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全岛封关倒计时,实探这座小岛的期盼

王晨婷
2023-05-31 14:12:06
来源: 时代周报
海南的未来远不止“买买买”

4月13日,海南金海浆纸业的一箱进口货物从洋浦口岸上岸,在完成相关手续后,直接运往位于洋浦经开区的公司厂区。这是洋浦保税港区简化企业申报的政策扩区试点后,实施的第一单业务。

将试点政策从保税港区的2.23平方公里扩大到洋浦经济开发区的114.7平方公里,这是海南全面启动全岛封关运作准备的一个缩影。

作为海南自贸港的“样板间”,洋浦拥有多项独有的政策。而在全岛封关运作后,这些政策将在全省适用。

洋浦港口(图源:时代周报记者 王晨婷 摄)

3月底,海南在博鳌论坛上宣布,2025年底前实现全岛封关运作,并确保“今年具备封关硬件条件,明年完成封关各项准备”。“海南全岛封关”一时登上热搜,引发社会关注。

实际上,“封关”并非“封岛”,但也是推动海南自由贸易的最关键一步。更高的免税待遇、更低的商品价格、更多的免签政策……封关给海南带来无限遐想。“等到封关之后”,这几乎是记者在采访过程中听到最多的一句话。

在《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发布实施的第三个年头、海南自贸港建设5周年、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5周年之际,时代周报记者走访了海南三亚、海口等地,实探这座岛屿对于封关的期待。

消费:“满街都是免税店”

刘海民(化名)和妻子胡小华(化名)正坐在从三亚市区开往cdf三亚国际免税城的34路公交车上。他们从福建来看望在海南上大学的女儿,顺便去免税城逛逛。

在他们的交谈中,“封关”一词几度出现。

两人并不太能明白封关到底意味着什么,会对女儿及自己未来的生活有什么影响,只是隐隐觉得或许与房价有关、买东西会更方便。

和刘海民夫妇相似,听说过“封关”,但不清楚跟自己有什么关系,在时代周报记者几天的走访中,这是大多岛内居民对于“全岛封关”的看法。

根据官方解释,简单来说,全岛封关就是“一线放开,二线管住”。

“一线”是指在海南自贸港和境外其他国家(地区)之间设立“一线”,货物物品可以自由进出,海关依法进行监管;“二线”则指在海南自贸港和内地之间设立“二线”,货物从海南自贸港进入内地,原则上按现行进口规定管理。

“全岛封关运作意味着海南自贸港由‘境内关内’迈向‘境内关外’,对各项经济发展要素进行特殊监管,最大程度地确保在封闭区域内的货物自由、资本自由、人员自由、技术自由和信息自由等开放,同时借助封闭区域对风险进行有效隔离。”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自贸创新中心主任余宗良在文章中写到。

建省30余年,这无疑是海南获得的最大政策礼包之一。而作为海南的“金字招牌”,能在封关后最直接获益的,就是免税零售业。

cdf海口国际免税城(图源:时代周报记者 王晨婷 摄)

即使是“五一”假期前的4月淡季,cdf三亚国际免税城依旧人头攒动,各家箱包、香化店铺前排起长队。在项目一二期的背后,更大面积的三期项目正在加紧施工。

截至目前,海南省内已有12家离岛免税店,海南免税零售也屡创业绩新高。今年一季度,海南离岛免税店总销售额达203亿元增长29%。海南政府方面预计,2023年海南离岛免税购物年销售额有望突破800亿元。

从中免“一家独大”到吸引海旅、中服、王府井等运营商“巨头混战”,这背后无疑是海南免税市场的巨大潜力。而在封关之后,海南免税将有更多可能。

首先,对于消费者来说,可以在海南选购到更多价格优惠的海外产品,而不仅仅局限于免税运营商提供的商品。

“全岛封关的同时简并增值税和消费税,启动零售环节征收销售税。销售税将在B2C的最后阶段征收,这意味着之前的B2B不需要缴纳流转税。这一政策对于进入海南的批发商和零售商而言是重大利好。”近期发布的《海南自贸港旅游零售市场白皮书》中谈到,封关后,常规零售商与免税运营商之间差距可能拉近。

这将吸引高端精品品牌,以及那些希望在市场上更好地控制终端客户和管理品牌的企业前来布局。

对于免税运营商来说,白皮书则认为,关键问题在于如何定位自己:是继续与目前合作的品牌保持批发模式的合作关系,还是寻求替代模式来吸引特定品牌,从而为商店带来更大的客流量。

“封关以后,随着海南本岛居民日用品免税店的政策落地,大街小巷都会有各种各样的免税店。本地的居民,不管是新老海南人,都不需要离岛就可以享受全球各地的免税商品。届时,离岛免税政策牌照将不再具备政策优势,这可能会导致海南免税企业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商务部研究院电子商务研究所副研究员洪勇告诉时代周报记者。

