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企业动不动就百亿级扩产!上游原材料产能跟不上,好尴尬

何明俊
2021-11-25 17:11:56
来源: 时代周报
论扩产,下游比上游积极

新能源高景气持续,光伏企业扩张凶猛。

11月17日,晶澳科技发布公告称,公司与辽宁省朝阳市政府、辽宁朝阳县政府于今日签署《投资框架协议》,公司拟于辽宁省朝阳市投资建设“晶澳朝阳综合新能源产业基地”,预计总投资额约为100亿元。

这不是晶澳科技今年第一笔百亿级投资。

晶澳科技3月初即已公告,公司与江苏省启东市政府签订《战略投资框架协议》,拟在江苏启东经济开发区投资建设20GW光伏电池、组件及配套光伏装备项目,预计分4年建设,项目计划分3期执行,拟投资总额达102亿元。此外,晶澳科技还计划在扬州投资100亿元建设光伏电池和组件项目,在包头投资50.24亿元建设三期20GW拉晶、20GW切片项目。

晶澳科技在8月发布定增预案,拟定增募资总额不超过50亿元,用于年产20GW单晶硅棒和20GW单晶硅片项目、高效太阳能电池研发中试项目及补充流动资金。

在新能源的浪潮下,隆基股份(601012.SH)、晶澳科技、天合光能(688599.SH)、晶科能源(JKS.US)等光伏企业发展日益加快,特别是在资本的加持下,充足的资金支撑了产能扩张的速度。

“光伏企业大手笔扩产,主要有三方面因素。”泓达光伏创始人刘继茂告诉时代周报记者,一是基于世界各国减碳排放的压力,对光伏安装有明确的指标;二是光伏行业技术更新很快,采取新技术和新工艺,如HJT(异质结)技术、TOPCon技术、颗粒硅等,能够在赛道上领先竞争对手;三是防止在某个环节被竞争对手“卡脖子”。

不过,时代周报记者注意到,今年宣布产能扩张的光伏企业大多集中在中下游环节,处于行业上游的硅料项目,其扩张速度则大大落后于中下游项目,而行业所需的原材料——硅料的紧缺情况更在短期内难以缓解。

上游产能紧缺,中下游扩产不断

据东吴证券研报数据,光伏板块2021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3012.78亿元,同比增长57.94%;实现归母净利润362.27亿元,同比增长59.52%。相比起风电板块(前三季度营收1253.49亿元)和核电板块(前三季度营收1800.90亿元),在新能源四大分支“风光水核”中,光伏依然是增速最快、营收规模最大的板块。

2012年以来,清洁能源逐渐在电源侧占据越来越高的重要性。兴业证券经济与金融研究院指出,近十年间,全球风光渗透率由1.8%上升至9.1%,中国风光渗透率率由1.2%上升到9.3%,均有较大增长,然而在总发电结构中仍然处于较低比例,渗透率仍有大幅提升的空间。

扩产,成为企业争夺市场份额的关键。在“双碳”目标推动下,光伏企业扩产周期已至。

“光伏企业从2020年开始大规模扩产,到2021年10月,光伏企业扩产资金已经超过600亿元。”刘继茂对时代周报记者说,“从硅料、硅片到电池片、组件,国内每个环节的产能都超过400GW。”

时代周报记者发现,2021年以来,晶澳科技在产能扩张投资额上领跑全行业,而光伏龙头隆基股份、传统老牌企业中环股份(002129.SZ)、东方日升(300118.SZ)、阿特斯(CSIQ.US)等也均有相应的扩产项目。

光伏产业链环节分为上游的硅料、硅棒、硅片,中游的电池片、组件,以及下游的逆变器、发电系统。其中,电池片是光伏产业的核心,也是技术迭代最快的环节。业内认为,电池片基本决定了未来产业链的技术路线和效率走向。

“电池片环节的设备资产投资较重,对工艺改进和设备升级要求较高,而现有的PERC电池片技术已经发展到了天花板。”北京特亿阳光新能源总裁祁海珅告诉时代周报记者,目前电池片环节正在向TOPCon技术快速发展,但HJT电池技术进步也很快。

“在‘成本为王、效率优先’的发展趋势下,中小电池片企业或者新投建能力比较弱的厂家,其生存压力会很大。”他补充道。

然而,在原材料价格高位运行的情况下,光伏产业链各环节大规模扩产并没有带来规模效率提升的好处——成本下降。

刘继茂认为,原材料价格上涨压制了光伏安装需求。“硅料价格从每公斤50多元涨到每公斤270多元,硅片也跟着涨价,单单是做组件的价格就从2020年4月的每瓦1.4元涨到每瓦2.1元。”刘继茂对时代周报记者说,“尽管2021年光伏利好消息不断,国家也在大力支持,但实际安装量并不会比2020年增加很多。”

