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有家明星养老院

2016-03-15 05:08:51
来源: 时代周报
樟木头镇敬老院爆棚的人气,一方面在于其好口碑,另一方面也从侧面反映出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截至2014年年底,中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数量已经达到2.12亿,占总人口的15.5%。

人口老龄化时代,社会养老何去何从

东莞有家明星养老院

时代周报记者 赵天琦 发自广州、东莞樟木头

在深圳罗湖搭上广深和谐号,20分钟后,就能到达东莞樟木头镇。这是铁路线上距离深圳最近的东莞站点,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这里因聚居了大量香港人而有“小香港”之名,最多的时候,常住人口30多万的樟木头镇上,就有15万香港人。

近年来,随着东莞的制造业转型,许多香港人纷纷搬离,但走到镇上,依然到处可见“小香港”的称谓。近几年来,樟木头镇敬老院常年爆满,还吸引着不少香港老人家排队入住。

中国社会正面临严峻的人口老龄化局面,今年全国两会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8次提及“养老”,并提出支持发展养老、健康、家政、教育培训、文化体育等服务消费。

不过,时代周报记者了解到,相比起樟木头镇敬老院,更多的养老机构出现不同程度的空床率。“‘十二五’期间,由于政府的鼓励,养老机构的数量增长很快,现在部分地区的养老机构甚至出现较高的空床率,”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副教授陈永杰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在‘十三五’时期,我认为需要着力构建的是涵盖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多种类型的多元化养老体系。”

在严峻的现实面前,这间明星公立养老院或许可以提供一些经验。

“明星养老院”

樟木头镇敬老院藏在镇上一条小路的深处,几栋看上去颇有些年头的楼房,围着一个小广场,建有一个亭子和一些常见的社区运动设施。天气阴冷,广场上此刻空无一人。

实际上,从2010年开始,敬老院就一直是满员状态,最多时这里曾有50多位香港老人。

樟木头镇敬老院爆棚的人气,一方面在于其创办30多年积累下来的好口碑,另一方面也从侧面反映出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年底,中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数量已经达到2.12亿,占总人口的15.5%。预计到2035年,这一占比将会提升至20%。

现在是下午三点,“老人们都在洗澡”。说话的是樟木头镇敬老院的80后院长蔡小琴。蔡小琴是这家始建于1984年的敬老院第二任院长,在这里工作已经是第15年。

蔡小琴介绍,敬老院现有156间套房,每套房供一名老人入住,从2010年开始一直饱和。“现在本地老人和外地老人各占一半。当然,我们优先解决本地老人的入住,毕竟是镇立敬老院。”蔡小琴向时代周报记者说道,“曾经有很多香港老人来这里养老,高峰时有50多个,现在剩下11个。门口那栋新楼就是在本地老人还不多的时候专门为接待香港老人建的。”

她指了指门口一栋八层高公寓的一楼,有一个小型社区医疗服务中心,是2012年费了一番周折向政府申请来的,足见敬老院工作人员用心良苦。

“我们尽可能地让老人生活得更舒服,许多老人都是由住过的老人推荐来的,他们口口相传。”蔡小琴此言非虚。甚至就在前一天,这里刚刚组织了妇女节的游园会,设计了多种游戏让员工和老人都参与其中。此前还举办了新春团拜会、“欢乐闹元宵游园会”等活动来丰富老人的生活。

小广场上还有一个格格不入的设施—一座滑梯。其实这是蔡小琴为了吸引家属来探望老人想到的妙招。“起初我发现家属来看望时,小孩子总是不太情愿。有了这些设施,小朋友来到这里也有东西可以玩,后来也就来得越来越多了。”蔡小琴说道。

“自负盈亏”

据蔡小琴介绍,敬老院的156位老人中,有24位五保老人、6位“东纵”老同志,其余的126位则是自费老人—他们每月的收费标准按照是否需要护理分为2500元和3500元两种。在此基础上,政府对敬老院只支付8名行政人员的工资,其余的部分敬老院基本可以保证自负盈亏。