不过,这也意味着,消费者未来在海南能够享受到更优质的购物服务。

海口美兰国际机场内的免税店(图源:图虫创意)

时代周报记者注意到,在海南布局的免税运营商,已经开始在购物之外,寻找更多创新模式。

例如,正在建设中的三亚国际免税城三期项目由中免和太古地产合作开发,将核心放在“度假型商业”;新近在万宁开业的王府井国际免税港项目,则由“有税+免税双轮驱动”,打造独具特色的离岛免税旅游零售新物种。

此外,制度创新永远是自贸港建设的核心。作为自贸港的试验田、样板间,在海口综合保税区或许得以一窥封关后的样态。去年年底,一种免税品物流新模式——保税、免税衔接业务在这里落地。

这使免税企业可提前大量备货,灵活选择将进口货物存放在海口综保区内的免税品监管仓库或保税仓库内,减少企业配套仓储及调拨成本。

免税货品更快流转,消费者则将更少遇到“缺货”的问题。购物效率、体验将大幅升级。

贸易:并非“再造香港”

作为国际旅游消费中心的海南正冉冉升起。

但全岛封关所对标的是“对外开放最高水平”,要承载“千年大计”,成为我国改革开放程度最高的试验田。显然,海南的未来远不止“买买买”。

根据《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到2035年,海南将实现贸易自由便利、投资自由便利、跨境资金流动自由便利、人员进出自由便利、运输来往自由便利和数据安全有序流动。

在这6项目标中,“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是重点。

“海南自由贸易港和香港的战略价值不太一样。香港已经是一个国际金融中心了,海南的战略定位不是金融中心,核心在于贸易。”海南自由贸易港金融发展中心数字化运营部总监曹元告诉时代周报记者,“海南目前确定的是做‘6+3’的交易场所,不会出现类似香港的很多金融衍生品相关的空转内容,变成资本博弈或者套利的场所。海南发展金融的核心目的还是支持实体经济。”

图源:图虫创意

对于货物贸易来说,“零关税”是最大的利好。

截至目前,海南已经发布原辅料、交通工具及游艇、生产设备3张“零关税”清单。据海口海关统计,自2020年12月首张“零关税”清单落地实施至今年4月底,海关累计监管“零关税”进口货值约163.56亿元(人民币,下同),为企业减免税款超29.03亿元。

不仅“零关税”,政策红利还包括低税率、简税制,对注册在海南自由贸易港并实质性运营的鼓励类产业企业,减按15%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对在海南自由贸易港工作并符合条件的高端紧缺人才,减按15%税率征收个人所得税。

不少企业都在采访中告诉时代周报记者,政策优惠是他们落户海南的重要原因。

“海南在很多政策都对企业有更多扶持。流程上,绿色通道更加通畅,比如对生物医药企业在产品的注册申报上,会提供很多便捷。以医疗器械举例,如果是境外的新产品在海南注册并获批上市,生产企业就能拿到40万元的奖补,这对企业来说是很有吸引力的。”国联质检海南公司总经理王雄杰告诉时代周报记者。

国联质检海南公司主要聚焦生命科学行业,去年底落地海口国科中心。2020年年底,时代周报记者也曾来到国科中心采访。彼时,园区门口的雨污水管道改造工程还在进行,只有4栋刚刚建成的银灰色大楼被簇拥在黄泥道路中。两年过后,园区的相关负责人邓文姣告诉记者,整体企业进驻率已经大概到了4、5成。

对于企业来说,不可忽视的还有海南的区位优势。

“从(RCEP的)地图来看,海南其实居于中心位置。北边是东亚,有日本、韩国,南边是新西兰、澳大利亚,在RCEP经贸圈里,海南处于核心区。从这个角度来说,海南有望在区域贸易中发挥重要角色,成为助推RCEP升级、境内外企业RCEP共享经贸效应与经济发展红利的重要平台。尤其在如今的世界贸易格局下,东盟已经取代美国、欧盟,成为我国第一大贸易伙伴,海南自贸港的战略意义更显。”曹元在采访中谈到。

因此,海南正着力支持“两个总部基地”建设。东盟国家的企业在进入国内市场之前,可以在海南先打造一个总部基地。同样,国内企业在进入更广阔的国外市场前,也可以先扎根海南,进行超前布局。

在海南,仍有不少地方还在建设中。(图源:时代周报记者 王晨婷 摄)

