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剑平预言:中国将进入最后一轮高速增长期

2019-08-14 11:31:24
来源: 时代在线

2010年是中国经济最复杂的一年。大家都在为自己的企业和自己的人生找一个方向的时候,两会的宏观政策就是人们寻找方向的一个明灯。

,恰逢两会闭幕之际,中山大学管理学院EMBA中心特别邀请到了国家信息中心首席经济师兼预测部主任范剑平为中山大学管理学院师生解读“两会经济政策新调整和2010年经济走势”。范剑平称,2010年,虽然复杂,但是前途是光明的,非常值得期待。2011年后,中国将会进入历史上人口红利时代的最后一轮—高速增长期,因而发财要趁早。

会后,时代周报记者就两会后的一些热点问题,采访了范剑平。

自主创新力度要加大

时代周报:今年,经济工作的重点是什么?

范剑平:2010年,经济工作的中心是为了调结构,与此同时还要保增长、控制通胀。

在世界新一轮经济复苏的前景并不是特别明朗的背景下,尤其是“笨猪四国”就给大家一个启示,刺激经济的政策不可能现在就退出。现在全世界都急等着新能源、新材料、新型科技这些新型战略性产业出来,降低成本,比传统产业更有竞争力,然后进入产业推广阶段。

可是全世界都刚刚开始对新型战略性产业进行战略性的投入,什么时候我们能够等到新技术开始进入大规模市场推广期,现在还不好说。对新型战略化的投资要冷静,比如说风能和太阳能,可能你今天花钱引进的时候,花的是人参的钱,但是你花完以后就是萝卜的钱了。

时代周报:新兴产业战略发展的方向是什么?

范剑平:今年投资的重点就是要雪中送炭,不要再锦上添花。今年的投资要把更多的把钱花在民生上,花在支持节能环境、支持自主创新,支持落后地区的建设上,对新疆、西藏等民族地区加大支持力度。中国必须通过自主创新,占领技术的战略制高点。

中国现在号称的风力发电机,那些装备都是从外国买来的,跟当初组装微波炉、组装电冰箱有什么区别?这绝不是我们新兴产业战略发展的方向。所以在投资上,产能投资重点是投向传统产业的高技术改造和新型战略产业项目。中国过去在引进芯片的时候,已经吃过很多亏了,不搞自主研发,跟在外国人的后面简单地买技术,而且买的都是落后技术,永远摆脱不了落后的局面。在自主创新上,大家力度要大一点,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步伐就会更快。

经过几年努力,中国会对外出口高铁和磁悬浮等高端技术和产品。因为,全世界只有中国将这两项技术投入商业化运营,这些产业的技术将更加实用。因此,今后,中国出口的将不只是服装、鞋帽、打火机这些劳动密集性产品。这是中国工业化的必由之路。

人民币汇改不是洪水猛兽

时代周报:人民币再次面临新一轮的升值压力,对于其升值利弊如何看待?

范剑平:大家最关心的就是汇率政策。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两会,都强调继续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最关键的,就是人民币升值先回到金融危机之前那个幅度,让它缓慢地升值。人民币升值了,人们买石油、买铁矿石就便宜了,我们中国又是一个大进大出的国家,今天买的进口的东西就便宜了,明天出口的价格不也能降下来吗?中国现在进口量这么大,中国的主要消费品几乎都是大市场。人民币汇率问题对进口和出口都有影响,要综合考虑。

时代周报:1971年以后,日本因为日元的大幅度升值,而造成日本经济的衰退。人民币汇改能避免重蹈日本覆辙吗?

范剑平:人民币汇改并不是洪水猛兽。与日本不同的是,人民币汇改之初我们就制订了人民币的可控性和自主性的原则,这两个原则会管很长的时期,而日本的不同,在于它们不是自主性的,而是被动的。可控性就是我们没有自由浮动的汇率。

时代周报:最近几个月,中国大幅度减持美国国债,对此如何看待?

范剑平:中国大幅度减持美国国债,其实是一种策略。通过减持,中国不再是美国的第一大债权国。但是,中国的外汇储备高不是坏事情,实际上它有应对金融风险的作用。亚洲金融危机期间,泰国等国家就是因为外汇储备少,而遭受了金融危机。

最后我要讲的一点就是,2010年和2011年很重要,2009年开始进入金融危机,2010年和2011年是我们的一个艰难期,如果我们调整好有关的政策,那么我们从2011年以后,将会进入历史上人口红利时代的最后一轮高速增长期,过了这一轮高速增长期,如果我们想发财也不可能,所以发财要趁早,我们在本世纪头20年,要抓住战略机遇期,达到国富民强的目的。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news@time-weekly.com

相关推荐
互联网金融上市公司谋转型:陆金所减员收缩进行时,信也科技卷向东南亚
北京取消“离婚限购”政策,对楼市有何影响?
23省份人口数据出炉:浙江海南增量领跑,中西部仅贵州正增长
中国人寿2023年实现归母净利润超461亿元,总保费、内含价值、新业务价值稳居行业第一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