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乡村教师遇上星际战争

2010-08-19 04:31:24
来源: 时代在线网

雷缓之

刘慈欣是谁?很简单,他是中国目前最好的科幻小说家。而且,他正在成为—如果你担心“已经成为”的说法显得过于武断的话—中国有史以来最好的科幻小说家。

刘慈欣的身份是山西阳泉娘子关发电站的一名工程师。和大部分山西人一样,他的父亲是煤矿工人。“这是离矿山不远的一个山谷,白天可以看到矿山的烟雾和蒸汽从山后升起,夜里可以看到矿山灿烂的灯火在天空中映出的光晕,矿山的汽笛声也清晰可闻。”在2000年发表的以山西煤矿为背景的科幻小说《地火》里,刘慈欣这样写道。这就是他记忆中的家乡。

读小学时,刘慈欣从父亲箱子底下翻出的一本繁体字的《地心游记》,这本儒勒•凡尔纳的作品从此让他迷上了科幻。当他成为阳泉第一中学学生的时候,他已经把能找到的科幻小说都读完了。他还喜欢读俄罗斯文学,尤其是《战争与和平》。不过,从来没有人和他谈过文学或科学,他只是晚上躺在床上,任由他那些疯狂的想象自由生长。

1999年,刘慈欣开始在中国最重要的科幻小说杂志《科幻世界》发表短篇小说。在短短不到半年时间里,他一口气发表了四篇,其中有一篇《宇宙坍缩》是在1985年写下的。他开始赢得一些名声。一个感伤的故事《带上她的眼睛》让他获得1999年第十一届银河奖的一等奖。这是刘慈欣第一次得到这个中国科幻界最高奖项,接下来的7年里,他的《流浪地球》、《全频带阻塞干扰》、《中国太阳》、《地球大炮》、《镜子》、《圆圆的肥皂泡》、《赡养上帝》和《三体》,每年都获得银河奖的最高奖。

俗世日常与终极追问

刘慈欣在小说里描写的空间之广与时间之长,令人咋舌。随便举个例子:短篇小说《思想者》写两个男女的邂逅,十年后他们重逢,发现了一个奇特的天文现象,为了验证猜想,之间存在着若有若无情愫的他们约定,之后的见面与那个现象出现的频率同步,也就是说,再过七年,然后再过十七年……但是,那算得了什么呢?对宇宙来说,这三十四年只足够邻近的几颗恒星之间传递几次闪烁“源于太阳的那次闪烁可能只是一次原始的神经元冲动(按:这不是文学性修辞,而是这篇科幻小说的亮点),……只有传遍全宇宙的冲动才能成为一次完整的感受”,也就是说,“我们耗尽了一生时光,只看到‘他’的一次甚至自己都感觉不到的瞬间冲动”,“耗尽整个人类文明的寿命,可能也看不到‘他’的一次完整的感觉”。

这种极其强烈的对比,让人怅然。而这正是出色的科幻小说最令人迷醉之处。它让你获得无法言喻的快感,同时也让你遭遇无法排解的空虚。

但是我认为,刘慈欣最具个人特色之处,在于他擅长把平淡、带着苦难、毫无诗意的俗世日常,与宇宙、文明、生命等终极追问,以令人意想不到的方式结合起来,让它们对立,然而却不可分离。

上述《思想者》即是一例。《乡村教师》则体现得最淋漓尽致。这篇短篇小说大部分篇幅都在讲述一位临终前的乡村教师如何抱病讲课,如同一篇写实主义的传统小说。乡村教师在他生命中的最后一课给学生们讲牛顿三大定律,“今天的课同前两天一样,也是初中的课。这本来不是教学大纲上要求的,我是想到,你们中的大部分人,这一辈子永远也听不到初中的课了,所以我最后讲一讲,也让你们知道稍深一些的学问是什么样子。”

另一条线索则是一场延续了两万年、已经接近尾声的星际战争,无比先进的外星文明出于战略目的而计划摧毁一条五百光年宽的隔离带之中的大部分恒星,在此之前要对它们进行文明测试,测试通过则不被摧毁。灭绝的危险轮到地球了,外星文明抽取了学生们为测试对象,文明测试的题目恰巧就是牛顿三大定律。

两条看似毫不相关的线索在这里交织起来了:地球文明的存亡就维系在学生们有没有记住牛顿三大定律这一点之上,不,应该说就维系在乡村教师有没有凭着“多教一点是一点”的信念以及无比单纯却无比伟大的献身精神,把牛顿三大定律传授给学生们。至愚至贱者与至智至高者以这种形式相遇了。

这种强烈的反差不禁让我想到,这里面是不是也含有某种程度的个人体验呢?《阿凡达》在中国成为社会话题的时候,刘慈欣这位科幻小说家却没有机会在大银幕上看到这部史上最成功的科幻电影,因为娘子关没有电影院,“作为一个写科幻的是不是很可怜?”当一个人的生存环境受到某种限制,他会不会出于某种反抗机制而将自己的思维近乎无限地拓展开来?

