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持续升值 专家:汇率政策将成今年货币政策新重点

余思毅
2021-01-07 20:04:43
来源: 时代财经
汇率政策将成今年货币政策新重点,在谭雅玲看到并不意外。谭雅玲指出,“现在人民币升值的周期比较长,幅度和速度相对在加快,可能跟人民币货币供给量的流量有特别重要的关系。这是2021年货币政策更多聚焦汇率领域的背景之一。”

“这意味着汇率是下一阶段需要关注的新重点。”1月7日,东吴证券宏观分析师邵翔对时代财经分析。

1月6日傍晚,中国人民银行对外发布了1月4日召开的央行2021年工作会议内容,对今年货币政策以及调控工作作出了10条部署。邵翔指出,“10条部署中直接涉及人民币汇率的有3条,再加上跨境资本流动与金融对外开放的内容也涉及汇率,那就是5条部署涉及汇率领域。”

从去年6月份至今,人民币持续升值,一度从破7升到了6.5。进入去年12月以来,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在6.53-6.60之间持续波动。2021年1月5日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报6.4760,时隔两年半重回6.4时代。同时,在岸、离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也接连突破升值关口。

人民币汇率在2021年开年延续去年强劲走势,长期来看,人民币汇率整体呈现双向波动。值得注意的是,本次会议指出“深化人民币汇率市场化改革,加强宏观审慎管理,引导市场预期,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有专家对时代财经指出,会议内容体现出中央基本沿袭了以往汇率工作的主基调,再次强调维持外汇储备规模基本稳定,透露出“不会以牺牲外汇储备、干预外汇市场从而人为遏制人民币汇率走强”的信号。

从过去强调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到如今“审慎管理+引导市场预期”、加快完善外汇市场“宏观审慎+微观监管”两位一体管理框架,在中国外汇投资研究院独立经济学家谭雅玲看来,这是货币当局在汇率工作方面不断成熟的表现。

谭雅玲对时代财经称,“2019年、2020年的央行经济工作会议上并没有提‘人民币国际化’,今年在人民币升值背景下适时提出,是一个符合中国国情且有远见的抉择。”

图虫创意-810172943965749253.jpg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汇率政策将是货币政策的新重点

汇率政策成今年货币政策新重点,在谭雅玲看到并不意外。她对时代财经分析,2020年由于疫情的缘故,国内货币量的投放增大,虽然到目前为止M2(广义货币供应量)的水平是维持在8%左右,但总规模增量相对较快,这导致了货币政策的压力或金融风险上升。

谭雅玲指出,“现在人民币升值的周期比较长,幅度和速度相对在加快,可能跟人民币货币供给量的流量有特别重要的关系。这是2021年货币政策更多聚焦汇率领域的背景之一。”

2020年中国的资本市场开放程度在加深,随着中国加入WTO、全球多个成熟的股票市场把国内的股指收纳进去,中国的资本逐渐融合到国际资产之中。谭雅玲分析,所有的资本或资产都会表现在资金的价格上,这就涉及到汇率,“汇率关联所有的资产和市场板块,这是汇率领域的政策在货币政策在占比提的重要原因。”

在谭雅玲看来, 汇率政策被关注最为直接的原因是人民币从去年6月份开始一直在升值,升值的幅度和速度都比较快,已超出了经济基本面,也超出了企业诉求和承受能力。“人民币是被高估了,风险在不断加大。此前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金融风险放到比较重要的位置,目前金融风险较为突出地表现在货币和汇率上。”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副所长涂永红也认为汇率领域风险不断堆积,他近日撰写专栏称“近期的人民币升值,并非都是实体经济外汇供求的反映,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短期避险情绪作用的结果。由于避险资金来去匆匆,而且规模较大,羊群效应明显,容易引发人民币汇率的大幅波动。所以,需高度重视其对货币、债券、股市等金融市场的价格传导和连锁反应,提前做好金融风险管理对策,避免误判、操作不当而蒙受较大的资产损失”。

