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怀硕:我和天才有心灵的共鸣

2009-11-12 17:04:16
来源: 时代在线网
“现在文化人也是圆乎乎的,讲好话,但绝不讲真话。我觉得人类要有一个大转变,不然会死亡,无法维持下去。我幻想有一天会有惊天动地的大改变。”

多年前读“怀硕三论”,对其中《大师的心灵》一书印象尤深。何怀硕选任伯年、吴昌硕、齐白石、黄宾虹、徐悲鸿、林风眠、傅抱石、李可染为百余年来八大画家,独不选张大千。在韦政通先生的家中看到何怀硕的书法,一问,才知他们时相过从。韦政通先生打一个电话给他,几天后我便坐在何怀硕先生位于碧潭的家。

既不因袭旧说,亦不阿俗媚世

何怀硕谈起大陆并不隔膜,早年在大陆生活,十几岁才离开湖北到香港,再由香港到台北读大学。记忆里,小时候天天搞斗争,没法读书,喜欢文艺的何怀硕感觉不适:“我不肯喊口号。每个人的人生都只有一次,我们要做自己生命的主人。中学我是右倾,如果大学就是右派了。喜欢读书变成罪了。”

在台湾师范大学美术系学成后,何怀硕扎根台湾。他右手画画,左手作文,并结交了不少文化界的前辈。何怀硕从小就把梁实秋的作品看得很熟,在台湾有机会认识梁实秋,自然高兴,常常聚会吃饭。“我是他的学生的学生,我和他认识的时候已经是一个从事艺术和写作的人,他固然是对我很鼓励,但是没有把我列入学生名单,因为我和他变得有点像忘年交了。”1986年,梁实秋为《煮石集》写序,称赞何怀硕是一位杰出的画家。“于绘画之余他也写一些有关艺术的评论,既不因袭旧说,亦不阿俗媚世,卓然成一家言。”

在上世纪70年代,何怀硕受邀到美国举办展览,没想到一去多年,期间获美国圣约翰大学艺术硕士。不同于多数人留居美国,何怀硕还是想回台湾:“长居美国,一生小孩一买房子,基本上不大可能回来了。所以我赶快回来,不想做美国人。我关心中国的文化,变成美国人有什么意思呢?台湾那时候比较苦闷,在美国比较自由,因此很多人都比较羡慕留洋的人。但是我不羡慕,我要做中国人,写中国文章,写中国批判。”1979年,何怀硕列名台湾第17届“十大杰出青年”。

环顾当今台湾文化界,何怀硕有老辈凋零之叹:“像梁实秋、台静农这样的人没有了,我并不认为台湾现在能够跟上一代的人比,这个时代没有人才了,尤其人文艺术,突然没有人了。”

“我幻想人类有一个大改变”

当我问起台湾的艺术界人物,何怀硕的评论常常出人意表。在评点刘国松、朱铭等艺术家之后,何怀硕有感而发:“有些人是时代的产物,享受到时代的恩赐。历史的选择不一定理性,各种因缘际会弄成一个现象,有人得利,有人倒霉。很多人才反而被掩盖了,某一些人就凸显出来。现在这个世界没有什么真的,背后都是名和利,很可怕。”难怪金耀基先生1979年为何怀硕《艺术·文学·人生》写序说:“何怀硕对中国绘画传统的辉煌成就与局限性的分析,对古今画家成败得失的批解,每每能独具只眼,言人所未言。好,好在哪里,坏,坏在何处,他一一予以正面的交待,一点也不含糊,你可以不同意他的评断,但你不能回避他的论点。”

谈起书法,何怀硕颇有心得:“清朝是靠碑来建立书法的基础。因为写字帖写不过唐朝的颜真卿、褚遂良这些人,到宋朝的苏东坡、明朝的唐伯虎,这条路都是文人秀丽精致,但是越写越滑,陈腔滥调。清朝的书家感觉到,民间刻在石碑上有很多不同的风格。我常常说很多人都是传统的奴隶,认为书法的最高潮是唐朝,其实我认为最高潮是清朝,两千年来写得最好的是清朝人。这百年来,都是继承清末的遗产。台湾一百年来能够列为大书法家的就是于右任了。”

如今,何怀硕是台湾师范大学美术系及研究所的教授,每天要到大学教书,而自己必须有灵感才创作。“我没有很多创作的意愿,现在这个世界让我觉得很多灵感都被消灭了,画画以前不多,现在更少,但是我没有完全停掉,写字。”然而,读书花的时间最多。“我们每人生来都很愚笨,多读书,减少愚笨。这个世界太复杂了,我花很多时间去看金融危机,了解为什么这么多人会上当。我是什么书都读,非常好奇,我对知识的兴趣很广,你看了会觉得我这人不务正业。”

