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庄水与古村落

2010-09-02 03:49:59
来源: 时代在线网

莫名

《广东古村落》一书在2010南国书香节上首发。赠书仪式上,上台的古村落的代表中,广州头村的黄显标老人穿着四个兜的浅蓝色干部装,黑色西裤,下穿一双白色球鞋。他是村里的村民,据说曾当过某医院的院长,上世纪九十年代他退休回到家乡后,不遗余力地挖掘和推介村里的历史。想必去过头村的人大都知道他,走出村后,也更记住了这座村庄有五百多年历史,有18座门楼,现在只剩下6座,两百多座古民居,六百年的木棉树……

茫然与疼痛

到底村落里有什么让他如此热爱?如此痴迷?翻开书,只翻看了书中几座村庄的图片和文字,我就明白了。且看这座座村落坐落之地,田野四周无不是河水流淌,茂林修竹,鸟鸣花香;民居和祠堂无不古朴雅致,砖雕精致,壁画古朴,宛如画中;再看村中历代的乡贤介绍,无不是当时的地方贤达。常说守业难,那这些古村落需要多少年代的积累,多少先民的努力,才能留下这么多让人感叹不已的乡土艺术?

然而,这些村落以及村落流传的故事我们大多忘却,甚至完全不知道,数数建国后的拆除城墙,“文革”时的破四旧,改革开放的城镇大拆大建,年年岁岁月月日日,全国各地无不尘土飞扬,人来车往。尘埃落定后,举目四望,无数的精美的古民居被推倒,无数的参天大树被砍伐,取而代之的便是千篇一律的钢筋水泥,一样的高楼大厦。更令人啼笑皆非的是,一些地方在古民居倒下的砖碎瓦砾上,又大张旗鼓地重建一批仿古民居,仿古一条街,还美其名曰为尊重历史而建……我们就这样对待我们先祖留下来的遗产?这就是我们对未来家园的设想?无言。

思及这些,总不免一阵茫然与疼痛,如此下去,中国文化千百年来的积淀,我们还剩下什么?看到这本书时,却于内心燃起了希望之火。想象不到广东境内还有这么多存在的精美的古村落,还有人和出版社很用心做了这么一本书,为这些散落的古村落作了如此详尽的记录和介绍,这得花多少时间和心血。就这几点,便知道这是一本很让人期待的书了。

路线与美食

书为16开,59万字,300多页,400多张彩图,每篇章后面还有旅游攻略,介绍了当地的旅游路线和美食等。这与同类的文化旅游书籍相比,算是很厚实的一本了,读完便如同走了一趟沉甸甸的岭南文化之旅。封面设计得很有趣,以珠三角地区的镬耳墙为元素设计。镬耳墙是珠三角地区民间常见的民居样式,形如官帽,这样的设计很有民间味道。封面采用双开的设计,打开封面,犹如打开古老的朱漆大门,随着文字的跳跃渐入佳境。有曾处珠三角海边的小洲村,有粤北盆地的鱼鲜村,有数万人“游神”的潮州龙湖寨,有品茶和品果实的“茶果节”的肇庆黎槎村,有见血封喉树的雷州苏二村,有传奇先祖罗贵的江门良溪村……这些村落或图或文,以历史概貌、故事传说、乡贤纪事、传统习俗等为脉络,在洋洋洒洒几十万字的纵横捭阖中作了很详尽的介绍。还看到有族谱、乡规族约和村里乡贤撰写的诗词、歌谣等等,有些甚至还是全文引述,这种在同类书籍中很少见的深入挖掘材料的做法,必然需要很深入的田野调查研究。

风雨与艰辛

这些难以考证年代的文字至今读来仍质朴感人,转抄几段,以飨诸君:“凡乡之约四,一曰德业相劝,二曰过失相规,三曰礼欲相交,四曰患难相恤。”(清远上岳村《文公增订蓝田乡约》);“天忧忧,地忧忧,落场大雨洒神州;天可怜,地可怜,落场大雨洒禾苗;天忧忧,地忧忧,落场大雨捎吾州;天可怜,地可怜,落场大雨捎禾寮。”(佛山水东村历代流传的《求雨歌》)“富甲南门一代雄,繁华转瞬却成空。如今只有环庄水,曾识艰辛创业翁。”(珠海赵家庄人的诗词)。

再看序言与后记,掩卷长思,原来编著者是广东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广东古村落》是其长期开展的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系列丛书的一个系列,更加明白为何这本书能如此厚重和让人深思:很大程度因为这个让人不得不尊敬的协会!记得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全国各地曾掀起收集和整理民间故事、歌谣、谚语(简称三套集成)的高潮,正是由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拉起的旗帜,当时还叫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的,下属各省也设有民间文艺家协会执行,如现在的广东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参加这项活动除有著名学者如周扬、马学良、林默涵、周巍峙、钟敬文、贾芝、钟歌义,刘魁立、许钰、张紫晨等,还有由国家到省到市到县到镇村的各级文化干部,据不完全统计有数十万人!这堪称我国文化史上规模最大、普查面最广、参加人数最多、成果最显著的一项伟大工程。而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曾经为全国老百姓喜欢的《天南》杂志也正由广东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办。到如今,为国内外文化界所熟知的,四处奔波呼吁文化遗产保护的冯骥才先生便是现在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的主席,也是这项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的发起者和执行者。

这些可敬的民间文艺工作者,他们长期坚守在保卫民间艺术的前线,长年累月不计报酬地做着艰辛的田野作业,所存的念头单纯而美丽:保护我们的文化遗产。这些行动影响了许多年轻人,让他们自觉而负责地参与其中,如《广东古村落》后记提到的,“华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育信息技术学院摄影系的青年大学生,他们不惧辛苦,深入各个古村落,为本书整理编辑了许多文字和拍摄了许多图片”。

简短的几句话,无法知道冯骥才先生、黄显标老人以及诸多这样同行的执着的“堂吉诃德”们在做这些让人敬仰的事情的时候,在这样义无反顾地执着前进着的时候,遇到了多少风雨和艰辛,如同不知道这些古村落是由先祖们经过多少年长途跋涉和披荆斩棘建成,而后又经过多少年繁衍生息艰辛营建得以保存到现在。

我想,这是因为他们对家园,对古村落,对中国文化有着最淳朴最真诚的爱吧。

(《广东古村落》,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10年8月出版。定价:88元。)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news@time-weekly.com

相关推荐
京东安联财险股权更迭:安联保险拟转让53%股权给子公司,京东持股上升
北京半马调查结果公布,特步就报名失误道歉
疯狂小杨哥不想当网红?减少直播带货场次,首部短剧开拍
甘肃银行资产突破3800亿元,去年净利润6.45亿元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