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医疗将纳入医保 多方入局角力万亿市场

杨佳欣
2020-11-16 11:46:13
来源: 时代周报
据天眼查数据显示,今年在国内疫情较为严峻的一季度,互联网医疗相关企业注册量为1.9万家,同比上升62%;二季度热度持续,互联网医疗相关企业注册量达到4.4万家,环比上升达134%。上半年共新增互联网医疗相关企业6.3万家,同比增长153%。

时代周报记者 杨佳欣 发自北京

今年以来,互联网医疗频频站上风口。最近的“高光时刻”来自于其在支付端的政策破冰。

11月初,国家医保局发布《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医疗服务医保支付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参保人在本统筹地区“互联网+”医疗服务定点医疗机构复诊并开具处方发生的诊察费和药品费,可以按照统筹地区医保规定支付,支持“互联网+”医疗复诊处方流转。

招银证券对此评价称,这是政府发布的第一份详细的、包含明确时间表的线上医疗服务医保报销政策指导意见。

事实上,自疫情发生以来,互联网医疗相关的政策东风加速吹来。中国非公医疗医生集团分会副会长谢汝石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说:“对于互联网医疗行业来说,实现医保线上支付非常重要,这直接决定了用户群体的广度和就医的次数。此外,接入医保,也是一种官方背书,让更多人认可了互联网医疗这种形式。”

纳入医保支付

疫情带来的针对互联网医疗支付端的放开,并非“临时起意”,而是渐次推开的。

3月2日,国家医保局、国家卫生健康委联合印发的《关于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开展“互联网+”医保服务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明确,对符合要求的互联网医疗机构为参保人提供的常见病、慢性病线上复诊服务,各地可依规纳入医保基金支付范围。

按照《指导意见》,互联网医疗机构为参保人在线开具电子处方,线下采取多种方式灵活配药,参保人可享受医保支付待遇。

3月5日,互联网医疗又被首次纳入中央级医保文件。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意见》中指出,将符合条件的医药机构纳入医保协议管理范围,支持“互联网+医疗”等新服务模式的发展。

此后,今年7月,国家发改委、国务院办公厅等部门再次接连发文,多次提及、细化将互联网医疗服务纳入医保报销范围的有关措施,直至近日迎来重大破冰。

时代周报记者了解到,根据国家医保局要求,所有地方政府要在年底之前最终确定相关细则。截至目前,江苏、天津、浙江等地均已发布将互联网医疗纳入医保支付范围的相关文件,此外,在线复诊续方的业务也在多地开始落地实行,从线上问诊、购药到医保支付的就医闭环陆续打通。微医集团副总裁张贵民此前在一场论坛上曾表示,互联网医疗服务被纳入医保报销范围是巨大的进步,它将打开一个万亿级别的支付方市场。

放开首诊仍待突破

支付端迎来破冰,但是否放开首诊却仍未明朗。

2018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曾下发《互联网诊疗管理办法(试行)》,其中明确“不得对首诊患者提供互联网诊疗”,这也是互联网医疗行业一直以来的行业红线之一。

今年4月,国家发改委、中央网信办联合印发的《关于推进“上云用数赋智”行动培育新经济发展实施方案》指出:“以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为载体,在卫生健康领域探索推进互联网医疗医保首诊制和预约分诊制。”

该文件发布后,曾有多位行业内部人士对时代周报记者表达了对此举的欢迎。

微医董事长兼CEO廖杰远曾对时代周报记者说:“受益于首诊医保政策的放开,互联网医疗有望成为疫情之后的就医新常态。”

然而,仅1个月后,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推动互联网医疗服务发展和规范管理的通知》,其中强调,开展互联网医疗,各地要坚守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底线,在开展任何试验探索时,不得突破现有法律法规和《关于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开展“互联网+”医保服务的指导意见》明确的有关规定。

“这意味着互联网医疗首诊权限目前仍不会放开。” 原微医―乌镇互联网医院副院长曲晓良对时代周报记者指出,一旦实行首诊制,为保障用户的健康和权益,相关的配套政策和执行细则也要尽快出台。

竞逐万亿级市场

在用户群体急剧增长以及政策红利频出的当下,线上医疗在疫情期间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

据天眼查数据显示,今年在国内疫情较为严峻的一季度,互联网医疗相关企业注册量为1.9万家,同比上升62%;二季度热度持续,互联网医疗相关企业注册量达到4.4万家,环比上升达134%。上半年共新增互联网医疗相关企业6.3万家,同比增长153%。

目前,市场上不仅有互联网医疗平台企业,各地公立医院也开始通过自建或与企业合作的方式,进入互联网医院市场。

据不完全统计,疫情期间,全国至少有近200家公立医疗机构新开通了发热门诊及新冠肺炎免费互联网诊疗服务。

一位前外科医生告诉时代周报记者,此前公立医院对做互联网医院项目兴味索然。“尤其是三甲大医院,本来每天的线下问诊数量就已经够多了,还要抽调人力做线上问诊,这需要一定的人力和技术成本。此外,从经济效益来说也并不划算。”

谢汝石指出,公立医院开展线上医疗业务有天然的优势。“在信誉上,比较知名的公立医院本身‘自带流量’,尤其是已经在线下接受过医疗服务的用户,会更加信赖该医院。此外,公立医院的医生资源也比较丰富。”

在曲晓良看来,这并不意味着两者之间的竞争将会加剧。“用户通过本地医院的互联网平台进行线上问诊的情况较少,目前来看,更多的用户都是通过网络咨询异地的互联网医疗机构,这存在一定的空间错位,此外,一些互联网平台也与公立医院达成了合作,共同促进行业的发展。”

然而无论何方主导,互联网医疗都已经在国内市场试水多年,直到突然出现的疫情,让线上医疗真正实现了C端与政策端共同的突破。而随着疫情防控常态化,医院逐渐恢复正常运行,线上医疗是否还会持续繁荣?不少业内人士表示,互联网医疗所起到的积极作用毋庸置疑,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仍有很多痛点亟待解决。

“现有的互联网医疗业务中,线上医生的薪资大多来自一次完整的问诊服务,而在实际操作中,用户却很有可能存在转科室的情况。因此,互联网医疗在服务规范性方面还有待加强。此外,每次服务都要收费,这也导致了医疗服务的不连续性。总之,存在很多操作上的细节问题。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news@time-weekly.com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