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平失意中国 孙强蛰伏过冬

2009-08-25 14:47:56
来源: 时代在线网
中国第一代VC领军者孙强变得越发沉默和低调了。“我现在不接受采访,华平目前没什么投资规划。”12月8日晚9点14分,铃声响过3次后,从香港手机那端传来孙强低沉的嗓音。12月9日,掌舵美国华平投资集团(Warburg Pincus,下称华平)北亚地区业务的董事总经理孙强缺席“第八届中国创业投资暨私募股权投资年度论坛”。从13年前加入华平开始,由孙强主导的华平中国投资战略,先后经历了媒体世纪、麦考林、国美电器等投资案例。一路走来,长袖善舞的孙强并未带给华平预计中的回报,相反,成少败多的投资案例常常将华平置于了一个骑虎难下的尴尬境地。作为华平的操盘手—孙强的低调是在反思浮躁备寒冬还是有意选择蛰伏等待更好的出击机会?

激进的中国战略 

在创业投资(Venture Capital,下称VC)业内,华平被称做一只“游动的投资鳄鱼”,其在全球管理的投资规模达200亿美元,直接投资的公司约有500家,其中包括20余家世界500强企业。

作为最早进入中国的美国最大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之一,华平1995年便开始了在华的投资之旅。十多年的攻城拔寨,华平在中国的投资之策喜忧参半、难题频仍。

据时代周报记者统计,从1997年华平联合中创和富达共同投资亚信,截至20085225亿人民币投资国产手机企业天宇朗通,华平在中国的投资多达29起。而从2000332007329,华平退出投资事件为12起。

2006年华平以1.5亿美元高调注资国美,认购其发行的1.25亿美元可转换债券及2500万美元认股权证。香港一位熟悉孙强的业内人士称,华平入股国美是国美股价起飞、收购黄光裕资产、并购永乐及大中的序幕。“不能简单认为华平现在已被套牢,孙强擅用PE绝招,在投资对象股价高峰期套现。”

该业内人士分析说,华平投资国美账面值为11.7亿港元,但认购协议并非直接购股,而是可转换债券加上认股权证,当时实际支付的只是10亿港元,包括先付9.75亿港元认购可转换债券,于2011年前可转股,每股转换价为6.4港元,有一年禁售期。另外又付2340万港元认购为期5年的国美新普通股认股权证,每股行使价7.7港元。

记者在港交所(HK.0388)查阅交易信息获悉,华平在2007514以每股13.35元港在市场出售9089.8万股国美股份,套现12.13亿港元,并有2亿港元盈利—即华平投资国美已变为零成本,现时持有的8578万股股份及认购权,进可攻退可守。

 同期,国美配售新股及发行可换股债券再集资65.5亿港元,两项交易后华平持有国美的股权低于5%,减持无须再披露。

 上述业内人士称,从资金投入角度来说,孙强及华平此时已可全身而退,但结果恰恰相反。华平在投资上不追求短期回报,不仅仅是在国美,在其他领域同样如此。华平最近的一笔投资同样不被业内人士看好。2008522,华平与国产手机厂商天宇朗通签署策略合作协议,向后者注资7000万美金。

华平中国董事总经理程章伦表示,这是华平第一次直接投资手机终端业。按照其每个行业只投资一家公司的原则,天宇朗通将成为华平在该领域所下的唯一“赌注”。 

华平和天宇朗通的谈判并非一帆风顺。记者从内部人士处获悉,华平入股成为股东,帮助天宇朗通上市,但不能干涉公司的业务,只有建议权,即便天宇朗通一直不上市,也不对华平承担任何责任。华平对天宇朗通的投资有望在57年内实现投资回报。

“华平的这个期望值估计较难实现”,深圳一位PE专家对时代周报记者分析说,根据赛迪顾问的分析数字,今年一季度销量已达到4305万部,预计2008年销量将超出1.8亿部。“然而,手机用户增长量无法填充手机产能急剧扩充,国内手机企业正面临产能过剩的困境。这正是华平投资预期难以实现的难题之一。”

“孙强惯于‘放长线钓大鱼’,但风险同样很大”,香港一位PE负责人告诉时代周报记者,孙强低调而强势的风格,使得其与华平一贯的行事风格相投—长线投资、宁缺勿滥,而在寻找到目标之后,又敢于以巨额资金压在一个企业上,但一旦不成功,也会输得很惨。

折戟的华平基金

行伍出身的中国第一代VC,孙强主要负责华平北亚地区—香港、韩国及中国大陆的直接投资。

江湖夜雨十年灯。这位上世纪80年代出国的海归派,曾为中国空军修理过米格战斗机,历经联合国翻译、沃顿商学院的研读、华尔街的杆杠收购、香港高盛投行的历练后,于1995年加入华平香港办事处开始VC生涯,至今已有13年。

当年和孙一起出道的不少人物已是业内大佬,然而他却始终毁誉参半,尽管如国美、哈药、银泰百货、卡森和泰山石化等都是孙强自得的经典投资,但人们却似乎更能记住那些失败案例。

