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鹏汽车是怎么“熬”出三个季度冠军

廖维
2022-04-07 16:34:57
来源: 时代周报
坚守长期主义的小鹏汽车,正处于质变跃升的关键节点。


高增长、连创纪录俨然成了小鹏汽车财报的必备关键词。

4月1日,小鹏汽车公布3月份交付销量。数据显示,小鹏当月共交付新车15414辆,环比增长148%,连续第三个季度夺得造车新势力交付冠军,强势锁定“小理蔚”格局数据显示,小鹏、理想、蔚来一季度分别交付34561辆、31716辆、25768辆。

当前的新能源汽车行业面临芯片短缺、原材料上涨等挑战,几乎所有车企都受到了不小影响,小鹏能取得上述成绩实属不易,不仅延续了其在2021年的优秀表现,还在此基础上更加强势。

交付成绩


21-Q3交付量21-Q4交付量22-Q1交付量

小鹏

25666

41751

34,561(超出指引上限)

理想

25116

35221

31716

蔚来

24439

25034

25768

哪吒

20323

28247

30152

零跑

12471

17089

21579

连续三个季度交付第一,小鹏领先幅度正持续扩大

交付频频报捷的背后是重视长期投入

3月28日晚,小鹏汽车发布2021年第四季度及全年财报。数据显示,小鹏第四季度总收入为85.6亿元,较2020年同期增长200%,全年总营收达209.9亿元,较2020年增长259%。

在行业面临芯片短缺、原材料上涨等挑战下,小鹏汽车去年毛利率出现一定波动,但随着交付量提升、规模效益显现、成本分摊,其年度毛利率率由2020年同期的4.6%,攀升至2021年的12.5%,造血能力进一步提升。


2021年营收2020年营收同比增速
蔚来361.4126.6185%

小鹏

209.9

58.4

259%

理想

270.1

94.6

186%

新势力2021年营收及其增速对比,小鹏汽车的增速优势显著领先于蔚来和理想

数据显示,小鹏汽车去年第四季度共交付新车41751台,创历史新高,较2020年同期增长222%,全年累计交付量为98155辆,较2020年增张263%,位居造车新势力之首,距离年交付“十万加”的里程碑一步之遥。

不过,在交付量、营收、毛利率两倍以上增速背后,小鹏汽车2021年净亏损48.6亿元,同比扩大43.8%,而同样位居新势力头部阵营的蔚来、理想同年亏损分别为40.2亿元、3.2亿元。在此对比下,便有声音质疑,小鹏为何会陷入卖越多亏得越多的困境?这些钱都投到了何处?

“小鹏汽车将坚持创业精神和经营思维,不断提升运营效率。系统平台化将推动我们在动力系统、制造工艺和BOM成本体系的变革。”对于上述现象,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在电话会议上表示,新车型的毛利率,包括G9,以及公司整体的毛利率将会结构性改善。并且,在规模效应和经营杠杆的帮助下,各项费用率将会持续下降。

这也意味着,对于亏损及市场的质疑声,小鹏的管理层十分清楚,但作为长期主义的坚守者,他们选择屏蔽外界噪声,按照自己的发展节奏,一步一个脚印向前。

坚守长期主义

用盈利与否来衡量一家成立仅7年时间的出行科技公司是否合适呢?

“蔚来刚成立四年,你不能要求一个四岁的孩子养家”。对于这个问题的答案,蔚来汽车创始人兼董事长李斌曾有过回应。用行业龙头特斯拉的成长轨迹作为参考,或更加直观。2003年,特斯拉成立,并于20210年在纳斯达克上市,在经历了一系列质疑、嘲讽之后,这家公司终于在2020年实现全年盈利。从成立到盈利,特斯拉用了17年,从上市至盈利,他用了10年时间。

如今全球最大的科技公司之一亚马逊如今市值1.7万亿美元,但成立于1994年的它,直到2015年才实现季度盈利。对于盈利前,市场存在的质疑,其创始人贝索斯并不在意,他曾表示,“我们将为‘强化长期市场领导地位’,做持续的长期投资决策,短期的获利以及华尔街的反应将不会进入我们的决策视野”。

小鹏如今成立仅7年时间,上市不足两年,有业内人士表示,现在谈盈利,为时尚早。小鹏当前最需要做的是,将更多的钱投入到研发、生态建设等命脉上,练好基本功投资未来是关键,盈利不应该是现阶段的目标。

作为长期主义的信奉者与践行者,贝索斯在《发明与流连忘返》中提出,长期主义和短期主义的区别是热忱和唯利是图的区别,评价一个人和一家公司,就是要看他们到底是带着宗教热忱般投入,还是像雇佣军那样以赚快钱为乐。热忱与唯利是图,又是两个英文读音相近,意思却截然不同的词,巧妙地凸显出对待工作和未来的不同态度。

小鹏汽车致力于通过探索科技,引领未来出行变革,做“未来出行探索者”,有着如此宏大愿景的团队必然不会是短期主义的拥泵。

2021年年报数据显示,仅在研发方面,小鹏便投入41.14亿元,研发占总收入的比例高达19.6%,蔚来为12.7%,理想为12%。近三年来,小鹏研发总投入接近80亿元。

