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红火锅哥老官又双叒曝出不合格,“舌尖上的牛蛙”还能放心吃吗?

刘沐轩 庄俊朗
2020-12-17 19:05:49
来源: 时代财经
“餐厅在做了多轮检测之后仍然一直达不到食品安全的标准,这说明漏洞根本没有堵住”,中国法学会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研究会副秘书长陈音江时代财经表示。

作为一家需要排队数小时才能“有幸”品尝到的网红火锅店,哥老官近期的食品安全隐患成为众人关注的焦点。

12月15日发布的《杭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35批次不合格食品情况的通告》显示,哥老官重庆美蛙鱼头杭州滨江龙湖店9月14日使用的牛蛙中被查出“呋喃西林代谢物”。

这是一种禁用兽药,而人类长期摄入有致癌、致畸胎等副作用。

对此,涉事门店工作人员称,供货商提供的牛蛙要经公司检测合格才能售卖,本次问题牛蛙为公司还未检测、未售卖的“备检蛙”。

然而杭州市滨江区长河市场监管所所长黄勇回应称,“调查过程中没有反馈有备检蛙,此前日常检查中也没有发现过。”

此外,哥老官还在12月16日于微信公众号中发布的一则公告中澄清,所有的牛蛙食材都是“先检后用”的,在检测的同时会“对公司内部和政府机关抽检的产品进行封存,不合格产品不予使用”。

1.jpg哥老官在12月16日于官方公众号上发布的公告。(图源:哥老官公众号截图)

该公告的解释看似合情合理,但其实让人难以信服。多名熟悉餐饮行业食品检查流程的从业者告诉时代财经,政府机构的抽检一般都要20~30天才能出结果,餐厅根本不可能一次封存几吨货在仓库等待检测报告出炉。”

而且,即使哥老官真是先检后用,把牛蛙封存20~30天,那牛蛙还新鲜吗?

关于上述疑问,时代财经拨打了哥老官年报上的电话进行询问,但对方只是不断重复:“我们的东西都是抽检之后才会用,都是合格的。”

公告自相矛盾

对于牛蛙食材的新鲜度,哥老官在官网上宣传道,牛蛙是“每日集中采购并空运至门店,现杀现做。”

事实上,如此高频的货物流转,根本不可能在等待漫长检测的同时封存整批食材,所谓的“先检后用”也并不能保障食品的安全。

而如果哥老官仅仅封存接受检测的样品,即使样品在一段时间后被检测出不合格,与样品同批的食材可能早已全部进了消费者的胃里。

2.jpg哥老官官方公众号对读者的回复。(图源:哥老官公众号截图)

对此,中国法学会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研究会副秘书长陈音江在12月17日接受时代财经采访时指出:“对食品的检测很多都是破坏性的,所以只能做抽样,并不能保证每一样食品都是合格的。”

陈音江介绍,只要是有资质的检测机构,就都可以接受委托出具检测报告,但这种报告仅仅是一个在食品安全上作为参考的“敲门砖”。

由于某些食品要保证新鲜度迅速上市,所以这种报告在正常情况下就成为供应商和餐厅证明食品安全的基本保证。

为了“自证清白”,哥老官迄今为止在其公众号上公布了527份食品检测报告,基本都是第三方检测报告,而且很多都是由哥老官自行提供样品。

3.jpg哥老官公布的其中一份检测报告。(图源:哥老官公众号)

也正因此,这些来自检测机构的报告均会在最后注有类似的免责声明:“本报告仅基于申请人的指示/或申请人提供的信息和材料做出,不能作为采取任何行动的建议…未经本公司同意,委托人不得擅自使用检测结果进行不当宣传。”

牛蛙食品卫生安全隐患频发

既然第三方机构的检测报告无法保证消费者的权益,那政府监管部门呢?

陈音江表示,有关行政部门对餐厅的抽检是做最后的核查。

相比之下,这种抽检是更加客观、全面和有法律效力的。但由于涉及到对食品的多项检测,细菌培养也需要时间,所以《食品安全抽样检验管理办法》规定,“承检机构应当自收到样品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出具检验报告。市场监督管理部门与承检机构另有约定的,从其约定。”

时代财经在致电了杭州市食品药品检验研究院后也得到了确认,一般的食品检测都“需要20天”。

但这种核查的作用似乎还远远不够。

对此次食品安全隐患事件,哥老官官方的回应是“9月14日涉事的那一批次牛蛙已经在封存后销毁”。但涉及这批牛蛙不合格的通告于12月15日发布,这批牛蛙何时销毁?还剩下多少需要销毁?又有多少已经造成了危害?

4.jpg哥老官送检的牛蛙样品。(图源:哥老官官方公众号)

事实上,餐厅在采购食材时,就应该核实供应商提供的检测报告,但即便哥老官在进货后再次送检核查,也不能阻止食品安全隐患的频发。

仅仅在杭州,2018年哥老官销售的一批牛蛙就曾被检测出氧氟沙星不合格,2019年该公司又有一批牛蛙被检测出恩诺沙星不合格。

而同为主打牛蛙单品的餐厅蛙来哒,也在今年4月被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曝出在深两家分店出现农残恩诺沙星超标。

“餐厅在做了多轮检测之后,仍然一直达不到食品安全的标准,这说明漏洞根本没有堵住”,陈音江认为,“无论是从货源还是管理上,餐厅都必须要全面排查,确保今后不能再发生类似的事件。”

而有关部门也许需要对于屡次涉事的餐厅提高抽检频次、依法从重处罚。有食品安全隐患的企业将面临从约谈、罚款到勒令停业整顿、吊销营业执照,甚至在严重危害人体健康后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news@time-weekly.com

相关推荐
小林制药洗眼液含强副作用成分,日本“药妆”要慎用
小林制药已致4死106人住院!红曲保健品是“毒药”?
TapTap年入13亿,《出发吧!麦芬》港台爆量,“不卷”的心动要打一场翻身仗
小商品城董事长被子公司起诉:索赔100万加4年薪酬、股票收益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