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内新发近千只 基金陷爆款焦虑症

王丹
2020-08-11 03:05:50
来源: 时代周报
Wind数据统计,截至8月10日,在121家有新基金发行的公司中,发行规模排名前13名的公司合计发行了8305亿元,占市场发行总规模的近一半;发行规模前20名的公司合计发行规模达到10400亿元,其中易方达、汇添富、华夏等头部公司明显出色。

时代周报记者  王丹

今年以来,新基金发行市场爆棚,在权益类基金带动下,爆款基金接连诞生,发行规模创下历史新高。

据时代周报记者不完全统计,截至8月10日,今年以来已有970多只新基金发行,发行规模合计将近1.7万亿元,爆款基金50多只。

然而,“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盛况之下,整个基金行业也不免陷入焦虑之中。

“媒体应该多关注报道一下,严整一下基金发行市场,不要让盲目追求规模破坏掉这个行业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投资者认可,”8月7日,沪上一家基金公司市场部人士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

担忧“爆款魔咒”

Wind数据统计,截至8月10日,在121家有新基金发行的公司中,发行规模排名前13名的公司合计发行了8305亿元,占市场发行总规模的近一半;发行规模前20名的公司合计发行规模达到10400亿元,其中易方达、汇添富、华夏等头部公司明显出色。

 然而,在公募基金市场,一直有着“爆款魔咒”一说,通俗地讲就是“大热必死”。

近年萦绕不散的,当属2018年1月发行的兴全合宜,首日募资高达327亿元,轰动一时。

而后,因其在成立后的整个2018年,净值长期低于1元,亏损最多时将近20%,亦引来不少诟病和争议。

尽管后来基金经理谢治宇顶住压力,逐渐收复业绩失地,但到今年1月开放赎回后,其一季度规模骤降至158.04亿元,惨遭腰斩,而基民的“伤心”从中也可窥一斑。

熟悉基金的人都清楚,基金规模并不是越大越好。

“一方面,基金行业有‘双十规定’,如果一只基金规模上百亿元,通常没办法去重仓中小盘股票,因为稍一用力,就容易触及红线”,日前,华南一家基金公司的FOF基金经理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该经理坦言,在日常工作中发现,当一只基金的规模突破百亿元时,基金经理的操作往往会发生偏移,尤其是成长型基金和行业主题基金,而FOF基金通常不会选择超大规模的权益基金进行配置。

“近年来,A股市场主要是结构性行情,相对来说,成长股偏强,周期股偏弱,板块上也是此消彼长,这都不利于超大规模基金的运作。”该基金经理补充说。

实际上,从公募基金历史经历来看,“爆款魔咒”着实经常出现。

2007年和2015年是A股市场强势向好的两年,同时也是爆款基金扎堆的大年。

数据显示,2007年诞生的百亿基金共有27只,QDII基金堪称当年一桌盛宴,遗憾的是,它们也成为不少老基民心中多年难消的苦痛。

2007年9―10月间,首批4只QDII基金发行,十分火爆, 其中一只首日认购申请达1162.61亿元。随后,这些基金便陷入下落的滚滚洪流,十年未能翻身。

很多基民在2015年也吃过大亏,当年有10只爆款基金,都是在上半年发行,过后来看,当时市场正处于历史高点。

惶恐的基金经理

事实上,爆款基金,无论是对基金公司抑或是基金经理,都并非如市场谈到它们时,那烟花般美丽灿烂。

1月21日,兴证全球基金发布谢治宇致兴全合宜基金持有人的一封信。信中称:“合宜一直受到高度的关注和争议,因为发行规模较大,基金成立后沪指又很快从3500点一度下探至2400点,基金净值也因此出现较大波动,持有人难免陷入担忧与疑虑。”

谢治宇回顾管理兴全合宜的心路历程,第一个词就是“惶恐”:发行当天上午,当我得知最终规模可能远远超出我们预估的100亿元之后,心里确实有惶恐的感觉。

此前,一位接近兴证全球基金的市场人士告诉时代周报记者,当初虽然公司对首募规模预期比较乐观,但并没有想到最终发行规模会这么大。而成立后的两年多,这只基金带来的无形压力贯穿公司从上到下。

在此前采访中,多家头部基金公司高管都对记者表示过,不喜欢打造爆款,一方面,基金经理管理压力较大;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爆款基金受关注度更高,被基民寄予的希望更大,一旦操作不好,就会影响投资者体验,进而影响公司品牌,贻害较大。

