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澜:现在的导演缺乏书生气质

2015-08-18 05:37:40
来源: 时代在线网
此次来南国书香节,蔡澜为他的新书《江湖老友》首发。首发活动名为“老友记—蔡澜和他的老伙伴们”。

时代周报特约记者 李晴云

此次来南国书香节,蔡澜为他的新书《江湖老友》首发。首发活动名为“老友记—蔡澜和他的老伙伴们”。活动上,“香江四大才子”之一蔡澜畅谈香港文化的一代风流人物,故事不断,段子频出,令一众如我这样的90后读者大呼过瘾。

偷吃巧克力的大侠

金庸在《江湖老友》的序中说:“蔡澜是一个真正潇洒的人。率真潇洒而能以轻松活泼的心态对待人生,尤其是对人生中的失落或不愉快遭遇处之泰然,若无其事。不但外表如此,而且是真正的不萦于怀,一笑置之。‘置之’不大容易,要加上‘一笑’,那是更加不容易了。他不抱怨食物不可口,不抱怨汽车太颠簸,不抱怨女导游太不美貌。他教我怎样喝最低劣辛辣的意大利土酒,怎样在新加坡大排档中吮吸牛骨髓。我会皱起眉头,他始终开怀大笑。所以他肯定比我潇洒得多。”

这两位大侠在很多方面看法相同,只有一个地方截然不同:吃。

蔡澜通过近身观察爆料说:“数年前,经过一场与病魔的大决斗之后,医生不许查大侠吃甜的,但是愈被禁止愈想吃。金庸先生会把一条长巧克力不知不觉地藏在女护士的围裙袋里面,自己又放了另一条在睡衣口袋中,露出一截。查太太发现了,把他睡衣口袋中的巧克力没收了。但到楼上休息时,金庸先生再把护士围裙袋里的扒了出来偷吃。本人稀奇古怪。不然,他小说中的稀奇古怪事又怎么想出来的呢?”

在蔡澜看来,金庸在为朋友买单上也有大侠风范。“每回都是查先生埋单。有时争着付,总会给查太太骂。总过意不去。但有一次,倪匡兄说:‘你比查先生有钱吗?’说得我哑口无言,只好接受他们的好意。”蔡澜还说:“席上,倪匡兄总是坐在查先生一旁,他们两位浙江人叽里咕噜。大家记性又好,把三国水浒人物的家丁名字都叫得出来。”

《江湖老友》书中,有两辑写蔡澜的老师辈冯康侯和丁雄泉。

蔡澜向冯老师学习篆刻和书法,向丁先生学习绘画,从中能读到亦师亦友之情。冯老师告诉蔡澜:“眼高手低是好事情!好的东西看得多,能够吸引便叫眼高。眼高表示欣赏力强,手低只是技巧的问题,勤能补拙,多做功夫手便不低。最怕的是,眼也不高,手也不高。”

蔡澜向丁雄泉学画画,问丁先生要不要正式来个拜师典礼?丁先生大笑:“那是流氓才做的玩意儿。我们是朋友,一起向天真的感情学习。”两人去一家餐厅吃饭,丁先生叫了很多道菜。“够了,够了。”餐厅经理说。“老远乘飞机来吃的,多一点不要紧”,丁先生说,“而且我们还请了很多朋友。”经理问:“他们什么时候来?”丁先生回说“不来了。”经理大感困惑:“丁先生和蔡先生请客,怎么不来?您到底请了什么人?”丁先生笑说:“请了李白,请了苏东坡,请了毕加索。都来不了。”

老友如古董瓷器

蔡澜早年在电影界工作,和著名导演、明星都有近距离接触,写起来全无隔靴搔痒之感。我最早读到《悼张彻》一篇,颇为震动。文章说:“在拍摄现场,张彻大骂人,骂得很凶。对副导演、道具和服装,一不称心即刻破口大骂。张彻似乎在徐增宏身上学到的是骂人。我觉得人与人之间总要保持一份互相的尊敬,但张彻绝不同意。每一个人都不同,只有由他去了。”后面又说:“我亲眼看到一些已经30多岁的导演被张彻骂得淌出眼泪来,深感同情,对张彻甚不以为然。发誓有一天和他碰上一定和他大打出手。张彻从不运动,打不过我的。”

实际上,蔡澜与张彻之间没有冲突过。张彻一有空就跑到蔡澜的办公室,聊聊文学和书法,喝杯茶。蔡澜说,自己在张彻的鼓励下做了很多与电影无关的学问,但张彻本人自己却停留着,动作片潮流更迭,李小龙的魄力、成龙的喜感、周润发的枪战……张彻的动作设计还停留在京剧北派式的打斗。2002年4月,香港电影金像奖发出“终身成就奖”给张彻,大屏幕上,蔡澜看到张彻的照片,觉得惨不忍睹:“英雄,是的,不许见白头。我一方面很惦记他,一方面希望他早点离去。不能够平息心中的内疚,我只有怨毒地想:‘当年那么爱骂人,罪有应得!’”

张彻去世时,灵堂两旁有一副对联:“高山传天籁,独臂树雄风。”“高山”指张彻写的《高山青》,大家都会唱,“独臂”当然是说张彻的成名作《独臂刀》。蔡澜回忆说:“我问是谁写的?大家都指着黄霑。”而黄霑说:“对完这对子,我打电话给倪匡问他的意见。他大笑四声,说对得妙。改天我死了,也由你来写好了。”黄霑逝世后,蔡澜送给黄霑四个字:一笑西去。

蔡澜悼念另一位大导演胡金铨,用的是另一种笔法:“记得家父常说:‘老友是古董瓷器,打烂一件不见一件。’家中挂着一幅胡金铨的画,描写北京街头烧饼油条小贩的辛勤。他没有正式上过美术课,其实他也没有正式上过任何课,但样样精通。英文也是自修;画,是在摄影棚中随手捡来的手艺之一。”在这一点上,蔡澜的“样样精通”倒与胡金铨异曲同工。又说:“闲时胡金铨便读书,他属于过目不忘的那种人。金庸、倪匡都是。他们一谈《三国》,什么人的名字、穿什么衣服、说过什么话,都能一一背出。”由此可知,这些看似天才式的人物,都曾下过外人不知的苦功。

蔡澜偶尔写些严肃一点的文章,如《论李安》,即显出他在电影上的功力。“从前的导演,知识分子居多。当今的,就是缺少了书生的气质。有了读书人的底子,就能把文字化为第一等的形象出来。任何题材都能拍,都能去挑战,创造出经典来。李安是目前少有的一个知识分子,我们可以在《理智与感情》中看出他的文学修养已经跨越了国籍,英国人也不一定拍得出那么英国的电影来。”

我问蔡澜先生,对90后的阅读,身为40后的蔡澜有什么高见?蔡澜在新浪微博有900多万的粉丝,有空常在微博上与年轻人互动。他说:“科技的进步,人可得到多种媒体的内容,不一定靠纸本书了,这是阻止不了的现象。但无论以任何方式阅读,内容还是最重要的。这一定变不了。”
 





 更多相关报道见: 2015南国书香节特刊(下)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news@time-weekly.com

相关推荐
民航运输量Q1创历史新高,海航却掉队:客运较2019年跌近四成,机队规模收缩
余承东隔空喊话后,一汽联手大疆发力智能驾驶,业内人士:双方技术有互补
苏北县城盯上10平方厘米的生意:成本不过10块,有人靠它换豪车赚百万
这届年轻人对存钱“上头”:一边“抢”大额存单,一边砸钱囤黄金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