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医疗迎3.0时代 推进线上线下良性互动

章遇
2020-11-16 14:28:39
来源: 时代周报
医保支付环节打通,被视为撬动万亿互联网医疗市场的关键支点。加上疫情催化之下的流量红利,互联网医疗行业持续受到热捧。

时代周报记者  章遇  发自上海

互联网医疗再迎政策“大礼包”。

11月2日,国家医保局发布《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医疗服务医保支付工作的指导意见》(下称《意见》),明确指出,参保人在本统筹地区“互联网+”医疗服务定点医疗机构复诊并开具处方发生的诊查费和药品费,可以按照统筹地区医保规定支付,支持“互联网+”医疗复诊处方流转。

与此前发布的一系列“互联网+”医保支付相关文件不同,此次《意见》涉及协议申请、报销范围、结算对象等方面的具体措施,可以说是一份具有实操性的实施细则。这也意味着,医保基金向互联网医疗放开的口子,并非疫情期间的一时之举,“互联网+”医保支付开始落地实操。

“这次文件的完整度很高,解决了怎么样才能纳入医保支付的问题,还明确了医保支付的范围、结算对象,解决了如何支付的问题。文件非常具有实操性,将推动医保‘上线’从框架规划加速走向落地。”11月4日,某大型互联网医疗企业人士向时代周报记者说。

医保支付环节打通,被视为撬动万亿互联网医疗市场的关键支点。加上疫情催化之下的流量红利,互联网医疗行业持续受到热捧。

截至11月4日,阿里健康(00241.HK)和平安好医生(01833.HK)的总市值分别涨至2798亿港元和1191亿港元。而借着这个风口,另一只独角兽京东健康也于9月28日正式递交了招股说明书,即将在港交所主板上市。

打通医保支付瓶颈

作为一个受政策影响极大的行业,近十余年来,在政策不稳定的状态下,互联网医疗在中国的发展经历了起起落落。2016―2019年,互联网医疗相对处于平静期,不温不火。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打破了这一平静。

在这场抗击疫情的战役中,互联网医疗开辟了第二战场,通过在线问诊、在线阅片等方式提高诊疗效率,降低交叉感染风险,大大缓解了疫情期间普通群众就医购药困难。互联网医疗平台获得巨大流量,线下实体医院也掀起了互联网医院建设大潮。有调查数据显示,疫情前,全国公立医疗机构的互联网医院仅有170家左右,而这一数据在疫情后超过了1000家。

客观上,疫情极大推动了对互联网医疗服务需求的转化,也对互联网医疗政策的加速成熟起到了催化作用。这其中,最重要的便是对医保支付这个长期瓶颈的打破。

事实上,互联网医疗纳入医保支付并非一项全新推出的政策。在疫情之前,相关法律法规已酝酿多年。

2019年8月30日,国家医保局发布《关于完善“互联网+”医疗服务价格医保支付政策的指导意见》,制定了“互联网+”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管理原则、价格形成机制等,首次提出将医保支付的范围从线下的医疗服务扩展至线上。

该文件明确,定点医疗机构提供的“互联网+”医疗服务与医保支付范围内的线下医疗服务内容相同,且执行相应公立医疗机构收费价格的,经备案后可纳入医保支付范围并按规定支付。不过,此次文件主要谈了“原则”,并未对实施细则和进度做要求,没有对互联网医疗医保支付的落地产生实质性推动。

疫情暴发后,为了鼓励“不见面”购药服务,医保支付紧急“上线”,提供在线复诊购药的报销。今年3月,国家医保局和国家卫健委联合发布《关于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开展“互联网+”医保服务的指导意见》,将常见病、慢性病、线上复诊服务纳入医保基金支付范围。此举推动了北京、上海、天津等地迅速将互联网诊疗服务纳入医保,部分医院甚至能直接在线结算。

今年3月份,国务院出台的《关于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意见》亦明确支付“互联网+医疗”等服务模式创新,对互联网医疗机构开具电子处方、诊疗费和药费医保在线直接结算“开绿灯”。

11月2日出台的《意见》则在此前基础上,进一步细化了关于医保定点、医保结算、基金监管等内容,开展“互联网+”医疗服务的机构可申请签订医保定点协议,线上线下医疗服务实行公平的医保支付政策。

《意见》明确,开展“互联网+”医疗服务的医疗机构可以通过其依托的实体医疗机构向统筹地区医保经办机构申请,签认“互联网+”医疗服务医保补充协议。医保统筹地区内符合规定的“互联网+”医疗服务诊查费以及药品费,按规定应由医保基金支付的部分,由统筹地区医保经办机构直接与实体定点医疗机构结算。

企业乘势加速布局

经历了2015年的狂热、2016―2019年的相对低谷,2020年无疑是互联网医疗行业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

从互联网医疗平台的使用情况来看,据国家卫健委披露的数据,疫情期间卫健委属管医院互联网诊疗比2019年同期增长17倍,有第三方平台互联网诊疗咨询量增长20多倍,处方量增长近10倍。

以平安好医生为例,疫情高峰期间,平安好医生APP访问人次超过11.1亿次,APP新注册用户数量是疫情之前的10倍,新增用户日均访问量是疫情之前的9倍。截至6月底,平安好医生注册用户数已达3.46亿。

巨大的流量激活了互联网医疗行业。然而,严防严控催生的线上问诊量在疫情平稳后开始回落,随之也引发了市场对疫情期间的政策红利只是临时应对之策的担忧。

“政策的顶层设计已经认可‘互联网+医疗’,这是必然的发展趋势,只是步子迈得快一点还是慢一点的问题。我们很高兴看到,行业之前未解决的大问题都相继有了解决方案,并从临时逐步变为常化,这对互联网医疗行业加速进入3.0时代有重要意义。”前述互联网医疗企业人士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

他指出,互联网平台与线下实体医院是互补的关系,“互联网平台通过强大的技术和运营能力,为海量用户提供诊前咨询、诊后管理等服务,当患者需要检查或手术治疗时,分配转诊到线下实体医院,然后复诊又再重新回到线上,形成‘线上+线下’良性互动,也就是互联网医疗的3.0时代”。

医保支付的打通,预示着这个一直在探索商业化道路的行业,迎来了万亿级别的新支付方。而伴随着政策松绑,平安好医生、微医、阿里健康等龙头企业纷纷抢滩布局。

自2020年2月7日起,微医平台就在天津、泰安、武汉等地陆续上线“便民门诊”服务,打通复诊、购药、医保支付、健康管理全流程闭环,逐步构建基于微医互联网总医院平台的线上慢病服务体系。

阿里健康则借助支付宝在电子支付上的优势,快速寻求省级政府的合作,力求成为“互联网+”医保服务的受益者。2020年4月,阿里健康、支付宝联合山东省医保局,率先在山东省省立医院试点推行一套基于医保电子凭证的“互联网医疗”模式。

这也是按照国家医保局标准要求,全国首次以医保电子凭证为认证和支付载体,真正实现线上看病购药与医保系统的打通。

平安好医生亦不甘落后。截至2020年10月,平安好医生已运营了8家线上医院和23家共建线上医院。同时,平安好医生在青岛、南宁、福州、合肥、银川以及湖北等多个省市成功接通了医保。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news@time-weekly.com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