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产学研新尝试:跨国孵化器打造全球创业朋友圈

温斯婷
2016-09-27 03:51:26
来源: 时代周报
截至今年上半年,广东省科技企业孵化器达537家,同比增长78%,比2014年底增长130%,其中国家级孵化器61家,数量跃居全国第二。

广东创新再添以色列助力

广东产学研新尝试:跨国孵化器打造全球创业朋友圈

时代周报记者 温斯婷  发自广州

广东省产学研合作促进会(以下简称“产学研促进会”)正在积极拓展自己的国际“朋友圈”。

8月26日,2016年广东国际应用科技交易博览会(以下简称“应博会”)启动仪式暨新闻发布会上,产学研促进会与以色列商业联盟(以下简称“以色列商盟”)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成立国际产学研联盟,搭建全球产学研合作网络。

“国际产学研联盟不仅仅局限于以色列,还会有其他国家的项目或机构加入,这是一个国际性的产业资源平台。” 以色列商盟首席开发官陈晓莉对时代周报记者说。

随着新经济被写入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作为推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的主要发力点,“中国智造”被寄予厚望,且日渐受到决策层的重视。处于改革开放前沿的广东,如何在大数据浪潮下,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将传统优势与新技术实现无缝结合,从而形成新的竞争优势,是这一个传统制造业大省一直在探索和付诸实现的命题。

通过“请进来”的方式,从产学研三个不同维度实现与国际接轨,是广东在“新常态”下的另一种创新性尝试。

应博会的“朋友圈”

官方资料显示,应博会将于2016年11月18-20日在广州举办,将设置先进制造、院校研发成果、创新集群、投资融、项目路演、政策服务六大展区,展区面积达2万平方米。在线上,主办方还将启动建设网上应用科技交易博览平台。

据透露,除特邀80家高校科研机构、20家知名投资机构、10个创新创业园区,应博会还将吸引超过300家先进制造上中下游企业现场设展。

作为一直致力于推动以色列与中国的民间商务交流、高科技领域合作和投融资对接的非官方机构,以色列商盟嗅到了机遇。

陈晓莉向时代周报记者透露,为了提高首次参展后企业对接的成功率,以色列商盟计划邀请20家以内的以色列应用类创新科技机构参加本次应博会。对于参展企业,他们亦有着严格的筛选标准:“我们更多会根据应博会的特质和中国市场的目前需求来进行筛选,能进入邀请名单的企业,首先必须在产品和技术上处于国际领先水平甚至突破以往原有的同类市场产品技术,把创新真正引入国内市场;其次是够‘接地气’,先进的科研产品需要真正走进大众生活;最后一个把关,就是其必须已经做好进军中国市场的准备。”

与产学研促进会在资源和需求上的彼此契合,让双方对国际产学研联盟的设立一拍即合。而应博会只是国际产学研联盟落地的开始。

在已签署的合作框架中,还涉及国际企业家俱乐部、外国企业本土化培训等诸多亟待推进的项目。陈晓莉并未透露更多的相关细节,但她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合作框架所涵盖的内容非常多,需要通过拆解的形式实现各个项目的执行和落地,“这个需要时间,真的急不来”。

孵化器要专不要杂

作为产学研融合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孵化器是国际产学研联盟展开战略合作的另一个载体。

在以色列,孵化器是一个偶然的产物。早在上世纪90年代,很多在前苏联受过高等教育的犹太人,在回到以色列之后宁愿选择去扫大街,因为他们在那个环境下没有办法适应。以色列做的第一个孵化器是为了奖励犹太籍的科学家,让他们能够更好地去融入当时的社会。在孵化器里,除了教授语言之外,还会教给他们一些创业的概念。因为这种模式非常成功,所以很快便普及到了其他的大众行业当中。

相关数据显示,以色列拥有超过5000家科技初创公司,是除美国外最多的。而其孵化器拥有50%以上世界最高孵化率,这离不开政府在资金、政策、税收和场地等多方面的鼎力扶持。

以色列驻广州总领事南安可(Nadav Cohen)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以色列每年都会拿出GDP中的4%来支持研发,对于创业型的企业,会根据项目和企业的具体条件来决定初始的投入是多少,而比较独特的地方在于,政府投入给这些企业,在企业实现盈利后,企业会把这笔钱返还给政府”。

