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癌种早筛重磅成果发布,贝瑞基因肿瘤检测布局浮出水面

余坤
2021-10-14 10:00:44
来源: 创业圈

文|余坤

10月12日,在首届“上海国际生物医药产业周”期间,贝瑞基因(000710)参股子公司和瑞基因在“2021未来医疗产业峰会”上发布多癌种早筛最新研究成果,一次检测可实现中国六大高危癌种的早期筛查。贝瑞基因历时多年在肿瘤检测赛道上的一系列布局和规划,得以清晰地呈现在市场和投资者眼前,公司打造基因测序中国筛查方案、覆盖全生命周期基因检测服务的拼图也日趋完整。

起步便是高起点,肿瘤筛查硬核技术产品竞逐黄金赛道

2017年对于贝瑞基因而言,有两个值得记忆的节点。在那一年,贝瑞基因成功登陆A股主板;同年,公司将肿瘤事业部剥离出来,成立了和瑞基因,专注肿瘤全病程的基因检测。

贝瑞基因董事长高扬曾说,他对肿瘤早筛的信心甚至比无创产前筛查(NIPT)还要强一点。诚然,在NIPT领域,贝瑞基因作为领军企业之一,入局颇早,实力不俗,占据全国30%以上的市场份额,究竟是什么让他对肿瘤早筛业务更看高一线?

带着首笔8亿元的增资,和瑞基因起步便按下加速键,迅速整合“技术+渠道+资本”等多方面优势,在肿瘤早筛的黄金赛道上稳健发展,历阶而上。

2018年,和瑞基因共同启动了全国多中心前瞻性肝癌极早期预警筛查的PreCar项目,这是全球同类研究中规模最大、进展最快的肝癌早筛临床研究项目,也是目前唯一公布前瞻性研究数据的,更是同类研究中性能数据最为振奋人心的一个由国人牵头组织的项目。2021年6月22日,首个《中国肝癌早筛策略专家共识》正式发布,和瑞基因cfDNA全基因组测序多维度肝癌早筛技术被纳入肝癌早筛“金字塔”模式。产品方面,莱思宁已商业化落地,拥有95.42%的灵敏度和97.91%的特异性。

不久前全国临床肿瘤学大会(CSCO)上,和瑞基因发布了PreCar项目最新进展、肺癌早筛筛查模型、DNA+RNA双重融合检测在内的多项最新研究数据及成果,包括推出“和预安”——实体瘤微小残留病灶检测方案等。

而在本次峰会上,和瑞基因重磅发布了多癌种早筛最新研究成果,据透露,基于和瑞基因平台型底层技术HIFI,一次检测可实现包括肝癌、肺癌、胃癌、结直肠癌、食管癌、胰腺癌在内的中国六大高危癌种的早期筛查,总体检测的灵敏度达到87.6%,特异性达99.1%,总体组织溯源准确性达到82%,检测性能处于国际先进水平。

和瑞基因平台型底层技术HIFI检测性能优异

高起点、赛道火热,加上扎实的研究和过硬的产品,短短几年,和瑞基因便抓住了窗口期的机遇,建立了针对肿瘤高危人群和患者的完整基因检测产品服务体系,合作和服务网络覆盖全国超过700家三甲医院,已为数十万肿瘤患者提供了有价值的服务。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8月,和瑞基因宣布完成B1轮融资,截至当时已累计获得投资近20亿元,在中国早筛行业的融资体量上位居头名。

全生命周期产品线布局,肿瘤筛查补位重要一环

一直以来,贝瑞基因致力于基因测序技术向临床应用的全面转化,打造全生命周期的产品线布局。而通过参股子公司和瑞基因在肿瘤早筛领域的开拓,实现了产品服务战略的重要一环,借此与NIPT等核心业务形成互补,打造从婚前、孕前、产前、新生儿到中青年、老年的全生命周期基因组解决方案。

贝瑞基因全生命周期基因组解决方案

作为NIPT领域的领军企业,贝瑞基因在生育健康领域,持续为出生缺陷防治体系贡献力量,已布局孕前、孕期、新生儿三级预防,以贝比安、贝比安plus、科诺安、三代地贫等核心产品为依托,迄今提供了超过500万人次的基因检测服务,为社会和家庭减轻上百亿元的经济负担。近期,公司的NIPT产品首次纳入北京市医保支付目录。

贝瑞基因在未来规划中也明确表示,将继续聚焦遗传学和肿瘤学两个发展最快的细分市场,肿瘤学疾病逐步由晚期检测诊断向早期、极早期筛查领域延伸。如果说之前肝癌早筛取得“从0到1”的重大突破,那么此次多癌种早筛成果发表,则是面对中国人群的癌症发病特点及最急迫的早筛需求,踏出了“从一到多”的坚实一步。贝瑞基因在肿瘤早筛领域的布局,也从之前的深耕技术,精细打磨,走向了深度与广度兼具的新格局,无论是生命周期还是疾病范围,都覆盖了更为广泛的人群。

面对参股子公司良好的发展态势,贝瑞基因之前表态,应尽早尽最大比例行使收购权。公司目前正积极筹备资金,计划在第一个窗口期实施收购权。据悉,根据协议,执行收购权的两个窗口期分别为2022年2月1日—2022年4月30日,或2023年2月1日—2023年4月30日。

十余年间,贝瑞基因以NIPT为突破口,逐步搭建起基因检测全产业链条,并在生育健康、遗传病、肿瘤三大领域以基因筛查方案,打造全生命周期产品服务矩阵,助力基因测序中国筛查方案的构建,为中国百姓谋求健康福祉,践行“用不断创新的基因技术,服务社会,造福人类”的使命。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news@time-weekly.com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