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个“米”字形高铁网成型,郑州能否挑战“中部第一城”?

郑焕荣
2022-06-20 14:48:36
来源: 时代周报
是否会形成人才“虹吸”效应,还需时间验证

快速发展的郑州,又一次迎来高光时刻。

6月20日,济(南)郑(州)高铁濮阳至郑州段开通运营,从郑州东站出发,到达濮阳东站,最快只需52分钟,标志着河南建成了全国首个“米”字形高铁网,这个高铁网的中心,正是郑州。

从近代中国两条铁路交叉的十字路口,到今天“米”字形高铁网基本落成,经过百余年发展,郑州成为普铁、高铁双枢纽中心城市。

纵观全国,北京、武汉、长沙、西安、济南、合肥等12个城市均提出要打造“米”字形高铁网络构架,提升高铁枢纽地位。但这些城市还没有像郑州一样,将蓝图变为现实。

高铁列车 图源:图虫创意

除了坐稳交通枢纽城市的宝座,近几年,郑州头上的光环还有很多,国家中心城市、新一线城市、全球二线城市……以至于在一些人的印象里,有点“暴发户”的感觉。

其实,郑州的实力并不差——2021年GDP约1.26万亿,在全国24个GDP超万亿的城市中排在第16位,在中部地区,仅次于武汉、长沙;常住人口1274万人,在全国14个特大城市中排在第12位。这一切都离不开高铁的快速发展。

不过,在城市竞争日趋激烈的当下,郑州也有自己的烦恼——去年郑州新增人口数量,不及武汉、长沙等中部省会城市。

“米”字形高铁网成型后,郑州能否挑战“中部第一城”的地位?郑州如何抓住东部沿海城市制造业升级、人口回流的机遇,增强自身吸引力,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

郑州二七塔 图源:图虫创意

从“十”字到“米”字

如果说轮船改变了靠海城市的命运,那么火车则改写了内陆城市的成长轨道,郑州属于后者。

根据《清史稿·交通志》记载,1889年12月,时任湖广总督的张之洞给朝廷上了一道奏折,请求修建一条南北走向、从卢沟桥到汉口的卢汉铁路。

获准后,卢汉铁路(如今京广铁路北京至汉口段)于1897年4月动工建设,1906年通车。这条铁路绕过了当时河南省会开封,转向了开封西侧、彼时还被称为郑县的郑州。

1909年,另一条东西走向、从开封到洛阳的汴洛铁路全线竣工。此后,这两条铁路的交会处——郑州从一个不起眼的县城,摇身一变成了交通枢纽,商业日渐繁荣。

因为地理区位的优势,新中国成立后,在第一个五年计划中,郑州担起社会主义工业化的重担,国营一、三、四、五、六棉纺织厂,撑起郑州工业的半壁江山,扩建的机械、卷烟、化工、食品等行业奠定了郑州工业发展的坚实基础。

1954年,郑州正式成为河南省会。承载了几代人集体回忆的郑州火车站,就是这座“火车拉来的城市”的最好代言人。

郑州火车站,图片来源·大河网

在普通铁路时代,就是交通枢纽的郑州,抓住了国家发展高铁的机遇。

2010年,郑西高铁的通车,结束了河南没有高铁的历史;2012年,郑州东站的运营、京广高铁的全线贯通,标志着河南的高铁时代飞速而至。

如今,伴随着济(南)郑(州)高铁濮阳至郑州段开通运营,以郑州为中心的“米”字形高铁网完成最后一撇。

此条线路的投入运行,结束了濮阳不通高铁的历史,填补了豫东北地区高铁的空白。

至此,河南17个地级市全部开通高铁,成为继福建、安徽、江苏、江西、河北、广东之后,全国第七个实现“市市通高铁”的省份。

历经百年沧海桑田,郑州铁路从无到有,实现了由普铁时代“十”字,到高铁时代的“米”字的跨域,交通区位优势不断夯实。

崛起的中部新星

河南是全国人口大省,郑州作为省会城市,经济腹地相当大。高铁所带来的交通枢纽地位,进一步放大了这个优势。

目前,从郑州出发的高铁,西出西安,南到武汉,北至石家庄,东往徐州,都在“2小时高铁经济圈”内。

根据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郑州片区官网资料显示,这个经济圈已经覆盖半径500公里、人口4.08亿、近三分之一的经济总量。

