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全球化 3.0

2009-12-21 16:02:20
来源: 时代在线网
伦敦G20峰会开幕的同时,来自世界各国的3.5万名愤怒的示威者也走上街头。据现场的目击者说,示威者砸碎了苏格兰皇家银行的窗户,向里面扔掷了“飞弹”和烟幕弹,有些人还强行闯入该行进行恶意破坏—将电脑、座椅和办公器材等扔出银行。一场混乱之后,人们发现,银行大楼外墙上画满了包括“小偷”和“万恶的资本主义”等标语在内的各式涂鸦。“这种抗议便是所谓的‘反全球化运动’,近年来已经屡见不鲜了,几乎各种国际会议之前人们都能看到他们的身影。”复旦大学经济学院黎钧国教授对记者指出。不过,黎教授也承认,全球化是个让人感到非常困惑的词语,因为拥护者憧憬它会给整个世界带来空前的进步和繁荣,而批评者则断言它会给世界带来贫困和灾难。全球化也是一个与时俱进的概念,随着时光流逝,世界也赋予它各种不同的内涵。

三个版本的全球化

美国学者托马斯·弗里德曼2005年出版的《世界是平的:21世纪简史》一书指出,全球化已历经了三个重要的阶段,即:第一个阶段从1492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一直持续到1800年的工业革命时期,他称其为全球化1.0版本。2.0版本,从1800年左右一直持续到2000年,其间曾被大萧条和两次世界大战打断过。而2000年后世界则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全球化3.0版本。

值得注意的是,弗里德曼所强调的“全球化3.0版本”与前两个阶段大相径庭—在他看来,3.0时代的动力来自新的游戏规则,即“各个不同的国家都能够在全球范围内参与竞争和合作”。这样,3.0时代便因为“各国亲密无间的合作”而使世界变得平坦—“世界变平了”便是这个新世界的新特征。

然而,在美国布鲁金斯学会的经济问题专家安德鲁.巴雷特(Andrew Barrett)看来:“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弗里德曼的高调全球化却并不是这个世界的特征,因为在美国金融霸权之下,这种‘竞争与合作’的状态很难实现。”不过,他同时也对记者指出,这次金融危机最终将终结美国的金融霸权地位,“在这种局面下,弗里德曼所说的全球化3.0时代已经初露端倪”。

盎格鲁-撒克逊模式式微

其实,面对着日益严峻的全球经济形势,“盎格鲁-撒克逊”资本主义模式已经在过去的一年中经历了严酷的考验。

328日,美国亿万富翁、有“金融大鳄”之称的乔治·索罗斯接受英国广播公司(BBC)采访时表示:“此次G20峰会将成为决定世界经济命运的会议。”同时,他还警告说:“如果不能出台具体的改革全球金融体系的措施,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就会崩溃,从而使世界经济陷入动荡。”

可是,改革全球金融体系,有谁会不同意呢?尤其是在这个紧急的关头。但是,有一个重大的问题摆在人们的面前,这一切将如何运作?

对此,复旦大学的黎钧国教授对记者指出:“这就是要终结美国的金融霸权,要世界各国坐下来共同协商解决这个问题,而其中的关键就是要建立更加平等的国际经济新秩序,增加发展中国家的发言权。”黎教授认为,目前的国际经济秩序实际上非常不平等,“当然,这也是由于历史的原因造成的”。

实际上,1944年第一次“布雷顿森林会议”,虽然包括了苏联和中国在内的44个国家派出的730名代表与会,却不是一个平等的会议。当时,很多国家不过是流亡政府,如法国等;有些还没有完全控制自己的领土,如菲律宾;有一些还处于殖民统治之中,如印度。

不过,长时间以来关于那次会议却有一个神话,那就是说有两个国家—英国和美国—居于主导地位,分别代表两国的两位经济学家凯恩斯和怀特争执不下,也就是说,英镑和美元在进行较量。其实,这远不是事实,因为居于主导地位的只有一国—那就是美国,它是当时桌面上最强大的国家。有人也常将那次会议比作一场牌局,其实只是一场权力战争—强者制定规则,小国弱国必须同意。

