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旗撤资 广发管理层料大洗牌

2016-03-08 05:05:22
来源: 时代周报

时代周报记者 曾令俊 实习生 林思雨 发自广州

与花旗联手,广发银行曾是中国首家把管理权交由外资股东的“先行者”。然而,这段十年的联姻,终于也走到了尽头。

2月最后一天,花旗集团正式宣布,将向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出售其所持有广发银行20%的股份。至此,花旗清空了广发银行的股份。另一方面,十年前形成的以花旗为首的四大股东格局被打破,中国人寿的持股比例达到43%,成为广发行单一大股东。

此事传闻已久,早在去年4月份,时代周报记者就在业内听闻花旗欲撤资的消息,但当时未得到双方的确认。而如今,终于尘埃落定。

时代周报记者调查发现,花旗撤资的原因颇为复杂,或出于自身战略管理及资本管理的考虑,又或是由于广发行迟迟未能上市。“花旗在广发银行的战略很多年都推进不了,一直都有遇到阻力,想推进一些业务的时候,中资方与外资方管理层的磨合程度没有那么好。”某不便具名的银行业分析师告诉时代周报记者。

花旗撤资的最直接影响是,广发银行的管理层预计会大洗牌。据时代周报记者梳理,目前广发银行的高管团队中,除了行长利明献之外,副行长兼首席风险官罗杰、副行长周卫华均为花旗银行的代表。“花旗银行撤资,广发银行的管理层会有较大程度的调整。”上述分析师称。

3月3日,广发银行回复时代周报记者称,近年来,在全体股东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本行战略转型成效显著,综合实力不断增强。未来,本行将进一步完善公司治理,深化改革转型,提升管理水平,在自身持续健康发展的同时 ,努力为股东创造更好回报,为社会贡献更大价值。

花旗退出,管理层面临调整

“管理层又要变动了,企业文化恐怕要更改。”广发银行信贷部一名员工在得知股权变动后,告诉时代周报记者。

广发银行与花旗的渊源始于2006年。当年,广发银行引入战略投资者引起三大派系争夺战,最终花旗银行携手中国人寿、国电集团和中粮集团以高价胜出。花旗为首的5家投资者团队,出资242.67亿元人民币,认购重组后的广发银行85.5888%的股份,其中花旗认购了20%的股份。

花旗集团入股广发银行之后,就作为战略投资者,深度参与广发银行的经营管理,先后两任行长辛迈豪、利明献均出自花旗银行。

两任行长均取得了不俗的业绩。辛迈豪到任一年,广发银行扭亏为盈,并连续三年刷新历史性利润纪录;利明献2010年上任以来,业绩也持续增长。截至2015年底,广发银行的总资产超过1.8万亿元。与此同时,花旗银行还向广发银行“空降”了多名高管。2006年广发银行16个董事席位中,花旗就占据了6席。不过,广发银行的官网显示,目前的15个董事会职位中,花旗背景的只有3席。

花旗的入驻和管理确实为广发注入了新血液。从2006年获得管理权以来,花旗干涉与介入最深的便是其具有优势的零售业务。2010年6月,在花旗零售业务颇有建树的蔡丽凤加盟广发银行,任副行长,全面操刀零售业务转型。

不过,2013年蔡丽凤辞职,转投平安银行。在蔡丽凤两年半的任期内,广发银行零售银行VIP客户数较2009年末增加一倍,存款增幅73%,个金贷款(含信用卡)增长2.3倍,个金营业收入增长3.4倍。根据2014年年报,广发银行零售业务占总收入46%,占总利润的57%。

“花旗和广发银行在信用卡业务方面做得比较好,是所有战略中最成功的一块。”上述银行业分析师告诉时代周报记者。广发银行信用卡业务曾连续多年占据国内信用卡市场份额首位,也是国内最早实现信用卡业务盈利的银行。

然而,花旗在广发的道路也并非那么一帆风顺。花旗与三大中资股东们裂痕,在重组不久后就开始出现。其中一个典例是,当时来自花旗的行长辛迈豪制定的五年计划,屡次无法在中资股东中获得通过。

随着沟通难题和流程再造的不顺利,原高层也对花旗的管理产生疑虑。时任行长办公室高级顾问郭小平在2007年称,他个人对于花旗改造由“充满信心”到“没有信心”。花旗在广发显然面临相当程度的“水土不服”,分歧与摩擦浮出水面。

“花旗在广发银行的战略很多年都推进不了了,一直都有遇到阻力,想推进一些业务的时候,中资方与外资方管理层的磨合程度没有那么好。”上述不便具名的银行业分析师告诉时代周报记者。