得益于这种措施,以色列在过去几年从企业得到的回报高达四五十亿美元,而金额则来源于外国公司对这些初创企业的收购。

“过去几年,以色列每年都会有大约800家初创公司成立。由于这些初创公司的支持,我们在全球专利申请方面是名列前茅的。虽然这些初创公司成功率只有4%,但是这些初创公司可以吸引很多外来投资,要么就是本土的投资或者是国际投资,政府也会从这些投资中获得税收收益。”南安可同时向时代周报记者强调,剩下96%失败了的初创企业有两个选择,重新开一家公司或者从事他们之前这个行业的工作。用这种方式的话,即使创业公司失败了也可以回到传统行业继续运行,在沉淀了一段时间之后又可以继续做创新,这是一个循环的过程。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特别是2015年以来,广东省出台一系列新政策,以加大对孵化器及众创空间的扶持力度,每年投入1.2亿元支持孵化育成体系建设,另外还补贴新增孵化面积、补偿投资失败的项目。

相关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上半年,广东省科技企业孵化器达537家,同比增长78%,比2014年底增长130%,其中国家级孵化器61家,数量跃居全国第二。目前,全省地级以上市基本实现了科技企业孵化器全覆盖,粤东西北地区也实现了国家级孵化器“零”的突破。

陈晓莉在以色列生活工作多年,对孵化器的发展有着深刻的见解。在她看来,中国孵化器发展十分迅速,但面临的问题也很多,其中,混乱、不专业显得尤为突出。“中国很多孵化器什么都做,但缺乏来自专业团队和科研机构的辅助和支持,导致很多项目没有办法转化成功。实际上,一个孵化器要真正建成是不能做杂的,因为越专攻某个领域,资源就会越集中。”

在考察华南农业大学、中新知识城和TIT产业园等产业园区的过程中,相关负责人不约而同地对陈晓莉表达了欲引入以色列企业的想法。除了希望以色列的团队和项目入驻孵化器外,他们更希望能获得以色列专家在孵化器上的理论和技术指导。

科研要与市场对接

中国中小企业协会会长李子彬曾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指出,中国中小企业专利数占全国70%,看起来很大,但美国小企业发明专利是大企业的16.5倍。这就能看出差别。

“靠自己成立研究所搞创新,大多数的小微企业没这个能力,他们养不住那么多高精尖的人。一方面工资低,前景也不大,高水平的人不愿意去。所以他们得跟大学、研究院所合作,来继续创新。不走这条路肯定不行。”李子彬对时代周报记者说。

李子彬口中的这一现象,在地处改革开放前沿的广东省也同样存在。

产学研促进会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书面采访时坦言,广东中小企业整体的技术研发实力、自主知识产权的数量与质量以及利用创新性技术与转化为产品的能力还比较欠缺,企业依靠外部资源提高技术水平来促进企业创新性发展的基本格局会长期存在。

自2010年成立以来,产学研促进会每年都会围绕要组织的产学研对接活动开展调研。2015年,产学研促进会分3次组织先进制造、材料化工、电子信息领域的省外对接,内容包括对省外重点高校和科研院所的考察、座谈和具体成果、项目对接。

在省内,作为全国最早鼓励产学研合作的省份,广东建成多处高校与地方共建的科研院所,还有院校与企业共建的研发机构。截至目前,这种采用新模式、新机制的省级研发机构已经有124家,其中院校所与地方政府投资共建59家,约占总数的47.6%;企业自建43家,86%以上的新型研发机构从事应用研究。

和其他省份一样,广东同样面临着科技成果转化率低的挑战。

在调研过程中,产学研促进会发现,科技成果转化过程存在诸多现实问题,其中最典型的是,高校或科研院所的研发成果过于前沿,与市场、实际应用结合不紧密,企业在当下无法使用;而国内企业在生产过程中遇到的很多技术难题,不一定能提出明确的需求并找到可以对接的成果和团队,或者找到了但转化过程具有不确定性,投入较大,风险较大。

这种尴尬的局面在近两年来已经有所改善。据产学研促进会介绍,特别是科技成果转化法出台以后,部分高校院所也建立了成果转化部门,建立相关激励政策体系,转化成果动力日益增长。

那么,如何在产学研机制上作出改变,从而提高转化效率?产学研促进会向时代周报记者给出的答案是:“科研(特别是应用研究领域)要面向市场,与市场衔接。”

(时代周报记者杨凯奇对此文亦有贡献)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news@time-weekly.com

相关推荐
公司暴雷、黯然缺席、展台冷清,北京车展的失意者有点多
实探北京车展:自主品牌争夺豪华市场,混动与纯电展开决战
腾讯发布汽车行业大模型,智慧出行钟学丹:优势来自互联网基础设施
上市银行中收增长遇瓶颈:25家银行去年缩水约500亿,卖保险也不香了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