在经营养老院的过程中,招护工人员一直是让蔡小琴倍感压力的地方。目前敬老院老人的平均年龄为81岁,其中有一半行动不便,负责照料他们生活起居的就是63位护工人员。

“护工的工资是每月2300元,基本上都靠介绍来的,在家政那里根本找不到,一般都要2800元。”蔡小琴向时代周报记者坦言道,“除了4位老人需要一对一的护理外,其他的都是一个护工负责照看两位老人。”

在提供的薪水缺乏竞争力的情况下,蔡小琴想了很多方法“以情动人”。敬老院里有一间专为护工准备的会议室,在这里,护工每月有一次学习,内容多是《二十四孝图》这样的传统典籍以及其他关于孝道的故事等。

“我们希望通过这些学习能让护工真的体会到,人都会变老,老人需要我们发自内心关爱。”蔡小琴说道。

这个“80后”院长表示自己一直希望尽力帮助需要帮助的人。“每次看到老人家开心,我也感到很欣慰,这也是支撑我做了这么久的原因。我们的同事也一样,大家就像一家人。”蔡小琴说道。

空置的床位

樟木头镇敬老院的门庭若市正是全国养老产业的一个缩影。随着人口老龄化越发严重,对于养老机构的需求也在进一步加大。然而,并非所有养老院都有着如此高的入住率。

“在一线城市,以广州为例,在市中心‘老三区’的养老院基本上都住满了,但郊区的一些养老院的入住率只有六成左右。”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副教授陈永杰向时代周报记者解释道,“一些二线城市对养老机构的需求并不那么强烈。一般是公立养老院人满为患,民办养老院无人问津。”

民政部社会福利中心党委书记、副主任甄炳亮在民政部新闻发布会上也表示,目前部分地区确实存在床位空置率高的现象。

据甄炳亮介绍,“十二五”期间养老床位发展非常快,总数达到669万张,平均每千名老人30.3张。同时,由于国家出台政策鼓励和倡导,民办养老机构数量激增,达到1.3万多家。

甄炳亮分析养老机构床位空置率高的原因时表示:“一方面,有一些民间资本进入的时候,盲目的投资,做大项目,而这些项目本身其实和当地的经济状况、需求状况并没有对应起来;另一方面,社会力量受到鼓励进入养老服务领域时,老城区已经没有空间了,只能往比较偏远的郊区发展。”

陈永杰认为,民办养老院的主要困境在于土地租金方面。“民办养老院与公立养老院在成本上最大的差距就是租金,而这一因素随着房价上涨也愈发明显。政府想要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养老服务领域,应该通过养老规划用地为他们解决这个问题。”陈永杰向时代周报记者说道。

甄炳亮认为空置率高的原因在于:“结构对应度差,也即社会上家庭老年人真正需要的床位数不是我们这些机构提供的床位。比如老人或者子女特别希望老人住在社区的小微型介入式养老机构,这个数量就非常少。”

陈永杰同样认同养老事业应多元化方向发展,由机构养老、社区养老、居家养老三部分共同承担。“大部分老人对机构养老还是比较抵触的,反而更倾向于社区和居家养老。这在国家关于养老服务的‘十三五’规划中已经有所体现。与‘十二五’时期强调机构养老,多做床位出来的要求相比,‘十三五’规划已经转了调,更加强调社区养老和居家养老。”陈永杰表示道。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news@time-weekly.com

相关推荐
创始人家族放权,“奶茶第一股”香飘飘去年卖了36亿,销售费用为净利3倍
2024中关村论坛4月25日开幕,举行60场平行论坛,聚焦人工智能等热点
物流资产被调仓,传万科拟出售普洛斯股权,曾出资157亿元购入
股价涨幅第一!中信银行年内涨近50%,超10家上市银行获大手笔增持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