在美国学者弗里德里克·凯姆普(Frederick Kempe)看来,这便是“全球化2.0”的真正含义,即全世界不断“美国化”的一个过程。他同时也指出,21世纪出现的新兴力量(如中国、印度等新兴市场的崛起)打破了这一趋势,推动了“全球化3.0”的发展—全球化已经超越了某种单一的模式,显示出更为多元的特征。

事实上,在过去的12个月里,这种基于旧格局而存在的国际经济秩序已经轰然倒塌。

对此,42日,G20峰会结束后,东道主英国首相布朗在新闻发布会上更是直言不讳,“我们相信,老的华盛顿共识过时了”。而英国外交大臣米利班德的话也许更加干脆一些,他说“单极时代已于42日结束了”。

对此,安德鲁·巴雷特指出,奥巴马总统出席这次峰会,其实不是为了“把超级大国的想法和计划强加于人”,而是前来表示美国愿与欧洲和发展中国家一起分析和协商。

单极沉沦 3.0时代揭幕

“事实上,这次伦敦的G20峰会非常重要,它预示着一个新时代的来临,它也意味着美国一家独霸时代的终结。”复旦大学的黎钧国教授对记者总结道。不过,他也提醒记者,这次会议之后,世界将真正进入一场激烈博弈之中。

虽然,在会议结束后,奥巴马刻意淡化会前出现的一些分歧,称峰会是“世界经济的一个转折点”,并说自己在会议期间是来倾听别人的观点的,而不是来进行说教的,但奥巴马却并不认同美国不能够再领导世界的说法。

然而,法国总统萨科齐显然与奥巴马不同,他高调地对媒体表示对G20峰会的成果感到高兴,并表示这些成果已经超出了他原来的想象。不仅如此,萨科齐还表示,“自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以来,世界金融体制一直是英美模式的”,现在“这一章终于被翻过去了”。

对此,美国布鲁金斯学会的经济问题专家安德鲁·巴雷特指出:“在这样的利益高度分歧的世界上,重要的是要具备塑造伙伴关系的强大凝聚力,而不是发号施令。”他认为:“在这一点上,奥巴马总统看得非常清楚。”

在复旦大学的黎钧国教授看来,“我们之所以说这预示着一个新时代的到来,就是因为在这个新时代里,再也没有什么所谓‘老大’的存在,毕竟这次危机是由‘老大’造成的嘛”。因此,他认为,在这个新时代里,世界需要“多边主义”和“国际协商”来解决问题。

毫无疑问,在这一点上,国际社会已经看得很清楚了。人们发现,在会议结束之后,英国与美国举行了联合记者会,而法国则与德国联合举行了记者会,而不是选择共同与记者见面。

在记者会上,德国总理默克尔表示,本次会议“在一场独一无二的危机中,达成了非常好的折中方案,几乎是历史性的,其结果是常识的胜利”,并声称“(美国)将问题掩盖起来”的做法再也不能被接受。而法国总统萨科齐则直接接过话题说:“无意义峰会的时代已经过去。”

对此,欧洲媒体议论纷纷,认为“在经济问题上,大西洋两岸已经出现了裂痕”。 而有些媒体干脆认为:“欧洲大陆两大国组成的德法轴心已经形成,而未来的影响力则不可小觑。”

不过,在美国布鲁金斯学会的经济问题专家安德鲁·巴雷特看来,这并不是什么出现了“裂痕”的问题,而是“这预示着一个新阶段的出现,就是各国倾向于按照自己的利益来缔造国际经济的新秩序了”。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news@time-weekly.com

相关推荐
技术路线再起争端!文心一言用户破2亿,百度李彦宏:开源模型会越来越落后
狂卷智能化!特斯拉赛博越野亮相消博会,大众充电桩10分钟能充300公里
李显龙的下一步:担任新加坡国务资政
深圳水贝黄金老板携2亿货款跑路?涉事门店仍在营业,警方已介入调查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