华平是进入中国内地最早的机构PE1995年时只有孙强一个人负责。从1998年开始,孙和他的团队逐渐在中国VC界活跃起来。

真正令孙强和华平声名鹊起的是1997年亚信一役。20003月,亚信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受资本市场热捧,发行价24美元,当天冲到90美元。按照协议,到200611月,华平投资亚信的年限已到期,必须出售。该年1130日,华平所持亚信18.8%的股份全部转让,成交价格未对外公布。不过业内人士分析,从亚信上市以来的股价走势来看,孙强若选择上市初期退出的话,回报会理想得多。即便如此,孙强对此也颇为自得,曾表示“亚信是我最满意的案子”。

深圳一位PE专家评价说,与多数专注于某个领域或某个阶段的基金不同,华平投资的企业没有行业和发展阶段的限制,很早孙强就盯上了消费市场和广告媒体市场,这块市场在2005年后才开始火爆,并成为投资热点。

然而在广告媒体市场,孙很快栽了一个大跟头。1996年前后,他看中了由香港人陈婵娥夫妇创办、主营地铁和公交车身广告的通成推广,先后投入不少于1800万美元。20021月,更名为媒体世纪(HK.8160)的通成推广在香港创业板上市。

在上市不足9个月内,媒体世纪就花完了上市所募资金的83%(约3.29亿港元),同时公司业务巨亏。事后查出,陈婵娥夫妇在转移资产。孙强撤换了陈氏夫妇的职位后,用6年多时间才得以将媒体世纪脱手卖给法国德高集团,收回了投资。

200559,时兼任媒体世纪主席的孙强表示,华平投资媒体世纪仍有少许利润,并无出现投资亏损。“只能说华平勉强保本,这在业内大家都是心照不宣”,一位香港业内人士对时代周报记者称。

曾让孙强铩羽而归的还有上海麦考林国际邮购有限公司(下称麦考林)。1996年,华平投资了麦考林,由于其定位不符合中国市场,始终打不开局面,孙强花了大量的精力帮助麦考林寻找合适的CEO。但麦考林直到今天也未能成功上市。

此外,华平还陆续投资了数个初创企业,大多以失败告终。如1998年前后,投资600万美元给百川公司,华平占80%股份,但因创业团队出问题而失败。

投资大唐则是另一番教训。20043月,孙强与大唐电信集团签署了200万美元的投资协议书。后来这笔交易遭遇了重大变故,合作破裂,孙强凭借在协议设计中的复杂交易结构最终保证了华平的权益,拿回了投资。

孙强的反思

“他自己承受了生活的痛苦—死后甚至被埋葬在无名的墓地里,但他给人们留下的音乐却全是明亮而充满欢乐的。他的遗产千古流芳。”

这是孙强当年在北京外国语大学时期翻译的《莫扎特》传记里的句子,可能就是其最佳写照—“尽管失败,但总算有了PE本土化探索的教训,华平一直在尝试走中国化的道路”。

然而,华平在中国的投资似乎有些流年不利。除了当年投资国美和今年投资天宇朗通被业界质疑外,今年9月份,华平又因投资的圣元国际(NASDQ.SYUT)涉嫌“毒奶粉事件”陷入尴尬行列,截至922,华平投资圣元国际的账面损失为1300万~1900万美元。 

“华平目前的投资策略暂时不方便公布”,128,负责地产投资项目的华平投资经理迟淼告诉时代周报记者。对于华平的平均回报率和失败比率,孙强曾表示,就行业一般水平而言,20%的案例是全军覆灭,20%狂赚,大体是一个橄榄形的回报。 

更大的困境接踵而来。根据JRS-PE数据库的统计,2008年第三季度针对中国大陆的私募基金募集大幅下滑,共有42只明确投资中国大陆的基金完成募集(注:包括以创业投资公司形式存在的基金),募资金额达55.625亿美元。与二季度的146.32亿美元的数据相比,募集金额环比下降了62%9月披露的14只募集设立的新基金中,只有1只外资背景的基金。

事实上,令PE担心的是,不仅仅是新募资金难度空前。随着国内市场的持续低迷和IPO的暂缓,PE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流动性难题和回报率急剧下滑的困境。“和大多数PE一样,华平无法摆脱这个命运”,一位业内人士说。

萧条的资本市场和信贷市场,将使PE们“进出两难”。深圳市创新投资集团董事长靳海涛告诉时代周报记者,原来预计创投行业会在2年左右后洗牌,但是金融危机却把这一过程大大提前了。“不过对于华平这样擅长长线投资的PE来说,只要坚持下去,出路应该还是有的。”

孙强对此似乎并不太忧虑,他曾表示说,上市并不是在寻找国内所谓的退出(Exit)手段,而应该成为企业发展成熟时,能够满足其进一步融资需求的手段,是企业瓜熟蒂落的一个自然结果。

而投资界人士普遍认为,2009IPO市场起色不会太大,为此,一些投资人考虑延长持有时间,待市场转好时再上市退出—比如从原定的12年延长到35年;另一些投资人则认为可以尝试行业并购方式寻求退出。

曾有人将PE比作那些“门口的野蛮人”,在这个PE集体反思浮躁过冬的当下,孙强和华平又该如何独善其身?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news@time-weekly.com

相关推荐
君实生物去年亏损超22亿,核心品种加速“出海”,对冲国产PD-1内卷
浙商证券:取得国都证券股权的交易又进了一步
监管能见度 | 沪深北交易所连续6周IPO“零上会”背后:监管全流程“零容忍”
发现新质好公司 | 元宇宙概念股营收榜:四企营收超千亿元,半导体、游戏企业数量最多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