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位之战:万亿GDP城市的崛起密码

2021-01-15 21:32:21
来源: 时代周报

时代周报记者: 陈泽秀

尽管GDP数据不再是经济发展唯一的“指挥棒”,但作为衡量经济发展水平的核心指标,一座城市的GDP能否突破万亿大关,仍然备受外界关注。

近期,随着地方两会的召开,地方经济成绩单陆续发布。各地出台的“十四五”规划建议中,部分城市初步透露了2020年的经济数据。截止目前,泉州、福州、南通、西安、合肥等五个城市已经从侧面宣布2020年经济总量突破万亿。

还有两座城市“犹抱琵琶半遮面”。


目前,济南虽然尚未公布2020年的GDP,但其在2021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透露,“十三五”期间(2015年至2020年),济南经济总量“实现历史突破”;2019年,东莞GDP总量为9482.5亿元,距离破万亿还差逾500亿元。东莞至今仍未公开2020年经济数据,著名的“世界工厂”能否顺利破万亿,引人瞩目。

如上述7座城市均能成功晋级,则国内万亿俱乐部的成员将从17个一路猛增增至24个,2020年也将成为万亿俱乐部史上最大扩容之年。

这7座城市凭什么能够跻身万亿俱乐部?


泉州:福建经济“老大哥”

杀手锏:万(千)亿级产业集群


作为福建民营经济大市,泉州2019年GDP为9946.7亿元,离万亿俱乐部仅一步之遥。泉州也是7个准万亿城市中,距离万亿目标最近的一个城市。尽管官方尚未公布具体数据,但2020年泉州跻身万亿俱乐部,几乎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

今年1月7日发布的《泉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指出,“十三五”时期,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连续跨过4个千亿大关,预计突破万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1万元。五年来,工业总产值跃上2万亿元台阶,获批国家创新型城市、首批“科创中国”试点城市等。

泉州地处闽南地区,是历史上著名的商业重镇。改革开放后,泉州服装、鞋业、建材家具等产业飞速发展,安踏、361°、特步等一系列知名运动品牌均来自泉州。泉州也是福建省民营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经济总量连续20余年保持福建省第一,超过了省会城市福州和计划单列市厦门。

作为制造业大市,当前泉州的纺织服装、鞋业、建材家居等传统优势产业正处在转型升级、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期。泉州在近日发布的“十四五”规划建议中称,将遵循产业结构演进规律,分行业做好战略设计和精准施策,前瞻2035年锻造纺织鞋服、石油化工、建材家居等三个万亿级产业集群和机械装备、电子信息、健康食品三个五千亿级产业集群。

泉州还称,将在未来五年,经济总量继续保持全省领先,民营经济、海洋经济发展质量显著提升,产业集群竞争力走在全国前列。

福州:打造全国数字应用第一城

杀手锏:数字经济


今年1月6日,在福州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福州市长尤猛军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十三五”期间,福州地区生产总值从5777亿元提高到预计突破1万亿元,五年跨越五个千亿台阶,在全国省会城市中排名从第13位提高到第10位。

这意味着,2020年,福州将与泉州一起携手进入万亿俱乐部,这将是福建历史上首次有城市且是两城共同进入GDP万亿城市行列。

改革开放以后,福建经济重心一直在泉州、厦门等闽南地区,呈现“南重北轻”的格局。长期以来,省会城市福州在经济总量上不如民营经济发达的制造业大市泉州。

但近几年,诸多省份实行强省会战略,福州也不例外,不断提升自身的首位度,集聚资源要素。

例如,2017年9月,长乐市撤市设区,并入福州,扩大了福州的城市面积、增加了人口规模。近年来,福州还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培育产业发展新动能。

2021年福州市政府工作报告显示,“十三五”时期,福州数字经济规模预计突破4500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45%。2021年,福州将打造全国数字应用第一城。建设清华—福州数据研究院、鲲鹏生态创新中心等产业创新服务平台10个以上,培育东湖数字小镇、金牛山互联网产业园等数字经济特色集聚区5个以上。力争数字经济规模突破5000亿元。

尤猛军同时指出,当前福州发展中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是:经济总量不够大,省会城市首位度和竞争力有待提升;产业结构不够优化,科技创新和人才支撑能力相对薄弱等。

根据福州市的“十四五”发展规划建议,到2025年,福州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三产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60%,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强度接近3%,省会城市首位度达25%以上。

南通:一路向南

杀手锏:全方位对接上海


江苏第四城、制造业城市南通对于实现突破万亿的目标,表现得“信心满满”。

今年1月6日发布的《南通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显示,“十三五”时期,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连跨3个千亿级台阶,预计2020年突破万亿元。所辖县(市、区)经济总量均过千亿元。这意味着,南通有望成为继苏州、南京、无锡之后,江苏省第四个“万亿之城”。

南通地处长江以北,与上海隔江相望。以往由于交通不便,从南通到上海要跨越大半个江苏。随着,苏通长江大桥通车、过江通道崇启大桥的开通,从南通到上海的时间大大缩短,近年来二者合作日益紧密。

2016年8月,上海发布《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40)》,苏州、无锡、南通、宁波、嘉兴、舟山等地区被写入协同发展的“1+6”大都市圈。2019年12月印发的《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明确“规划建设南通新机场,成为上海国际航空枢纽的重要组成部分”。

2020年南通市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指出,南通要乘着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等国家战略东风,全方位融入苏南,全方位对接上海,建设长江经济带战略支点和上海大都市北翼门户城市,确保经济总量过万亿。