从一组数据就能看到“两个总部基地”建设的行进:海南经营主体增速已经连续36个月保持全国第一。例如,王雄杰就在采访中告诉记者:“我们就是希望通过海南国联业务的开展,辐射到东南亚地区,包括增加与国际上的一些业务往来,海南是我们集团布局东南亚市场的第一个点。”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认为,封关运作的着力点就在于“两个总部基地”建设。

“第一,要实现海南自由贸易港‘零关税’政策与RCEP‘零关税’政策的叠加;同时实现海南自由贸易港加工增值内销免关税政策与RCEP原产地规则的叠加;此外,实现海南自由贸易港服务贸易开放政策与RCEP规则的叠加,建议尽快将海南自由贸易港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限制措施数量由70项缩减至30项左右。”迟福林说。

人才:“百万人才”的雄心

利好政策连发,内部产业革新,海南在近几年都保持了较快的增速。2020-2021年,两年GDP平均增速在全国31个省份中仅次于湖北,2023年GDP增长目标瞄准9.5%,为全国最高。

但不能否认的是,海南全省经济体量依旧较小。2023年海南省政府工作报告中也谈到,“产业、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人才等短板仍较突出,经济结构性、素质性问题尚未根本解决,推进高质量发展还有许多堵点卡点”。

不管是建设国际旅游消费中心,还是打造贸易核心,“人才”都是关键要素。在采访过程中,对各类人才的期待被反复提及。

刚到海南开始筹备公司开业时,王雄杰遇到了意想不到的困难:公司入口处的宣传展板没法做。“我们这个展板都有固定的模版尺寸,一般来说3d打印一下,直接就能扣上去,大概7天就能交货。我在当地找了6家广告公司,都说没有会做这方面工艺的人。最后是用了个土办法,拿一个挡板喷漆,喷不到的地方再补色上去的。最后花了将近20天才完成。”

国联质检海南公司入口处的宣传展板(图源:时代周报记者 王晨婷 摄)

这种情况并非个例。本地农产品品牌海殿堂的创始人陈子钰告诉记者,企业目前主要通过本地的合作社对接订单网络,未来肯定会把重点放在电商板块,“但目前岛内电商相关的人才太稀缺了。”

三亚投资促进局的相关负责人也曾在采访中告诉时代周报记者,目前存在的问题之一,在于人才支撑完全不足。“如果要招人的话,只能去其他省份或者海口挖一些人才过来。”

显然,海南也意识到了自身的人才短板。

早在2018年,海南就出台了《百万人才进海南行动计划(2018-2025年)》。数据显示,2018年4月13日到2020年底,海南全省共引进人才20.1万人,与2018年4月13日以前同口径相比增长662%。2022全年海南引进人才超10万。

“今天的海南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渴望人才,需要人才。”海南省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冯忠华在年初的“百场万岗·四城同办”校招活动上表示。

海南自贸港也拿出了足够有诚意的“低税率”:个人所得税按照3%、10%、15%三档超额累进税率征收,最高15%的税率比国内现行个人所得税政策要低得多,也低于中国香港、新加坡等自贸港,这对高收入群体有着良好的政策吸引力。

此外,针对海南本地教育基础薄弱,高校数量少的问题,海南也正加快办学节奏。

《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中提到,允许境外理工农医类高水平大学、职业院校在海南自由贸易港独立办学。近日,俄罗斯莫斯科动力学院落地文昌的项目迎来新进展,预计于2025年6月竣工交付、9月开学招生。海南电影学院、海南警察学院等新高校也即将迎来首批学子。

为了吸引人才,海南建设了不少幼儿园等配套设施。(图源:时代周报记者 王晨婷 摄)

“人才是核心,但我觉得也不是大问题,要是重金招人肯定招得到。”曹元认为,海南自贸港发展的主要问题还是在于企业的核心业务。

“把目光局限在岛内小市场,肯定没有太多机会。自贸港要做的是全球的跨境贸易业务。现在从硬环境来看,确实还没有封关,很多业务只能是试点,所以很多企业还在观望。”曹元说。

在海南的规划里,到2025年封关之时,这座小岛已有“百万人才”,有洋溢着笑容的游客和投资者,也有跨海高铁、外国高校,更有高度自由与便利的贸易环境和完善的政策体系、产业体系。

椰林海风中,阳光诚意满满。“自贸港”三个字在大街小巷随处可见,这座海岛最大的历史机遇逐渐走近。政府与企业,本地人与外来者,都在期待。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news@time-weekly.com

相关推荐
京东安联财险股权更迭:安联保险拟转让53%股权给子公司,京东持股上升
北京半马调查结果公布,特步就报名失误道歉
疯狂小杨哥不想当网红?减少直播带货场次,首部短剧开拍
甘肃银行资产突破3800亿元,去年净利润6.45亿元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