而如今双方分道扬镳,管理层也会随之变动。据时代周报记者了解,目前包括行长利明献在内,广发银行高层团队中仍不乏花旗集团高管的身影。股权交割后,随着深度参与广发银行管理的花旗集团退出,或将带来巨大的人事变动。

上市步伐或加快

但随着花旗银行的撤资,双方十年合作终到“分手”的时候。

上述银行业分析师告诉时代周报记者,花旗银行计划很久了,主要自身的战略考虑吧,很多外资行都退出。“受到全球大环境的影响,花旗自身的财务状况也不是很好,原来做的是战略投资,但战略没有持续的推进,只能撤出。对于中资行来说,经济下行期,也有一些压力,增速放缓。近些年,蛮多外资行撤出的。”

花旗集团曾在去年10月份表示,该集团将把重点集中放在“那些拥有最大规模和增长潜力的市场上”,并将退出11个市场上的消费者银行业务,如日本、尼加拉瓜、埃及和匈牙利等。

近年来,广发银行也面临着净利润增速下滑等困境。截至2015年12月31日,广发银行经审计总资产约为人民币18365亿元、净资产约为人民币975亿元、营业收入约为人民币547亿元、净利润约为人民币90亿元,其中净利润同比下降19.79%。

市场不少分析认为,对此次花旗银行或将退出广发银行的原因,外界多猜测为广发银行上市前景不明朗才导致花旗银行失去耐心。广发银行的上市路途可谓曲折。2009年年中赴任董事长的董建岳,被外界视为广发银行筹谋上市与内部改革的核心人物。在2011年,广发银行就已正式启动IPO,计划以“A+H”股方式上市,融资350亿港元。但由于因为市场行情和IPO机制等原因,该计划并未顺利实施。

2013年4月,广发银行行长利明献曾公开表示:“只要政策允许,任何时候都是上市‘时间窗’。”而至于是A股还是H股或是两地同时上市,将综合政策、成本、效率等多方面考虑而定。2014年4月,广东省政府以官方文件形式,明确由广东省金融办牵头,“推动广发银行上市。”广发银行的上市之路再现曙光。

但如今,两年已过,广发银行上市仍未有更新消息。目前,广发银行依然是为数不多尚未在A股上市的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上市遥遥无期,被市场解读为花旗“清盘”的原因之一。“如今花旗银行退出,中国人寿接盘,持续多年的股权变动传闻落下帷幕,这对广发银行上市会有一定的促进。”上述银行业研究员告诉记者。

首创证券策略分析师邵帅表示,通过股东结构变更,将之前分散化的股东机构变得相对集中,有利于广发银行进一步完善经营治理和决策执行,扭转当前市场不利局面。同时,借助中国人寿的国企背景和雄厚财力,对于将来进一步推动公司上市而言百利而无一害。

由于IPO被一再搁置,广发银行只得通过发行二级债来补充资本。2014年9月,广发银行完成100亿元二级资本债的公开发行。此前,广发银行已于2010年完成150亿元的定向增发,并于2011年再次完成50亿元的次级债发行。

外资行频繁撤资

花旗银行清空广发银行股份,只是外资行频繁减持中资行股份潮的一瞥。自2009年瑞银退出中国银行以来,外资行不断减持中资行股份。根据彭博汇总的数据显示,全球大型银行包括美国银行、高盛等自2012年以来,至少抛售了140亿美元的中资银行股股份。

就在不久前的2015年底,德银清仓华夏银行。2015年12月28日,中国人保于与德银方面签署股份转让协议,受让其所持华夏银行全部股份。此次交易达成后,中国人保所持华夏银行股份将仅次于首钢总司,成为华夏银行第二大股东。

去年以来,恒生银行二次累计减持兴业银行约10%的股份,套现近300亿元。西班牙对外银行亦累计减持中信银行逾5%股份,套现131亿港元。据时代周报记者了解,恒生银行入股兴业银行已经超过10年,当时与国际金融公司、新加坡政府直接投资有限公司一起,成为兴业银行的境外战略投资者。不过,从过去兴业和恒生的高层互动来看,恒生更像是财务投资者。

汇丰银行此前所购入的中国平安的股权和上海银行的股权已在过去几年全部出售。通过抛空中国平安股份,汇丰实现税后收益约26亿美元。抛售上海银行股份,约获利4.68亿美元。