“稳”并不意味着控制汇率本身

延续去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释放出的明年关于汇率工作的总基调“深化利率汇率市场化改革,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央行2021年工作会议关于汇率工作的关键词就是“稳”——汇率定调上要求“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在人民币国际化上要“稳慎推进”;在外汇管理上要“维护外汇储备规模基本稳定;在资本项目开放上要“稳妥有序”。

所谓“稳”,并不是指具体地调控的汇率波动,控制汇率本身平稳。邵翔对时代财经分析,“在具体的外汇管理工作方向上,并没有发生改变,而是更加强调‘稳’,而‘稳’是对节奏和速度的考量。”

去年下半年以来,人民币汇率升值引起了国内外市场高度关注。一位从事外汇市场十余年、不愿透露姓名的专业人士向时代财经表示,央行工作会议通过传递保持外汇储备规模基本稳定的信号,表达了人民币汇率市场化的继续,以及不会像当年日本央行在出口集团压力下动辄牺牲外汇储备来干预汇率的做法。

该业内人士进一步指出,在国内双循环的战略规划下,昔日“保出口”就是“保经济”的思维模式将有所变化,平稳并不意味着一成不变,而是在格局转换的大背景下,以以较小的代价完成人民币汇率市场化的进程。

“宏观审慎+”的工作方式成常态

央行工作会议提到,加快完善外汇市场“宏观审慎+微观监管”两位一体管理框架。邵翔对时代财经解读,“宏观审慎+微观监管”是2015年8月11日汇改以来央行和外管局在汇率管理上的转变方向。前者主要是建立健全跨境资本流动宏观审慎框架,促进跨境资本双向均衡流动;后者则主要是在微观上保证外汇交易合理合法有序的市场环境,让真实的供需来决定汇率的价格。

谭雅玲称,疫情之后“宏观审慎”提得比较多是由于货币供应量增大,与经济基本面不符。中国跟其他国家的利率水平有明显的溢价差异,给外汇市场带来投机或对冲的风险。

“再加上中国本身的市场逻辑结构跟西方有很大的差异,其他国家先开放外汇再开放资本,中国是先开放资本市场、后放开外汇市场,因此需要以审慎的姿态推进。”

至于微观监管,谭雅玲认为,人民币的升值已经超出了中国制度的限度和波幅的基准,微观监管会更精准、更细腻,对汇率本身趋势性和区间的把握会更好,“央行的调控越来越成熟。”

至于“宏观审慎+预期管理”也是货币当局汇率工作的主要方式与手段。在央行2021年工作会议召开的第二天,1月5日,央行上调境内企业境外放款的宏观审慎调节系数由0.3上调至0.5。邵翔介绍,这就是典型的“宏观审慎+预期管理”的措施。

据悉,这是自2016年11月之后,央行首次上调境内企业对外放款的宏观审慎调节系数,实际上是提高离岸市场的人民币供给。一方面这个有利于继续推进离岸人民币市场建设,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另一方面则有利于平衡离岸市场的人民币供需,一定程度上缓解人民币升值的压力。

“近年来的金融开放政策重‘对外开放’而轻‘向外开放’,这也加剧了人民币升值和外储增加的压力。让境内资金稳妥有序、高质量地‘走出去’将是下一阶段的工作重点。”邵翔分析,去年第四季度以来央行频频通过调控政策释放稳定汇率的信号,即2020年10月取消外汇远购风险准备金,退出中间价逆周期因子;12月下调金融机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调节系数;今年1月则上调境内非金融企业境外放款宏观审慎调节系数。他预计后续央行还将进一步提高和拓宽跨境资金有序外流的额度和渠道。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news@time-weekly.com

相关推荐
聚焦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首批70家龙头和专精特企业聚集雄安中关村园区
“吉利公子”入主ST澄星首份完整年报出炉 业绩亏损逾六千万
智能手机战场再生变:三星一季度销量超苹果,“非洲之王”传音高增速冲四强
2023年18家银行房地产贷款占比下降,平安银行、招行和郑州银行降幅列前三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