目前,小鹏研发中心遍及北上广深、美国硅谷、圣地亚哥,小鹏总员工人数为13978人,其中研发人员达到5271人。按照此前何小鹏透露的信息,智能辅助驾驶的团队规模达到了1500人,也就是说智能驾驶研发团队占总研发人数比重近三成。天眼查数据显示,小鹏、理想、蔚来申请的专利信息分别为2176条、964条、931条。


全年研发费用2021、2022年产品和技术主要落地成果
小鹏

41.1亿元

2021:NGP、VPA、P5、G3i、800VSiC高压平台

2022:VPA-L、CNGP、G9、XPILOT4.0、Robotaxi

蔚来

45.9亿元


2021:NOP

2022:ET7、ET5、ES7、AQUALA

理想

32.9亿元

2021:NOA、One改款

2022:L9

随着订单量的不断走高,小鹏生产工厂的产能需要不断扩建,销售网络、服务网络和充电设施网络的扩张速度也需不断加快。而这,均需要持续的巨额投资。新势力2021全年研发费用率对比

资料显示,小鹏当前在广州、肇庆、武汉三地设有智能制造基地,蔚来两年的规划产能最高可达60万辆/年,其他新势力车企难以比肩。为把握非一线城市爆发的需求和增长机遇,小鹏同时进行了前瞻性的渠道下沉布局,截至2021年末,已经布局357个销售店,覆盖129个城市,其中209个直营店,148个授权店,截至去年年底,一线城市以外的销售店占比已经接近80%。

收获时间复利

长年累月的投入下,小鹏正进入关键的收获期。

数据显示,小鹏今年一季度共交付34561辆新车,为去年的2.6倍,持续领跑造车新势力。

产品层面,在2021年,售价更高、盈利性更好的P7交付量持续爬坡,3月交付量冲上9183辆。据悉,P7将在今年冲击单月交付量破1万台的目标,这距离目标仅一步之遥。而小鹏P5当月交付4398台,一季度累计交付10486,环比四季度增长38%,市场潜力正在慢慢释放。何小鹏表示,“如果供应链问题进一步缓解,P5的月销量也将在下半年逐步接近P7”。

而售价更高的新车型G9的生产样车已从工厂下线,并计划于今年三季度正式上市发售。小鹏汽车还计划在2023年推出分别基于两个全新车型平台的首款车型,面向C级和B级车市场。2023年内,小鹏汽车将最少有4款新车和现有车型的改款支持XPILOT4.0。

“G9代表了小鹏汽车在过去数年坚持软件和核心硬件自主研发的最高技术水平,产品力大幅领先于同级的SUV热销车型。相信G9将成为智能纯电中大型SUV市场的爆款。”何小鹏表示。有业界人士表示,G9等产品的上市,将对小鹏汽车的交付规模、营收、毛利等多项财务数据有极大提升作用。

充电网络及渠道网络方面。截至今年1月17日,小鹏汽车品牌超级充电站已覆盖全国337个城市,超级充电站数目已增加至813个。截至2021年末,已经布局357个销售店,覆盖129个城市。2022年2月,小鹏汽车宣布与两家知名欧洲汽车厂商缔结战略伙伴关系,以分别于荷兰及瑞典合作代理零售。同时,小鹏汽车首个海外品牌零售体验店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开业。

在自己的核心优势——软件/算法全栈自研能力方面,小鹏的成果也相当显著。目前。小鹏汽车在国内道路场景下的智能驾驶技术,不仅位居造车新势力之首,同样位居国内智能汽车头部阵营,其对技术的研发正逐渐进入无人区。无论是即将在今年推出的城市NGP,还是此前的跨层停车场记忆泊车功能,小鹏总能针对当前消费者的真实需求,开发出更加实用兼具独创性的功能技术。

在电话会议上,何小鹏表示,小鹏汽车XPilot的渗透率或将在4.0时代大幅提升,特别是当城市NGP功能开通后,更加日常化的使用场景会使XPilot 4.0的渗透率大幅提升,或将超过50%。

据悉,小鹏汽车的城市NGP功能将于22Q2完成开发,在获得城市高精地图许可后,将通过OTA的方式上线。日前的电动汽车百人会上,何小鹏表示,从2023年开始会进入(高阶智能辅助驾驶)人机共驾的新时代。在此基础上,小鹏汽车2026年开始会向无人驾驶过渡。

值得一提的是,依靠自身在智能驾驶、生态体系等方面的优势,小鹏不仅在造车新势力中位居前列,同样让传统跨国车企感到威胁。日前,大众汽车集团CEO迪斯在推特上发帖称,“未来是电动的、数字的、自动的,也为设计提供了新的方向。大众集团设计总监Klaus Zyciora和品牌部的同事向我展示了如何应对小鹏和Lucid等新势力的竞争”。

平安证券研报指出对小鹏汽车2024年营收预测为 1001 亿,净利润预测为13亿,短期的行业干扰因素不改公司的长期逻辑,公司作为智能汽车的智能化先锋,有望凭借其自动驾驶壁垒持续受益,维持公司“推荐”评级。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news@time-weekly.com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