“当代艺术就是鼓励盲从”何怀硕对艺术家的修养看得很重:“艺术要有震撼心灵的力量,那是思想的力量。想在艺术创作上有独特的内容,就要把自己想成一个世界人,一个普通人,一个追求知识的人。艺术要有很广的来源去支持,才有内容,不然就是一种感官的娱乐。”而对文化艺术界流行的东西,何怀硕颇有感慨:“我不会写文章去批评某些人。时代变化,现在很难支撑好的东西,商业化,大众化,媚俗,不得罪人,各方讨好,没有办法像以前那样有个性、主张。现在文化人也是圆乎乎的,讲好话,但绝不讲真话。我对这个世界很失望,我觉得人类要有一个大转变,不然会死亡,无法维持下去。我幻想有一天会有惊天动地的大改变。”



对话名家  

        “当代艺术就是鼓励盲从”


       一个人是没有办法的,一群人其实也不够,我相信我的看法是对的。我希望留下这样的声音,播下一颗好种子,就算只有一颗也无所谓,慢慢地它会生长成为一棵大树。

客厅中有何怀硕手书一联:“读书随处净土,闭户即是深山。”所挂的书法颇珍贵,其中有梁实秋、台静农、叶公超题赠何怀硕的大字。宽敞的家中到处都是书,书籍之博杂非一般画家的书房可比。何怀硕先生笑道:“我爱读万卷书,读书救了我。”

临摹比赛,张大千永远第一名

评价有各种不同层次,在技巧之高对传统了解之广,我给他很高的分数,但要是说第一流的艺术家,他不是。

时代周报:你在《大师的心灵》一书中,第一流画家中为什么不选张大千?

何怀硕:说到张大千的问题,我认为我是中国人里唯一讲对的,其他的人有的是受到蒙蔽,有些人是怕权威,人家名气大、价钱高,就不敢去否定。我对张大千的评价不可能改变。他的价钱很高,但在价钱和艺术的价值之间没有必要画等号。我说他不好是因为中国人所认同的艺术的定义,跟我所认知的有差距。艺术家的艺术要在人类的文化史上开创独立的价值,不一定画得最好。梵高的素描、水彩水平不是最高,画得比他好的人多得很。黄宾虹并不是国画画得最好的,他自己常常说,他是仿范宽或者谁,但是他没有学到他要仿的那个人的精华。张大千就不一样,他画什么像什么。以前有人反驳我对张大千的看法,我说:你们错了,我只是说张大千不是第一流的艺术家,我不是说他画的技巧差,要论画的技术之广,张大千是唐宋元明清下来找不到第二人。要讲匠,他是最大的画匠。就像讲话,一个人能讲北京话、广东话、四川话、英文、法文,他是一个天才,他的嘴巴什么都可以学到一模一样,但他不是艺术家。艺术家不是口才好,不是技术好,艺术家是反映了一种独一无二的艺术,这个艺术建立了独特的世界,增加了另外一种价值。在美术史上没有一个张大千,中国的艺术不会有很大的损失。

时代周报:可是张大千丰富了二十世纪的中国艺术。

何怀硕:有什么丰富呢?就是他晚年的泼墨,大家认为是他独自创造的。他画王蒙,画石涛,画八大,画敦煌,什么都会,如果没有张大千,那些东西本来也就有了。如果没有印刷机,那张大千很难得,他多画了几张,甚至那些东西比原作更精,那不是给我们留下了一些副本吗?但是现在日本人印宋朝范宽的《溪山行旅图》,或者是《韩熙载夜宴图》,那逼真的程度更高。他是有本事,我们不能抹杀,但是这个本事不叫艺术最高的价值,这是艺术的技术部分。

时代周报:如果评综合分的话,张大千会不会最高?

何怀硕:艺术是没有综合分的。张大千在艺术的传承,那是千古难得的,他适合去做美术学院的老师。他对各家各派马上就可以说用笔怎么样,示范给人看,那是最难得的。在这一方面,齐白石是没办法跟他比的,拿一张宋朝的画,请几个大画家一起来临摹比赛,张大千永远是第一名。评价有各种不同层次,在技巧之高对传统了解之广,我给他很高的分数,但是要是说第一流的艺术家,他不是。

傅抱石死时,我流泪了

我从小就佩服傅抱石和李可染,当时他们在国际上没有任何地位,还默默无闻,我就觉得他们就像天才打动了我的心。

时代周报:《大师的心灵》里的八大家,你最喜欢谁?

何怀硕:我个人最喜欢的是傅抱石,他61岁死了,我流泪,那一年我大学毕业。他在大陆生活那段时间很苦,他最有才气了。

时代周报:我第一次去南京,跑到傅抱石故居去看,那里没有别的游客,只有管理员。

何怀硕:我应该去,但是我没去,他的儿子见过多次,到我家来过,他太太送我一本傅抱石的著作。我在台北演讲,一次讲傅抱石,一次讲李可染。我和他们有一种心灵的共鸣,我从小就佩服他们,当时他们在国际上没有任何地位,还默默无闻,我就觉得他们就像天才打动了我的心。傅抱石的天才比李可染高得多,当时把李可染列进去,我考虑了很久。李可染是有魅力的,能创立一种李可染式的意境,他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和傅抱石不能比。傅抱石和古人有很多共鸣。

时代周报:傅抱石的画把屈原的诗意表现得淋漓尽致。

何怀硕:他的画里有历史和文学的东西。我觉得傅抱石这个人太可爱了。我们这个民族不珍惜人才,把他浪费了。

时代周报:你说在台湾1960年代的时候,他的画便宜得不得了?