“一带一路”倡议的持续推进,郑欧班列辐射范围覆盖境内四分之三地域,境外覆盖30多个国家130多个城市,已实现每周去十八班、回十六班的开行频次。

图源: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郑州片区官网

除了经济腹地的扩大,郑州的对企业、人口的吸引力也再提升,城市地位不断提高。

2010年起,富士康、中兴、酷派等一批终端智能制造企业落户郑州,仅富士康一家企业就聚集员工超过30万人。

富士康创始人郭台铭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我之所以将产业选择在郑州,是因为我看上了这里的飞机场、人口和位置。”

2016年12月,郑州入选“国家中心城市”。这对于既不是沿海开放城市,也不是计划单列市,更不是经济特区的郑州来说,无疑是重大利好。

2018年,郑州GDP突破万亿元、常住人口突破千万人。要知道,1948年之前,郑州还是个名叫“郑县”的小县城,人口仅有16万左右。70多年后,郑州跨入了人口超千万的特大城市行列。

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从2010到2020年,郑州新增常住人口397.4万。在全国人口增幅最多的10座城市中,郑州位列第五。

最新的统计公报显示,郑州2021年末常住人口1274.2万人,相较于2020年末,增加12.52万人,增速0.99%。

郑州的难题

老话说,“道路通,百业兴”。成为中国首个建成“米”字型高铁枢纽的城市后,郑州在吸引人才这方面,似乎占得优势。

可高铁网络是一把双刃剑,能吸引人才,也能让人才更方便地走出去。

一个不得不承认的事实是,河南是全国人口流出最多的省份。

根据2020年中国人口普查年鉴,河南人口流出1610万,引进人口127万,人口净流出1482万,排在全国各省净流入人口的倒数第一。

从流向来看,河南人口主要流向广东、浙江、江苏、上海和北京,仅广东一省就吸纳了河南277.36万人。

作为河南的省会城市,郑州尽管2021年常住人口增加12.52万人,但这是2011年以来,常住人口增加值最少的一年。

相比之下,2021年武汉新增常住人口达到120.1万,长沙的新增常住人口为17.85万,均高于郑州。

在东部沿海城市制造业升级、人才回流的背景,郑州在新一轮的人口竞争中面临的压力并不小。

一座城市对人才的吸引力,与当地企业的发展环境发展息息相关。

6月9日,工信部下属的中国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中心发布《2021年度中小企业发展环境评估报告》,选取36个典型城市作为评估对象,对市场环境、法治环境、融资环境、创新环境、政策环境等指标进行评估。

报告显示,2021年度各参评城市综合得分均值为56.53,郑州得分56.27,位于平均值之下。

图源:中国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中心

同为中部城市的长沙(得分63.21)、武汉(得分60.66),都在平均值之上。

在2021年全国城市GDP排名榜单上,武汉排名第五,GDP为17716亿元,增速12.2%;长沙排第15,GDP为13270亿元,增速7.5%;郑州排名第16,GDP为12691.02亿元,增速4.7%。

不管是城市综合得分,还是GDP总量及增速,郑州都排在武汉、长沙的后面。

郑州交通更加方便后,是否会形成人才“虹吸”效应,还需要时间去验证。毕竟,除了发达的交通网络,就业、教育、医疗等都是吸引人才的重要因素。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news@time-weekly.com

相关推荐
大湾酒价第2期 | 飞天茅台价格波动后回暖,李渡等酒企相继发布涨价通知
新车看上去都一个样,中国新能源车“抄越”保时捷?
豹5上市4个月交付近2万辆,方程豹再发三款新车抢滩硬派越野市场
主力产品失速,营收、净利双双下滑,康哲药业如何重回正轨?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