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猪期货摸着石头过河 多家猪企谨慎入场

余佩掀
2021-01-14 22:26:37
来源: 时代周报


时代周报记者  余佩掀

筹谋多时,生猪期货自1月8日在大连商品交易所(下称“大商所”)上市以来,盘面价格“跌跌不休”。

1月14日,生猪期货主力合约LH2109午盘后快速下挫,报收24890元/吨,跌4.21%,次主力合约LH2111和LH2201盘面价格分别报收22700元/吨和22735元/吨,均低于市场预期值25元/公斤。

对此,多位行业人士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生猪期货盘面价格持续下跌印证了未来猪价回落的预判,同时也说明国内生猪产能恢复良好。

作为国内首个活体交割的期货品种,生猪期货早在上市之前便备受关注。

目前,国内多家生猪养殖企业仍对生猪期货交易持“远观而暂不入场”的谨慎态度,更有企业坦言称,入场视时机而定。

1月13日,中大期货副总经理、首席经济学家景川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期货市场是实体企业的风险管理工具,就像人们面对未来巨大的不确定性要需要购买保险一样,不存在“合适时机”的问题,只有需要关闭风险敞口的问题。

“也就是说,只要我们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由于市场波动而产生亏损的可能,我们都需要有个保护工具,其因素取决于企业自身是否存在风险敞口。”景川称。

多位受访人士认为,除了降低猪价暴涨暴跌等波动影响外,生猪期货交易还对企业规模化养殖具有积极意义,有利于加速规模化养殖进程,进一步提高行业集中度。

1月14日,时代周报记者从大商所相关负责人处获悉,目前市场各方对生猪期货反馈良好。市场普遍认为,生猪期货运行平稳,交投理性,期货价格客观反映了市场参与各方对生猪远期价格的预期。

“生猪期货走向成熟并发挥功能,有一个渐进过程,需要长时间的深耕细作、精心培育,也需要社会各方的支持和理解。”大商所相关负责人对时代周报记者称。

src=http---n.sinaimg.cn-sinakd202118s-213-w2048h1365-20210108-0d1f-khmyntz5564480.jpg&refer=http---n.sinaimg.cn&app=2002&size=f9999,10000&q=a80&n=0&g=0n&fmt=jpeg.jpg

猪价回升、期货却跌

在生猪期货“亮相”大商所之前,国内猪肉价格一直处于高位区间波动状态。

据卓创监测数据显示,2020年1-11月,我国能繁母猪存栏量逐月环比增加,已恢复到非瘟疫情前期的80%左右,生猪存栏量恢复到正常水平的60%-65%;生猪存栏量也呈稳步上升态势。

相较2020年12月中旬,当月下旬生猪(外三元)价格上涨2.9%至34.9元/公斤。2021年1月6日,国内各省市110公斤标准出栏体重生猪价格普遍在34.8元/公斤至38.4元/公斤之间,均价约为36.37元/公斤,猪价呈现环比上行趋势。

生猪价格短期回暖的出现,与春节制腊及消费等行情推升有关。业内普遍认为,长远来看,随着2021年生猪产能逐渐释放,猪周期红利将有所淡化,全年整体猪价走跌大势已定。

开源证券研报指出,2020年12月开始,需求端受节前备货及冬季消费需求提升影响,生猪价格有所回涨,但中长期看,禽链基本面仍难改变,价格景气度随生猪逐步进入下行区间。

1月7日,大商所公布首批生猪期货合约LH2109、LH2111、LH2201的挂牌基准价,分别为30680元/吨、29680元/吨、28680元/吨。而生猪期货首批挂牌交易的最近合约是9月合约,即市场交易的是2021年9月的价格,而非当前市场价格,其后是2021年11月和2022年1月的市场价格。

以此预估,2021年9月、2021年11月及2022年1月,生猪价格将分别以30.68元/公斤、29.68元/公斤和28.68元/公斤为定价基调。

对比前述约36.4元/公斤的生猪均价而言,该批生猪期货合约挂牌基准价格已经大幅回落,但似乎仍高于市场的看跌预期。

银河证券研报分析称,尽管受节前需求拉动明显、非洲猪瘟点状发生影响部分供给、进口冷冻肉受疫情影响供需等多种因素叠加影响,春节前猪价将持续高位运行,但于春节后将延续大周期中的下行趋势,预计2021年生猪均价降至22-25元/公斤。