不为自己而写

不过,就刘慈欣本人来说,他对自己作品的喜好与读者并不重合—作者与读者之关系每每如此。1997年,他写了“大艺术”三部曲:《梦之海》、《诗云》、《欢乐颂》。这是他在自己的作品中比较偏爱的一个系列,它们讲的是什么?《梦之海》写外星智慧生命“低温艺术家”把地球海洋的所有水取走凝结成冰,制成一件空前绝后的艺术品;《诗云》写另一个外星智慧生命“李白”把整个太阳系的物质转化成量子存贮器,以存贮用量子计算机生成的“所有可能的诗”,为了证明“技术可以超越艺术”(最后“李白”固然写出了“所有可能的诗”,但他无法把他需要的那些检索出来,因此“技术可以超越艺术”仍然是一个没有得到证明的命题)。

《欢乐颂》呢?除了刘慈欣,没有人知道它讲的是什么。前两篇小说发表后,他从网络上收集的读者反馈不能让他满意,于是他放弃了玄想色彩更浓烈的、“无拘束地放纵自己想象力”的“大艺术系列”。

难道不能把盘旋在脑海里的“大艺术系列”写出来吗,就算是为了自己而写?—“我从来不做为自己而写的傻事。它们在我的头脑里就行,为什么要写出来?”

“我从来不做为自己而写的傻事”,这就是刘慈欣,就像他形容自己的那样,在科幻的世界里他是理想主义者,在现实的世界里—就算是对待科幻本身—他是现实主义者。最让他感到恐惧的,是用二十年写一部几百万字的小说,结果只出版两千册。他一直在做的,就是让自己免于沦为“又可笑又可怜”的人的命运。这也许是一个将被更多读者所接受作为志业的作家的自觉吧。

逻辑自洽的世界

在国内的科幻小说家之中,刘慈欣是最善于处理“涵盖了从奇点到宇宙边际的所有尺度,跨越了从白垩纪到未来千年的漫长时光”这一类题材的,不过他对幻想人类社会的未来形态也很有兴趣:在《赡养人类》里,贫富分化发展到了顶点,富人和穷人变成两个物种,最后99%的世界财富集中到一个人手中,他拥有整个行星的大陆、海洋和大气层;在《微纪元》里,为了从一次绝对的末世灾难中拯救人类文明,人类在一万八千年之中进入“微纪元”,将身体缩小到纳米级别,社会尺度的微小使人类在宇宙中的生存能力增强了上亿倍;在《时间移民》里,人类社会经历了不需要学习就可获得一切知识、可随意更换人体器官而永远活着的“大厅时代”,经历了人类以量子脉冲的组合形式活在内存里、个体最终消失、所有人合并为一个软件的“无形时代”,最后他们对存在的思考达到终极,认为不存在是最合理的并选择了它。

其实他的名作《流浪地球》、《超新星纪元》也都是幻想人类社会未来形态的杰出作品。我一直觉得,这类作品是科幻小说里最有价值的一种,但也是最难写的一种,因为这和造物主干的活没什么区别。

到现在为止,刘慈欣最有野心的作品是“三体”长篇小说三部曲,前两部《三体》与《三体:黑暗森林》已经出版。在“三体”里,他创造了“宇宙社会学”的两大公理:第一,生存是文明的第一需要;第二,文明不断增长和扩张,但宇宙的物质总量保持不变。根据这两个公理,他推导出“宇宙文明图景”(以下文字涉及剧透,请慎入):“宇宙就是一座黑暗森林,每个文明都是带枪的猎人,像幽灵般潜行于林间,轻轻拨开挡路的树枝,竭力不让脚步发出一点儿声音,连呼吸都小心翼翼……他必须小心,因为林中到处都有与他一样潜行的猎人。如果他发现了别的生命,不管是不是猎人,不管是天使还是魔鬼,不管是娇嫩的婴儿还是步履蹒跚的老人,也不管是天仙般的少女还是天神般的男神,能做的只有一件事:开枪消灭之。在这片森林中,他人就是地狱,就是永恒的威胁,任何暴露自己存在的生命都将很快被消灭。这就是宇宙文明的图景,这就是对费米悖论的解释。”

刘慈欣经过思考得出的这幅图景与斯蒂芬•霍金的想法不谋而合。霍金今年向外界表示:“如果外星人来拜访我们,我认为那么其结果就和当年哥伦布到达美洲大陆差不多,美洲的土著居民身受其害。”

伟大的科幻小说家伊萨克•阿西莫夫在“机器人”系列中创立了“机器人三大定律”,在“基地”系列中提出了“心理史学”的概念。在我看来,创造出这样一个逻辑自洽的世界,是一个科幻小说家向“伟大”这个级别行进的标志。


世界科幻小说前十名

1.《基地》(美国)伊萨克·阿西莫夫

2.《浩劫》(法国)赫内·巴赫札维勒

3.《大地》(意大利)斯泰法诺·贝尼

4.《火星纪事》(美国)雷·布雷德伯里

5.《沙丘》(英国)弗兰克·赫伯特

6.《黑夜的左手》(美国)于尔苏拉·勒甘

7.《颠倒的世界》(英国)克里斯托弗·普里斯特

8.《杰克·巴伦和永恒》(美国)诺曼·斯平赖德

9.《从地球到月球》(法国)儒勒·凡尔纳

10.《星际战争》(英国)赫伯特·乔治·威尔斯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news@time-weekly.com

相关推荐
京东安联财险股权更迭:安联保险拟转让53%股权给子公司,京东持股上升
北京半马调查结果公布,特步就报名失误道歉
疯狂小杨哥不想当网红?减少直播带货场次,首部短剧开拍
甘肃银行资产突破3800亿元,去年净利润6.45亿元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