西安:打造“硬科技之都”

杀手锏:科教资源丰富


尽管西安还没有正式发布2020年的经济数据,但官方媒体已经放出风声。近日,西安电视台《只争朝夕看西安》透露:2020年预计全年生产总值增长5.5%左右,经济总量有望突破万亿大关。

9座国家中心城市里,西安是唯一一个GDP未能突破万亿的。2019年末,西安与万亿GDP的差距不足700亿,为9321亿元。2020年前三季度,西安GDP完成7075.31亿元,在7城准万亿城市中位列第五;不过从增速看,2020年前三季度,西安的GDP增速达4.5%,居全国GDP50强城市排名第一。根据西安历年表现,第四季度为发力收尾冲刺季,2020年,西安有望突破万亿大关。

近年来,西安市提出大力发展以人工智能、光电芯片、新材料、新能源、智能制造为代表的“硬科技”技术。2017年,西安明确提出要打造“硬科技之都”,实施了“硬科技+”“互联网+”“军民融合+”“高校+和创业平台+”等一系列发展战略。2020年3月,科技部正式公布,支持西安市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意味着西安“硬科技”产业发展将进一步加快步伐。

西安打造“硬科技之都”具有独特的优势:西安科教资源丰富,拥有3000多家高新技术企业和80多所高等院校,高校数量紧随京沪之后。

合肥:创新型城市

杀手锏:第三个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


安徽省会城市合肥对于实现万亿目标的表态颇为谨慎。

2020年12月28日,《安徽日报》发布文章《“链长”护航创新发展的“合肥力量”》提到,合肥2020年生产总值跻身万亿俱乐部之列。随即,2021年1月2日,合肥市政府新闻办公室官方微信号“合肥发布”对此进行否认,称“近几日,有少数媒体报道,合肥2020年GDP已实现万亿,这是极不准确、很不严肃的报道”。

不过,从经济数据上看,合肥GDP破万亿是大概率。2019年,合肥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409亿元,在7个准万亿城市中位列第四,与1万亿元相差不到600亿元。2020年前三季度,合肥的GDP为7182.25亿元,同比增长2.7%。

作为安徽省省会,合肥是全省政治、经济、文化、信息、交通、金融和商贸中心,全国重要的科研教育基地,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会员城市。近年来,合肥的科技创新成果出产较多,被认为是创新型城市中的后起之秀、最敢“赌”的城市。京东方、蔚来汽车等明星企业均已落户合肥。2017年,合肥成为继北京怀柔、上海张江后,第三个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

目前,合肥拥有汽车及零部件、装备制造、家用电器、食品及农副产品加工、平板显示及电子信息、光伏及新能源六大主导产业,产业结构层次处于中高端,发展动力强劲。安徽“十四五”规划建议中,明确支持合肥“五高地一示范”建设,高起点建设合肥滨湖新区,朝国家中心城市发展。

济南:实施“强省会”战略

杀手锏:新晋特大城市


尽管济南尚未公布2020年的经济总量,但从2021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经济总量实现历史突破”的表述看,突破万亿的可能性极大。

1月12日,济南市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开幕,济南市委市长孙述涛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介绍:五年来(2015年-2020年)济南经济总量实现历史突破,预计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占全省比重由2015年的9.7%提高到14%左右,增长4.3个百分点。

2019年济南GDP实现9443.4亿元,距离万亿城市仅“一步之遥”。济南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将全力以赴跨入万亿俱乐部”。2020年前三季度,济南GDP为7248.4亿元,同比增长3.1%。随后的10月14日,济南市委常委会召开会议强调,要全力以

赴冲刺四季度,坚决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值得一提的是,近日住建部公布的《2019年城市建设统计年鉴》显示,城区人口在500万-1000万的特大城市达到10座,比上年增加一座,济南首次入围,这意味着济南晋升为“特大城市”。

未来济南的发展潜力较大。2020年12月5日发布的山东省“十四五”规划建议提出,实施“强省会”战略,支持济南打造“大强美富通”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加快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济南市“十四五”规划建议也指出,到2025年,经济总量在全国主要城市中实现位次前移,省会城市首位度明显提升,经济和人口承载能力显著增强,成为黄河流域核心增长极。

东莞:普通地级市的逆袭

杀手锏:机器换人


2020年12月23日,东莞召开第十四届委员会第十二次全体会议,市委书记梁维东在大会上说,迈向“十四五”这一关键时期,东莞经济规模正迈入万亿元城市行列,将向着更高的发展目标阔步前行。

作为普通地级市,东莞2020年前三季度GDP为6892.52亿元,同比增速0.2%。尽管受疫情影响,东莞的GDP增速有所降低,但经济总量仍然高于2019年前三季度(6592.10亿元)——2020年东莞突破万亿,并非不可能。

改革开放后,东莞以“三来一补”起步,承接中国香港乃至亚太地区经济辐射和产业转移,发展外向型经济,被誉为“世界工厂”。2008年受金融危机影响,东莞开启了产业转型升级之路,承接深圳大量外溢的高科技产业,实施“机器换人”,推动制造业迈向高端化,转型为以生产高技术机器人和自动化设备为重点的智能制造基地。

智能手机产业是东莞转型升级后最具代表性的产业,华为、OPPO、vivo等知名手机品牌均产自东莞。2020年东莞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到,2019年东莞新增省、市院士专家工作站14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分别达6217家、1957家,均居全省地级市第一。

从发展潜力上看,东莞迈入万亿俱乐部只是迟早的事情。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news@time-weekly.com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