何怀硕:我大三的时候在一个裱画店,看到那张画,没有人知道傅抱石是谁,我问那个老板这张画多少钱,他说八百块,后来我毕业出来教书,一个月薪水就是八百块。欧洲有一些人很早就收藏傅抱石,那时候我没钱买,我跟老板说能不能拍张照片,到对面照相馆拍下来,我出书的时候把它印出来。傅抱石临摹石涛,不以技巧取胜,他这种大画家也有很多很坏的画,没有灵感没有感情是画不好的。张大千随便怎么画都有个水准,傅抱石很多时候都是神来之笔,画得糟糕的也很多,天才就是这样。

时代周报:你认为现在台湾文化艺术界有了明显的变化?

何怀硕:这十几二十年,视野更开阔了,和世界更加接近了,艺术应该更同步。但是现在却非常商业化,艺术文学都奄奄一息。以前大家并不追求什么享乐,会在精神上追求,诗歌、小说创作,讨论问题都比较自由,所以才百花齐放。只要是你的想法是有意义的,能关系到人民国家的前途,有价值,大家都会有兴趣。现在是考虑有没有卖点,娱乐化的时代,关乎盈利和卖钱,好的言论没有人去听,所以就没有人愿意写。

时代周报:你从台湾到美国后,如何理解美国当代艺术的发展?

何怀硕: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洲弱化,美国变强,美国在领导西方或者资本主义世界。那时候两个阵容,都想独霸全球。美国要掌控全球,一定要树立自己的思想,领导世界,艺术上都是欧洲产生的,美国根本没办法。在二十世纪中期,他们把抽象画树立成世界上最优秀的画派,确立了美国的国画。美国要树立美国的国画、音乐、电影、文学,就支持抽象画和波普艺术,还有观念艺术、行为艺术、装置艺术,多得不得了。美国在文化上笼络人心,所以就给了这一个名称为“当代艺术”。

纯种单薄,所以会死得更快

文化需要有另外的刺激,外来文化能够刺激产生另一个方向,然后又有一个高峰,然后到了高峰后又会腐败和衰亡。

时代周报:客观来讲,当代艺术在学术领域站得住吗?

何怀硕:站不住的。他们的很多主张是不可以理解的。当代艺术就是鼓动虚荣心和盲从,各种艺术馆、博物馆都引进美国当代艺术的双年展之类的。一个人是没有办法的,一群人其实也不够,我相信我的看法是对的。我希望留下这样的声音,播下一颗好种子,就算只有一颗也无所谓,慢慢地它会生长成为一棵大树。我宁愿自己被边缘化,我就打算不参与,自认落后。有人劝我圆滑点,说些好听的,但是我做不到。

时代周报:近代以来,一些中国画家到海外留学,回来后将国外学到的东西融进中国的艺术里面,这对中国艺术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

何怀硕:自古以来,文化有点像生命一样,有发源、高峰、衰亡,盛极的时候都埋藏着衰落的因子,像唐诗宋词都是这样。所以就需要有另外的刺激,外来文化能够刺激产生另一个方向,然后又有一个高峰,然后到了高峰后又会腐败和衰亡。文化不可能永远好,或者永远不好,文化永远是杂交的,不可能是纯文化,纯种因为单薄,所以会死得更快。徐悲鸿那一代有使命感,他们留学是为了取经,是为了防止本土文化的老化,有新的基因进来。虽然林风眠和徐悲鸿吸收的东西不一样,对中国文化的贡献也不一样,但他们还是以中国的主体,去吸收人家以后产生新的东西,而且他们都是一心想回来,回来以后是教书、创作、鼓吹、写文章、办活动,培养下一代。

时代周报:我想这种想法代代都有,当年胡适认为五四是中国的文艺复兴,就是那个时代已经太坏了,需要一个新的时代。

何怀硕:五四提出改革以后,实在是撼动了传统的神经,有了很大的改变。从1919年以来,中国人的文化生活社会,有很大的改变,跟胡适说的五四是一个文艺复兴,是有很大影响。以前就是人心不古,人们呼吁要振兴。但是历史上从来没有空气、水、人的生存受到普遍威胁,这确实是比较大的危机。美国的金融海啸是个警讯,现在经济上有一个很大的地震,但艺术上还没有什么触动,以后一定会有一个大的变化。所以不要没有信心。

实习生罗利娜对本文亦有贡献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news@time-weekly.com

相关推荐
新行长任职资格获批!邯郸银行去年净利润“腰斩”,不良贷款率上升
卖奶茶卖出百亿身家,四川80后夫妻干出今年港股迄今最大IPO
在深圳湾开出专门店,李嘉诚家族北上抢客,最高降930万港元推售香港豪宅
首都医科大学国家医保研究院蒋昌松:胰岛素集采政策趋稳,让企业拿该拿的利润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