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金融市场规模超百万亿元 碳计量标准缺失、亟待完善

夏子轩
2021-04-12 09:50:28
来源: 时代周报
解决碳计量标准问题,显然成为我国完成碳达峰、碳中和的首要任务之一

绿色金融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4月8日,央行行长易纲在第43届国际货币与金融委员会(IMFC)会议上表示,推进绿色金融是央行的工作重点。同日,作为首批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点的广州宣布:广州市绿色金融协会正式揭牌成立,共18家金融机构和绿色产业公司签署绿色金融项目合作。

广州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年底,广州地区银行机构绿色贷款余额超3800亿元,全市累计发行各类绿色债券近730亿元,总量居各试验区第一。广州碳交所的碳配额现货交易量累计成交突破1.74亿吨,排名全国第一。

近日,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原委员、北京绿色金融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院长马骏马骏说,碳中和预计将在未来30年带来180多万亿元的绿色金融投资,在能源、交通、建筑、工业、林业等行业带来巨大的投资和商业机会。

市场规模可期,但依然面临诸多瓶颈制约。“目前,中国碳计量还没有标准。”4月8日,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广州绿色金融研究院理事长兼院长张平向时代周报记者坦言。解决碳计量标准问题显然成为我国完成碳达峰碳中和的首要任务之一。

张平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广州要在2025年实现碳达峰,从现在开始需要核定碳预算,计量每个主体的排放情况,政府才能拿准碳排放预算,制定每年的消减计划。

我国还未开发格式统一的碳排放核算模板,地方开发的模板因各地区对核算的要求不同,导致核查结果的一致性和可比性差,不利于碳核查的标准化。

张平认为,中国各行各业已经有一定标准,碳排放计量并不是很复杂,通过各个公司的统计人员进行碳排放的培训,变为碳排放计量专员很容易检测自己的碳排放。

央行副行长刘桂平在4月1日公开指出,探索建立全国性的碳核算体系是最核心、最基础也是难度比较大的一项工作。央行将逐步开展碳核算,推动上市公司、金融机构、发债主体,重点排放单位实现环境信息共享。

碳核算基础数据成当务之急

3月25日,国家发改委环资司副司长赵鹏高曾主持召开专家座谈会。与会专家一致认为,建立统一规范的核算体系、摸清碳排放“家底”,是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当务之急,也是开展碳达峰前景分析的基本要求。

2030年目标明确以2005年为基准碳排放强度减少65%,但排放总量仍然不清晰,各家分歧也不小。以中金公司发布《碳中和经济学》报告为例,报告采用2030年中国碳排放峰值为108亿吨,但中金并没有给出准确的数据,而是根据科技部公布的2017年碳排放强度比2005年下降46%推算出来的。

src=http___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_images_20181009_24ed891b0b4849b48d854083c92a3c13.jpeg&refer=http___5b0988e595225.cdn.sohucs.jpeg

4月2日,中国金融学会会长、央行原行长周小川在“30·60目标的实现路径和经济金融影响”研讨会上表示,如果有关部门已掌握2005年以来中国碳排放强度的下降比率,则不可能不知道2005年碳排放总量,要么是数据基础工作没做好;要么是数据透明度不高,不肯给出权威的或者是官方的数字。

时代周报记者了解到,我国数据采集仪表存在种类繁多、品质良莠不齐、通信功能不完善等问题,未能普及数据自动采集录入系统,数据记录、统计、计算过程严重依赖人工,存在计算错误、篡改数据等风险。在实际核查中发现热值等测量值都是手工记录,且部分企业为减少排放总量,而篡改年燃料消耗量,使其小于月燃料消耗量的总和。

“如果没有年度总量数据,减排任务分解、绩效考核,碳市场定价的形成都是无解之问。因此,不管从规划角度还是实际工作进度来讲,如何选择优化的进度安排(前松后紧还是前紧后松),首先必须把数据基础、计量基础和分析基础做实,特别是总量目标要清晰。”周小川表示。

基础数据不准确将大大影响绿色金融发展,4月8日,中诚信绿金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副总裁赵鹏程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目前银行环境信息披露存在多种问题,包括不了解数据如何统计、如何计量环境效益、如何做环境压力测试等。

“比如一栋建筑,两天时间把图纸给我,大致我就能告诉你,建筑的碳排放水平是什么样。因为它有固定系数,并不难记,除按照国家标准计算,也可以按照欧洲标准计算,有了数据基础,政府在才能进行新的改造发布减排任务,这是目前城市碳金融机制的根本。”张平解释道。

广州将探索解决碳计量问题

2017年6月,广州市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获得国务院批准,广州成为全国首批五个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点省市之一。

“十三五"时期,广州市以自贸区金融先行先试和绿色金融为重点,大力推动金融改革创新。积极推进自贸区金融创新83条政策落地实施,推动自贸区金融改革,以金融开放促进跨境贸易和投融资便利化。

近年,对于发展绿色金融的重视也体现在广州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规划中。

3月30日,广州发改委发布的《广州市关于推进共建粤港澳大湾区国际金融枢纽的实施意见》和《广州市关于推进共建粤港澳大湾区国际金融枢纽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两份文件中,共提到42次“绿色金融”,在三年行动计划中,48项任务里,“绿色金融”也被提到4次。

4月8日,广州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局长邱亿通在广州市绿色金融协会揭牌仪式上表示,广州将进一步完善绿色金融政策体系,引导金融机构强化绿色金融产品创新,拓展大湾区绿色企业和项目融资对接平台功能,建设好环境权益交易市场,加强环境信息披露,不断深化大湾区绿色金融合作机制,打造大湾区绿色金融创新中心。

据时代周报记者了解,下一步,广州市绿色金融协会还计划成立“绿色金融科技专委会”、“绿色金融标准专委会”、“绿色金融投融资专委会”,探索建立规范的碳核算体系,助力广州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绿色金融。

为了助力广州发展绿色金融,张平创新性提出“碳交易双积分并行”的参考性建议。

张平表示,当前区域不愿意碳交易,是因为全国没有基于法治强制性的碳交易制度框架,地方没有准备进行碳中和的管制。每个城市都不愿意把自己的碳排放交易补贴给其他地区,所以应实验双积分在区域的应用。“在实际应用中,广州可以分两步走。第一步,通过建筑的能源改造,降低能耗,提高再生能源比重,同时降低持有者成本;第二步通过碳预算不断收紧,逼迫企业进行碳排放交易补贴再生能源和碳吸收,其中一部分补贴本地,一部分交易到全国。”张平说。

张平还表示,央行4月1日才开始提出建立标准的碳核算体系,相信广州的政府官网以及文件迟一些会提出碳计量等问题,这对于碳金融和绿色金融而言肯定是必要而重要的问题。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news@time-weekly.com

相关推荐
黄光裕仍在自救,国美零售2023年亏损100亿元,拟成立新国美电器
偏离主业还是打辅助?中国信达2023年不良资产结构大调整,金融业务占比上升
打造新窗口!银联助力广州首个优化支付服务示范区落地白云机场
近10年重大创新!隆基绿能发布新硅片产品,“卷”技术破局光伏硅片价格战?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