8月10日,上投摩根总经理王大智对时代周报记者坦言,爆款基金背后的成因有很多,他们的产品还没到“爆款”的程度,每天都有比较稳定的净流入,对他们来讲,是最好的状态。跟基金经理做好沟通,让基金经理根据市场情况,按照自己的步调建仓,慢慢适应驾驭资金的能力,这样比较好。

“当资金涌入基金行业,我们深切地感受到责任更重了。投资能力与管理规模之间需要匹配,如果基金规模超出了投资能力,也将带来规模的再平衡。所以,从长期来看,规模与投资能力是相辅相成的,核心还是投资能力的增强。”王大智说。

跳出发行竞赛怪圈

对于今年爆款基金频现的原因,8月10日,北京一家中型基金公司总裁助理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市场表现好,流动性充裕,无风险收益下降;资管新规推进下,净值化转型,而其他资管机构,如银行理财子公司正在初期运作磨合阶段,券商资管也在转型中,去年以来,形成良好赚钱效应和口碑的公募基金,成为最好的接口。

该总裁助理认为,如果市场理性发展下去,这种局面其实才开始,爆款基金第一步是向品牌公司、头部公司集中,后面也将向坚守自己特色,重视主动管理能力的中小型公司过渡。

但该总裁助理亦承认,目前基金行业还是在囚徒困境之中。现行规则下,规模简单易得,谁会舍近求远。这也是市场好时基金扎堆发行,基民抢购,而后,套牢在山顶,投资者体验受到破坏的根本原因。

“银行端现在仍然是基金销售的主导,为了创造收益,不乏银行鼓励客户频繁申赎,增加换手,而这种把基数和热度炒起来形成的泡沫化,对基金行业来说是非常不利的。”该总裁助理表示。

此外,在爆款发行盛况下,基金公司之间,即使是头部公司之间,竞争压力也很大。

“我们很焦虑,这已不是爆款与否的比拼,而是一种行业地位的较量,在大批基金一日售罄,中小公司也有产品破百亿的时候,头部公司没有发行爆款,就是失败,会对品牌造成负面影响,市场会反映出对基金公司、基金经理的认可度下降,公司后续发行基金,以及渠道定价也会受到冲击”,8月初,某头部公司的市场总监坦言。

此外,还有来自股东方面的压力。

8月7日,有基金公司负责市场业务的副总经理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出身投研的管理层往往从业绩出发,对市场热度高时发行爆款基金无感,但股东方面有时并不理解,会催促管理层:“最近市场这么好,别家公司发行了多大规模基金,我们为什么不乘势壮大规模,提高行业排名?”

去年以来,在政策和市场双重趋势引导下,公募基金规模比拼更侧重于权益产品上,而今年以来,说整个行业进行发行竞赛也较为贴切,除了产品设计,用心之处更显现在造势宣传上。

8月10日,一家发行了爆款基金的基金公司营销部负责人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产品发行前,公司从上到下在宣传上花了不少功夫,这只爆款产品的宣传频率和广度比普通产品大很多。

“提前一个月就开始进行宣传筹备,发行前两周,文字、海报、视频多维度推广,公司给基金经理制作了一段视频,再剪辑成不同的时间,发布到不同媒介,还将基金经理的观点、受采访的文章做成集锦,不断更新,打造影响力。”该负责人说。

在另一位受访的业内人士看来,市场好,渠道全面给力也是重要助力。银行、券商都在向财富管理转型,特别是券商,今年以来在基金发行上出手力度非常大。爆款的趋势一旦形成,渠道间会表现出明显的“买方市场”,进一步扩大发行规模。

“公司IP化与基金经理IP化共振肯定是效果最好的。投资管理能力强的公司,产品往往不愁卖。”上文提到的总裁助理说。

拿8月份为例,同花顺iFinD统计显示,截至8月10日,有26只新基金发行,其中全额认购17只,限额认购9只,提出限额认购的集中于头部或大型基金公司。

虽然,监管层澄清并没有对基金规模发行上限进行窗口指导,但是时代周报记者日前了解到,有基金公司在探索打破“爆款魔咒”,除了发展投顾模式外,还要限制单一基金经理掌舵规模。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news@time-weekly.com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