向、桥梁高度与周边地形的适配性一目了然,在三维空间中直观判断方案可行性。这种“设计方案可视化”模式,不仅让方案研判效率大幅提升,更让沟通汇报环节“一图胜千言”,显著缩短了决策周期。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news@time-weekl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