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张燕生:设置6%以上的GDP目标值不会形成压力

谢江珊
2021-03-08 18:13:20
来源: 时代周报
“2021年是新发展阶段的开局之年,与过去40年非常不一样”

时隔一年,经济增速目标重现政府工作报告。

3月5日上午,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召开,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报告提到,今年预设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6%以上。调控宏观政策“不急转弯”,赤字率拟按3.2%左右安排、拟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规模3.65万亿元、不再发行抗疫特别国债,显示经济运行与宏观政策有序回归常态的信号。

在众多专家都预测2021年中国经济增速为7.5%以上或者8%左右时,为何政府设定的目标值是增长6%以上?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张燕生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专访时分析指出,这一设置为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给予了非常大的腾挪空间。

“6%以上的GDP目标值,不会形成压力,在其他方面就有更多着力点,跟整个‘十四五’经济增长的预期值保持一致。可见这是有关方面经过反复论证和慎重考虑的结果。”张燕生补充说道。

4.jpg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张燕生(图片来源:受访者提供)

探索未来30年

时代周报:此次政府工作报告的亮点有哪些?可否用几个关键词来总结此次政府工作报告? 

张燕生:第一个亮点是,经济保持在合理区间。全世界都在问一个问题:中国还要不要设定GDP预期目标值?无论是国际社会,还是中国的学者,都预测2021年中国经济GDP增速为8%左右。为什么政府工作讲的是6%以上?前面已经说过。

其余的亮点包括:创新、民生、绿色、“三新”——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

时代周报:为何恢复设定GDP增速目标,而非提具体目标或设定区间目标?

张燕生:去年没有设定具体目标,当时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是国内外都认为设定好,这样就有一个目标、引导和预期。另一种观点则认为不设定好,经济能增长多少就是多少。即使设定也只是一个预期值,不断地调,就像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全球经济增长率一样,往往会调5-6次。

到了今年,对于是否需要设定也有两种不同的意见。一种认为不一定要设,即使设,大家都认为可能会在8%左右。但如果设定为8%左右,是否会掀起一场高增长、拼速度的浪潮?疑虑就是合理性和必要性及最后的结果是什么。另一种观点认为应该设定,不仅仅考虑的是2021年,还要考虑到未来中长期,有一个目标值作为引导是有必要的。

时代周报:在今年的形势下,你对中国的宏观经济形势作何判断?

张燕生:2021年是新发展阶段的开局之年,与过去40年非常不一样。如果说过去40年改革开放的重点是讲好了市场经济的故事、外向型经济的故事和工业化经济的故事,那么未来30年,更多的是要讲科学的故事、法治的故事和共同富裕的故事。

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对国家、地方、企业和个人都是考验和挑战。大家的观念和思想是停留在过去40年,还是要进入到新的30年?我们习惯用过去的思维来决定今年和未来的一些行动、目标和方向,但实际上,观念需要转变了。告别过去的40年,面对未来的30年,而未来30年是什么样子,谁都不知道。从该角度来讲,这是一个探索的过程。

宏观政策不急转弯

时代周报:今年赤字率拟按3.2%左右安排,比去年有所下调,并且不再发行抗疫特别国债。为何是3.2%?

张燕生:去年是非常时期,采用非常之策,因此赤字率高一些。今年是正常时期,就采用正常之策。去年新冠疫情对中国的影响主要在一季度,波及到二季度,下半年经济恢复较为明显。而2021年经济社会生活恢复到正常化,政策的正常化也是明显的,因此赤字率比去年略有下降。

但要保证宏观政策不急转弯,3.2%的赤字率还是需要的。中国的国家财政资产负债情况是不错的,虽然个别地区财政情况比较困难,像湖北等,但中央财政和大部分地方财政总体上还是可以的。从这个角度来讲,中国有能力保持3.2%的赤字率。

时代周报: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拟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3.65万亿元,仅比2020年减少1000亿元,高于先前部分机构的预测。如何理解这一规模?

张燕生:这是为了保持宏观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和可持续性。虽然去年的经济发展不错,GDP增速为2.3%,但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制造业投资等仍然是负增长。就业形式客观而言也不太好,无论是城镇新增就业、大学生就业还是农民工就业。因此,在消费形势、制造业投资形势、就业形势都不是很好的情况下,经济发展还存在一定困难。

时代周报:中国就业目标包含三个指标:城镇新增就业人口、城镇登记失业率和城镇调查失业率。而今年的就业目标是城镇新增就业1100万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5.5%左右。如何解读这些数据?为何城镇登记失业率不再列入?

张燕生:城镇登记失业率不再列入,是因为这个目标不太准确。5.5%的调查失业率,实际上比往年还要高。今年的就业目标是城镇新增就业1100万人以上,明显低于过去1300多万的规模,少了约200万个城镇新增就业,意味着就业是一个大的难题。

时代周报:政府工作报告还提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精准、合理适度。货币政策如何走向才是合理适度?