华金证券研报数据显示,2011-2020年,我国光伏新增并网装机量从2.13GW增长至48.2GW,年复合增速高达40%。截至2021年10月底,全国1-10月新增光伏装机量为29.31GW。这意味着,如果2021年的光伏装机量要超越2020年,第四季度需要一次幅度较大的增长。业内观点认为,前三季度的装机量增速不及预期。

祁海珅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对于光伏企业来说,尽快把目前的库房存货组件转为电站应用,提高存货周转率,才是关键。很多光伏企业三季度的存货价值,同比增长在50%-150%左右的不在少数,存货压力很大,如何去库存应该会成为半年内各大组件企业最应该解决的事情。

VCG111341153108.jpg

(2021年7月28日,江苏省东海高新区内的晶海洋半导体材料(东海)有限公司员工在分选单晶硅片。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颗粒硅逆势上位?

要提高装机量,光伏企业面临的第一道坎是原材料价格问题。

主打“平价”的光伏行业对价格变化尤为敏感。今年以来,硅料价格持续上涨,光伏企业不得不对产品提价,这无疑冲击了光伏“平价”属性。

“今年硅料价格上涨的主要因素是硅料稀缺。”一名接近保利协鑫能源(03800.HK)的知情人士对时代周报记者说,“实际上,从去年下半年开始,下游产能快速扩张导致硅料产能开始稀缺,硅料和下游需求之间长期供大于求的状态出现了反转。”

据时代周报记者了解,硅片、电池片和组件环节扩产多需时间较短。一般情况下,硅片、电池片只需3~6个月时间就可以建设起一定的规模,而组件的建设周期更是可短至3个月内。相比之下,硅料扩产的建设周期较长,一般需要18个月以上,且属性与下游并不一致。

“硅料是一个精密化工行业,门槛对于下游制造业而言更高一些,安全生产更方面的要求也会更高。”上述知情人士对时代周报记者说。尽管6~9月期间硅料价格横盘,但9月以后,受“限电”及旺季预期影响,硅料价格再度跳涨。今年以来,国内多晶硅料均价从每吨8万元涨至每吨27万元左右。

纵观光伏产业链发展史,共出现三次因阶段性供需错配而促使硅料价格上涨的阶段。有观点指出,多晶硅料是产业链中技术、资金壁垒最高、扩产周期最长的环节之一,叠加例行检查、生产事故等因素,硅料的确比其他环节更容易出现因供不应求而导致涨价的情况。

国金证券研报数据显示,2021年各硅料厂商均有扩产计划,总扩产产能约72.5万吨,但到2022年可贡献产量不过25.3万吨。而2021下半年至2022年间将新增100GW以上单晶硅片有效产能,对应硅料需求约29万吨,高于同期硅料供给增幅。

该机构亦指出,2022年硅料是光伏产业链供给瓶颈环节,其产能决定终端装机量。2021年多晶硅产量约57万吨,按明年硅料产能释放节奏,预计2022年多晶硅新增产量22~27万吨,合计可满足260~280GW组件需求,同比增加35-45%,与下游环节扩产产能比较,明年硅料大概率仍是供应链瓶颈。

目前,世界上绝大部分厂家均采用改良西门子法生产多晶硅。硅料紧缺之下,有企业已经开始考虑使用不同的材料进行替代,比如颗粒硅。颗粒硅是硅烷法生产出来的颗粒状多晶硅,主要具有密度小、流动性好、电耗低、单位投资额少等优势,但在产品纯度、运行稳定性和产品一致性方面也存在短板。

保利协鑫能源是颗粒硅路线的“主力军”。“硅料紧缺对颗粒硅的应用是有推动作用的。”上述知情人士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颗粒硅原来的品质问题已基本解决,将颗粒硅作为主要原材料,从具体的生产指标上来说,甚至可以做到完全替代硅料。

时代周报记者注意到,保利协鑫能源已与双良节能(600481.SH)、隆基股份、中环股份、晶澳科技等多家光伏企业签订百亿级硅料采购长单,目前在手订单销售量超过70万吨。而在11月18日,保利协鑫能源获上机数控(603185.SH)追订9.75万吨硅料,按市场价格测算,该采购金额高达262亿元。

“颗粒硅建设流程短,投资相对来说也比较少,扩产周期要比硅料快6个月以上,能够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下游硅料的紧张。”上述知情人士向时代周报记者透露,明年年底会是颗粒硅厂商的一个大爆发。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news@time-weekly.com

相关推荐
剑指3400亿锂电新局,外来巨头抢滩“亚洲锂都”:与“地头蛇”争锋,谁将胜出?
轻资产运营模式锋芒渐露 晶科科技2023年营收净利同比双升
黄光裕仍在自救,国美零售2023年亏损100亿元,拟成立新国美电器
偏离主业还是打辅助?中国信达2023年不良资产结构大调整,金融业务占比上升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