而现在汇丰银行似乎成为了“独苗”,其仍然持有2004年购得的交通银行20%股权,这也是外资投资中资行的首笔交易。目前,汇丰并没有出售计划,反而在“增资”中国,汇丰表示,将在未来三四年内在珠三角增加4000个就业岗位。招商证券银行业分析师马鲲鹏认为,这两者的深度合作看上去“牢不可破”。

“全球银行都在削减非必须的持仓,不然这些银行无法在核心业务上集中有限的资源。”国泰君安证券分析师曹柱表示,抛售不是一步坏棋,因为外资行“已经收获了中国银行业最好的时光。”

“在新版巴塞尔协议的影响下,外资行面临巨大的融资压力,都在想办法筹集资金,出售持有银行股份是一种常见的手段。”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告诉时代周报记者,这与近年来外资机构不看好中国银行的发展前景有关。

时代周报记者采访多个银行业人士均认为,近年来外资行减持中资银行股份,大部分是出于财务压力或者战略调整的原因,与中资银行的本身问题关系不大,并且通过协议转让的方式减持,因此对中资银行的影响很小。
 

接盘广发银行 国寿223亿攥紧银行牌照

时代周报记者 刘伟 发自北京

觊觎银行牌照多年的中国人寿,终于等到了机会。

2月29日,中国人寿发布公告称,收购花旗集团及IBM Credit计划出售广发银行23.686%的股份,若此次交易完成,中国人寿持股比例增加到43.686%,也从交易前并列四大股东之一,升格为单一最大股东。此次交易斥资223亿元,中国人寿将银行牌照攥得更牢。由于此次交易未能实现绝对控股,因此不会对其实现并表。

某保险资管行业研究人员向时代周报记者分析称,如果投资实现绝对控股即持股50%以上,自然可以并表;但也不是唯一条件,主要在于表决权。若想实现并表,不排除国寿会一步增持的可能。此次将广发银行收至麾下,中国人寿的金融全牌照路径也逐渐显现。2013年以来,中国人寿在期货、基金、信托、证券、电商、银行、支付等领域不断突围。

国寿集团相关负责人上周五在接受代周报记者采访时称,集团综合金融的思路没有转变,险资收购牌照,不单是一家公司的策略,而是顺应金融混业经营的趋势。

国寿金控平台初现

中国人寿2月29日公告称,与美国花旗集团签署广发银行股份转让协议,本次股份转让交易完成后,国寿共持有广发银行67.29亿股,持股比例增加到43.686%,跻身为广发银行单一最大股东。

中国人寿预期,本次交易可为公司带来较为稳健的财务回报和可期的升值空间。中国人寿董事长杨明生在签约仪式上也称,本次交易既符合花旗集团全球资产配置的需要,也符合中国人寿打造成国际一流金融保险集团的战略方向。

北京一位不愿具名的保险公司人士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拿下银行牌照,从投资角度,一方面满足了险资的投资需求,银行整体仍保持盈利,对于保险的偿付能力充足率等指标都有益,长期来看,对于未来广发银行的上市仍然可期;另一方面,从全牌照角度而言,距中国人寿综合金融集团的目标更近一步。统计数据显示,从2013-2015年,广发银行净利润分别为115.83亿元、120.37亿元、90亿元。

海通证券在3月2日发布的研究报告中出指出,中国人寿成为广发银行大股东,其金控平台初现,双方将有机会从渠道共享、交叉销售、中后台运行整合等多个方面综合协同发展,优化经营效率,加强客户黏性和综合金融服务能力,提高综合竞争实力和风险抵御能力。

针对此次交易,市场普遍认为,国寿出价并不低,每股6.39元的收购对价,相当于1.01倍的市净率,这相对16家商业银行整体估值水平高出一截。按照商业银行2015年三季度数据测算,16家上市商业银行的平均市净率约为0.86倍。“相对于二级市场的价格是偏高,但在一级市场这样溢价还在情理之中。”上海一位银行业分析师如是评价。

值得关注的是,此次股权转让仍待监管层审批。花旗集团对此表示,此次交易须获得监管批准并满足其他惯例成交条件,预计将于2016年下半年完成。国寿公告还显示,此次与花旗集团的交易,将不会导致广发银行构成本公司之附属公司,且其账目将不会在本集团(本公司及其附属公司)账目内综合入账。

对此,国寿集团一位品牌负责人仅对时代周报记者回应称,只是涉及财务上的要求。某保险资管行业研究人员告诉记者,如果投资实现绝对控股即持股50%以上,自然可以并表;但也不是唯一条件,主要于表决权。若想实现并表,不排除国寿会一步增持的可能。