张燕生:灵活精准、合理适度,第一是不要加杠杆,第二是也不要过度减杠杆。

从市场角度来讲,很多人希望像美国一样滥发货币,制造泡沫,大家都有钱赚。而泡沫破灭以后会有人倒霉,但是谁也不会为倒霉的人负责任。这是不对的,我认为货币还是要灵活,酌情使用,合理适度。

扩大内需五要点

时代周报:政府工作报告明确了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充分挖掘国内市场潜力。扩大内需的关键在哪里?

张燕生:第一,提升老百姓的可支配收入。中国的人均GDP已经超过1万美元,也就是约合人民币7万元,但人均可支配收入只有3万多元,仅占43.8%。过去艰苦奋斗时期创造的财富不要都分配掉,应该有更多的积累,用于再投资,扩大未来更大的蛋糕。到了现阶段,发展的根本目的是要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要。想要进一步扩大内需,就要把创造的7万多元人民币的“蛋糕”更多地分给老百姓,老百姓有钱才能消费;

第二,过去解决绝对贫困,未来要解决相对贫困,达到共同富裕。解决相对贫困就要增加中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推动中等收入人群倍增,从4亿人增加到8亿人。同时,促进农村转移人口的市民化,让老百姓想用汗水过幸福日子的愿望更容易得到实现;

第三,现在老百姓花钱仍有后顾之忧,生病了怎么办?老了怎么办?失业了怎么办等等。要加强为老百姓解除后顾之忧的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从这次政府工作报告提到的省级统筹,尽快过渡到全国统筹、城乡统筹,真正让老百姓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第四,改善消费环境。在信用、商誉等方面,创造一个让老百姓花钱放心的环境;

第五,从投资的角度,鼓励为创新投资、为绿色投资、为民生投资,并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进行投资。

时代周报:政府工作报告重申“房住不炒”的定位,并对租赁市场着墨较多,明确尽最大努力帮助新市民、青年人等缓解住房困难。这是否意味着未来将对租赁领域加大供应,并加强调控?

张燕生:关于住房政策,我自己的理解是两句话,第一句话是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第二句话是居者有其屋,不仅仅是有钱人,穷人也应该有房子住。

房子有三个属性,一是金融属性——炒房,二是商品属性——买房,三是社会属性——长租房、保障房。应该要让房子回归其商品属性和社会属性。过去房子的金融属性非常突出,虽然后来国家明确了“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的定位,但房子还是有其商品属性,因此部分低收入群体不一定买得起。

而这次的政策仍然是保障好群众住房需求,让大家能住上长租房和保障房。重视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加快完善长租房政策,房子的保障功能下一步还会继续加强。这是政府属性,要做好这件事。

做好“三新”

时代周报:2021年支撑中国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是哪些?

张燕生:第一个动力是创新。2020年在新冠疫情的冲击下,中国在研发方面的投入增长了10.3%,达到2.44万亿元人民币。发明专利申请等指标都非常好。中国将在未来五年中将年度研发支出增加7%以上;2021年将基础研究的支出增加10.6%。中国确实到了一个由汗水驱动到创新驱动、新旧动能转换、新旧结构转换、新旧模式转换的新发展阶段;

第二个动力,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是服务业的发展。其中包括了生活性服务业,比如休闲、养老、医疗、教育等;生产性服务业,如研发服务、技术服务、设计服务、人才服务、咨询服务等;公共性服务业,如公共卫生、公共教育、公共医疗、公共养老等;

第三个动力是数字经济、数字技术、数字贸易;

第四个动力是智慧城市、宜居城市、绿色城市、城市群和乡村振兴。新型城镇化的主体形态是城市群的发展;

第五个动力则是新动能、新结构、新模式,或者说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新经济的发展。

这五个方面是中国现在经济增长强劲的根本原因。

时代周报: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该如何开好局,以及后面如何把握好新发展格局?

张燕生:开好这个局就是做好“三新”,把“三新”落地:第一是新发展阶段,新的30年开始了,要从历史的新起点上开好局、起好步;

第二是新发展理念,把创新第一要义用好,做好创新发展成为第一动力,协调发展成为内生特点,绿色发展成为普遍形态,开放发展成为必由之路,共享发展成为根本目的;

第三是新发展格局,首先要确定国内大循环的主体地位,其次是要形成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最后要培育新形势下参与国际合作竞争新优势。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news@time-weekly.com

相关推荐
龙湖集团“造血能力”强劲:经营性业务优化盈利结构,有息负债降154亿
黄光裕仍在自救,国美零售2023年亏损100亿元,拟成立新国美电器
偏离主业还是打辅助?中国信达2023年不良资产结构大调整,金融业务占比上升
近10年重大创新!隆基绿能发布新硅片产品,“卷”技术破局光伏硅片价格战?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