与这一偏低的市场预期值相对应的是,1月8日生猪期货上市首日,LH2109、LH2111、LH2201三个生猪期货合约盘面价格集体下挫的表现。

当日,该批生猪期货合约分别报收26805元/吨、24935元/吨、24140元/吨,跌9.14%、5.91%和7.86%。其中,主力合约LH2109和次主力合约LH2111的全天振幅高达14.56%和10.81%。

“生猪期货是对未来生猪市场价格变化趋势的预判,现在的主力合约是LH2109,期货价格下跌,表明多数业者对于今年9月份的生猪价格持看跌观点。从另一方面说明,我国生猪的产能是在不断恢复的,这也与农业农村部目标相一致。”1月13日,卓创资讯分析师李霞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

截至1月14日,首批生猪期货盘面价格已经连跌四日,但随着时间推移,上述三个生猪期货合约跌幅均已有所收窄。

景川认为,生猪期货价格随大宗商品波动而有所下跌是正常反应。上市时,生猪期货恰好受到贵金属以及黑色有色金属回落、流动性预期收紧等来自宏观因素的影响。

“当前生猪主力合约和现货存在10000元/吨的基差,看似基差贴水严重,实际上是市场在交易远期猪价的预期。”景川对时代周报记者称。

他指出,根据农业农村部和各调研机构的数据推算,当前阶段能繁母猪产能基本恢复到正常年份的80%,生猪存栏恢复到正常年份的90%,预计生猪存栏将在二季度末恢复正常,生猪供需平衡即将迎来拐点。在生猪期货基准价偏高、猪价进入下行区间的情况下,发生连跌调整是市场有序运行的体现。

就优化完善未来生猪期货交易事宜,前述大商所相关负责人表示,大商所将持续强化市场监控,对市场风险做好预研预判,切实履行好各项重要环节的监管和服务职责,确保生猪期货平稳运行。同时将联合会员单位及市场机构,继续开展市场培训和投资者教育工作,解析合约规则,明晰市场风险,引导各类投资者理性参与期货市场,促进市场功能发挥。

“大商所将结合市场实际,在交割区域内继续增设生猪期货指定交割仓库,并持续开展模拟交割,让市场各方尽早熟悉交割流程及相关注意事项;并且持续评估市场运行情况,不断完善合约规则制度,助力生猪养殖产业稳健发展。”大商所相关负责人对时代周报记者称。

与生猪期货盘面同步“飘绿”的,还有A股市场猪肉概念板块。

1月6日-11日,猪肉概念板块价格持续滑坡,一度跌至1590元左右。1月14日,猪肉概念板块盘中持续阴跌,报收1585.55元/股,微跌0.68%,换手率2.37%,成交量948.29万手,成交额达146.84亿元。

WechatIMG1397.png

猪企参与态度谨慎

期货市场是实体企业的风险管理工具,当企业面临因价格波动而引发的盈利风险时,可以借助衍生工具以转移风险。因此,自“亮相”以来,生猪期货便承载着期货公司、养殖企业及投资者们的关注。

根据大商所1月6日披露的生猪指定交割仓库名录,牧原股份(002714.SZ)、新希望(000876.SZ)、傲农生物(603363.SH)和正邦科技(002157.SZ)等企业已率先争得首批交割席位,入选大商所生猪指定集团交割仓库及分库。其中,牧原股份包揽了三间分库配额。

从目前生猪养殖企业实际参与表现来看,面对首个活体期货交易,多数猪企仍然保持“可远观而不可贸然入场”的谨慎态度。

1月11日,新希望在互动易平台上回复投资者称,“目前还未参与实际的生猪期货交易,今后会在合适的时机入场。”

时代周报记者同时从牧原股份、正邦科技、温氏股份(300498.SZ)、大北农(002385.SZ)和唐人神(002567.SZ)等多家生猪养殖上市公司确认,其均未参与生猪期货的实际交易。

景川认为,生猪期货与其他期货之间存在一定差异,主要体现在实际交割和风险控制方面。

他表示,生猪期货作为国内首个活体交割品种,交易双方、交易所、交割仓库乃至期货公司都深度参与到交割过程中,尽管大商所经过多次模拟后引入了前置管理等交割模式并设置了贴近现货的交割标准,但实际交割难度仍较大,企业参与交易交割需谨慎。

“生猪期货采取最严风控。上市初期为防控风险,大商所为生猪期货设置了诸如单日开仓不得超过500手(套保不受限),投机交易保证金15%(套保保证金8%)等风控措施来限制投机炒作,同时生猪期货的合约价值较大,企业参与投机交易需关注其中存在的风险。”景川对时代周报记者称。