事实上,按照新的会计准则,如果投资直接或间接持有股份过半数以上的,便可实现并表;如果持股未过半,若满足拥有被投资企业半数以上表决权、有权控制企业的财务和经营决策、有权任免董事会等类似权利机构的多数成员或在董事会或类似权利机构会议上有半数以上投票权这四个条件之一,同样可实现并表。

时代周报记者从广发银行官网的董事长会席位来看,6位非执行董事中,来自中国人寿与花旗的非执行董事各一位,分别是花旗集团亚太区主席章晟曼、国寿集团副总裁刘家德,另外,三位执行董事之一的张凤鸣原任职于国寿资管,另一位执行董事利明献曾任职花旗银行。

密集拿下金融牌照

集齐银行、保险、基金、证券、期货、信托等牌照,打造金控平台是国内金融机构发展规划中的主要路径。国寿欲打造综合金融集团也早已是公开的秘密。

自从2013年以来,强化资源整合的命题,在国寿集团内部被提到重要位置。2014年,时任国寿集团总裁缪建民曾公开表达了大金融战略布局的决心,他直言,“综合经营水平高不高,关键是否拥有全牌照”。

事实上, 国内的保险公司中,平安的集团资源整合最为成熟,另外包括人保、安邦保险、富德生命等保险公司都在纷纷布局金控集团。作为寿险业的老大哥,国寿在综合金融的道路上并未领先,交叉业务以及带来的盈利短期内很难显现。在今年1月30日,国寿发布的业绩预告称,预计2015年度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较2014年同期增长5%-10%,主要是投资收益增加等因素。

从2013年开始,国寿开始密集拿下金融牌照。除了产寿险、养老、资管领域的布局,国寿集团逐步将基金、电商、支付牌照拿下,同时通过参股重庆信托、中信证券、中粮期货以期获得全金融牌照,此外还参股邮储银行、民生银行等。

早在2013年1月,国寿出资2.96亿元入股中粮期货,达35%,成第二大股东,在业界看来,这也是中国人寿未来参与国债期货和股指期货布局通道。国寿接下来的动作更为频繁,2013年11月,国寿旗下国寿安保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寿安保”)正式挂牌,成为其金融综合化经营的重要一步,官网增加购买基金便捷通道有望打造一站式金融产品平台。

国寿董事长杨明生这样指出,国寿可以借助基金公司的平台作用,推动形成不同业务板块的协同效应和金融综合经营格局,不断增强集团整体竞争力。

紧接着在同年12月,国寿还斥资10亿元成立一级子公司国寿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寿电商”)低调上线,这也是保险业第一家正式挂牌成立的电子商务公司。

其收购的脚步也未停歇,2014年1月,国寿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正式接手重庆水务转让的重庆信托23.86%的股权,在信托牌照十分稀缺的背景下,国寿仍跻身重庆信托第二大股东的席位。

缪建民在2014年互动业务表彰会上,将争取尽快拿到证券牌照。 对于证券牌照,尽管在去年减持中信证券受到热议,但至2015年三季末,中国人寿仍在中信证券前十大股东之列,中国人寿以及国寿-传统-普通保险产品分别位列股东的第四及第五位,持股比例分别为2.73%、1.91%。随着业务的拓展,国寿也在向支付领域延伸。2015年4月,国寿又获保监会的通行令,发起设立第三方支付公司北京宝付通有限公司,出资额占比100%。

对于稀缺的银行牌照,保险公司普遍青睐,国寿更是觊觎已久,中国人寿很早便持股民生银行以及广发银行。其中,在2006年,广发银行引入战略投资者后,中国人寿为四大股东(花旗集团、中国人寿、中信信托、国网英大集团)之一,之后一直保持20%的持股比例,中国人寿还一度持有民生银行超过5%的股权,不过最终未能如愿,被安邦抢筹;去年10月在华夏银行股权转让中,市场称国寿也有意向收购,不过最终被人保财险揽入怀中。

最终,国寿拿下了广发银行这张全国性商业银行牌照。真正具有控制权的仅有中国平安与平安银行、安邦保险与成都农商行。


接盘广发银行 国寿223亿攥紧银行牌照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news@time-weekly.com

相关推荐
保险科技赋能普惠民生,众安开启多元化保障新征程
稳健投资新选择 红利低波ETF正在发行
涉刑事案件,藏格矿业实控人、青海前首富被监视居住,子公司税务问题频发
广东跨境电商中小玩家出海淘金,All in TikTok,年GMV超千万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