虽然都暂未实际参与交易,但相比规模较小的生猪养殖企业,头部猪企“进场”的态度更为积极。

1月6日,新希望六和生猪期货项目负责人李青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交割库的顺利设立,将使公司套期保值成为可能。而待产业资金、金融资金同时注入之后,生猪期货价格所反映的角度将不再局限于短时的猪肉产品供需。市场主体更多元,价格机制更透明、更长效,也有助于平滑猪周期,为企业防范极端行情带来经济效益的剧烈波动提供新的选择。

1月13日,时代周报记者以投资者身份致电温氏股份,相关人士称,“公司之前已经申请到集团交割仓库,目前正在准备申请第二批生猪交割客户的名额。”同日,正邦科技方面则向时代周报记者透露,公司有可能会参与生猪期货交易,并且已经做好相应准备,可以随时参与。

李霞认为,在猪周期下行区间,龙头企业可以借用期货市场,在上游饲料原料方面进行套期保值,以降低养殖成本。同时利用期货发现价格的特点,有计划地安排生产计划。对于投资者来说,需重点关注生猪产能的变化、政策变化,弄明白生猪行业的数据研究逻辑,再进行投资。

生猪“保险+期货”模式渐热

生猪期货登场后,配套保险项目也备受关注。

近年来,生猪养殖产业受缺乏有效的金融支持及风险对冲工具等因素影响,生猪养殖户及养殖企业仍面临着较大的养殖风险。

“我国的生猪‘保险+期货’的业务已有多年历史。但是,我国从事生猪保险业务的规模很小,经营此业务的保险公司不到十家,对民生和市场的影响力更是微乎其微。”1月13日,一位不愿具名的保险业研究人士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

目前,平安产险、中华财险和中原农险等多家保险企业陆续推出生猪期货保险产品,以减弱生猪价格波动、达到有效兜底养殖户经营风险,保障生猪稳定供应的效果。

其中,平安产险首单期货版生猪价格及收益保险项目已于生猪期货上市首日落地。平安产险相关负责人向时代周报记者介绍,该项目是“保险+期货”首次以生猪为保险标的、以期货价格为保障依据的金融支农创新模式。

1月13日,时代周报记者从一位接近中国人保财险的人士处获悉,公司在温州分部等多个支公司处已经开展生猪期货保险业务。

1月14日,中华财险相关负责人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在生猪期货上市前夕,中华财险广东分公司联合光大期货、光大光子投资推出了生猪价格“保险+期货”产品,广东同创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佛山加育农牧公司和清远养殖户钟日初成为全国首批被保障的对象之一。

“生猪价格‘保险+期货’产品涉及到投保养殖户、保险公司、期货公司三个角色。在保险保障周期内,投保的养殖户可以根据结算价格和合同约定价格的差额获得赔付,有效的锁定远期收益,保证生产的平稳运行。”上述中华财险相关负责人强调,以靠借贷的养殖户尤其会更需要配套保险。

“后期将争取同政府的联动机制,逐步拓展为县域式的保险项目,提高保障的覆盖面与深度。”中华财险相关负责人称。

此时生猪“期货+保险”方兴未艾,重点难点亟待突破。中华财险相关负责人向时代记者坦言,设计相关产品时首先是会面临如何选择合适的“入场点”以更好保障客户收益;其次要考虑到期货价格是远期价格,可能同当前客户的现货价格存在不匹配的情况。且未来实际操作过程中,或还会面临期货公司可能遭遇因价格大幅度下降而导致的系统性风险等情况。

“在处理上述问题时,我们的处理方式和解决思路则聚焦于加强同期货公司的沟通以及对当前市场情况的研判。”中华财险相关负责人称。

景川则表示,各家险企落地生猪“期货+保险”项目有利于生猪期货市场的有序发展和平稳运行。

“当前生猪期货持仓量在17000手左右,成交额50亿元左右,虽然较CME瘦肉猪期货合约交易额更高,但仍与我国庞大的生猪产业不相匹配。大量产业客户仍由于自身金融知识不足、参与门槛偏高等种种原因,未能参与生猪期货交易。而险企推动生猪‘期货+保险’项目可以提高养殖企业的积极性,鼓励并帮助养殖企业利用衍生品工具控制风险,对于提高生猪期货合约交易的活跃度,降低生猪期货投机炒作风险,促进生猪期货平稳有序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景川对时代周报记者称。

(时代周报记者夏子轩、黄嘉祥对此文亦有贡献)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news@time-weekly.com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