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就业帮扶一条龙 广州港“智力扶贫”现成果

邓宇晨
2020-08-11 02:21:43
来源: 时代周报

时代周报记者 邓宇晨 发自广州

在进入“广州港班”前,来自贵州省毕节市的贫困生秦鹏无论如何都想不到,在未来的某一天,他能够独立操作着港口吊机,在30米的高空上,完成一个又一个的“高难度动作”。

秦鹏来自贵州省毕节市大方县普底乡跑马村,是贵州省建档立卡的贫困生。2017年,他考入毕节职业学院的“广州港班”,成为其中的一员。

7月21日,首批“广州港班”的34名学生正式毕业。秦鹏和他的同学们从广州港集团领导的手中接过港口工作服、安全帽、反光衣和刻有员工姓名的工作证,正式成为了广州港集团的一员。

对此,秦鹏激动不已,“经过10个月驻港实习和广州港的师傅们耐心的传、帮、带,我从什么都不会到现在已经能够独立操作大型港口吊机,还考取了龙门吊专业操作证书,如今成为一名新的广州港人,我感觉到自己离梦想又近了一步。”秦鹏告诉时代周报记者,他很喜欢广州这座城市,宽容而开放,他希望能够留在这里生活。

秦鹏所在的班级也是首个“广州港班”。到2020年底,从入学、资助到就业“一条龙”帮扶特色的广州港集团“智力扶贫”造血工程,将助力贵州毕节包括深度贫困地区的近150个贫困家庭实现脱贫,为全面决战决胜扶贫攻坚贡献港口力量。

8月6日,广州港集团工会主席温东伟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通过“智力扶贫”,不仅可以帮助贫困学生成长,带动家庭扶贫,还能促进贫困地区职业教育的发展,同时新入职的员工也会给集团的职工队伍带去积极作用。“能够形成三大效应,实现多方共赢的局面。”

智力扶贫,订单培养

2016年,作为广州市的国企成员之一,广州港集团接到了东西部扶贫协作毕节市的任务。由于当地产业基础薄弱,一般的产业难以落地,在经过实地考察之后,集团认为最初计划的物流园难以产生预想的效益。

在考察中,集团发现,当地拥有大量的富余人口。“那边缺的是产业,富余的是人口。如果能把这些人的就业解决好,那么就肯定可以解决脱贫的问题。”温东伟说。

于是,在2017年,广州港集团在全省率先提出“智力扶贫”的扶贫理念,通过穗毕两地政府搭台,开始了对“校企合作”和“智力扶贫”结合新模式的探索,首次尝试引入职业教育精准招生、精准资助、精准培养、精准就业的扶贫总体思路。

“扶贫先扶智”。2017年,在广州、贵州毕节两市相关政府部门、人社局的牵线搭桥下,广州港集团成功和毕节职业技术学院开展了“订单式培养”合作项目,以常年举办“广州港班”为试点,面向毕节市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初、高中应往届毕业生招生。通过“订单式培养”培养拥有专业技术一线技能人才,并帮助他们实现就业,推动长效扶智扶贫。

同时,考虑到不少学生以前从来没有出过大山,可能会对广州的生活不适应,广州港班还采用“2+1智力扶贫”模式,学生前两年在毕节职业技术学院进行理论学习,第三年到广州港集团下属广州港技工学校进行实操培训,毕业后考核合格,由广州港优先招聘到港口就业。学生在校期间享受国家学费减免、生活补助等扶贫政策,广州港集团设立专门奖学金,对表现优异的学生进行奖励和资助。

保障生活,免除顾虑

为了让学生快速适应环境,适应培训的内容,广州港集团在贵州毕节职业技术学院建设实训基地,同时也在下属港区及广州港技工学校挂牌设立“毕节职业技术学院校外实习实训基地”,方便广州港班的学生在集团内部进行实地培训,提前熟悉港口工作环境以及工作内容,为毕业后更快进入工作角色做准备。

与此同时,免除贫困学生的后顾之忧同样重要。

为了让贫困家庭子女能够安心就读,广州港集团联合毕节职业技术学院为学员提供一系列保障措施:一是免费提供专业课程教材,为每届“广州港班”提供8万元/年的奖学金;免费为学生提供1次叉车、岸桥司机等职业资格培训及考证机会。二是学生转入广州港技工学校学习和考证期间,其衣食住行由集团承担。三是学生经广州港技工学校培训合格后,进入集团进行顶岗实习,期间享受不低于每月1500元的实习补助。四是学生毕业后与集团签订就业合同对于未具备独立上岗能力的,保证广州市最低工资标准每月2100元;对于独立上岗的,工资每月6000元以上。

看着这批学生从一无所知到独立操作重型机械,温东伟感慨良多。“孩子们都很质朴,也很能吃苦耐劳,我对此还是十分满意的。”

据统计,目前2017级毕业学生34人,11人属于深度贫困地区贫困学生;2018年在校生39人,10人属于深度贫困地区贫困学生。2019级“广州港班”招生(大专)26人。预计到2020年年底,累计培养学生150人左右,人均年收入达到6万―10万元,帮助150个家庭脱贫致富,初步实现“一人就业,全家脱贫”目标。

秉承“实干创新,强港奉献”的精神,广州港集团率先贯彻“教育扶贫”理念,探索并开创了东西部扶贫协作“智力扶贫”的全新模式,以其成效快、影响广、优势大、可持续性好等特点,为扶贫先行先试工作提供行之有效、可供借鉴的经验,形成扶贫工作的共振效应。

成效显著,经验可鉴

回顾广州港集团的智力扶贫之路,温东伟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在“智力扶贫”的模式下,贫困学生的家庭、当地职校、帮扶企业都有收获。

通过这种模式,让寒门学子在提高学识与技能的同时,能够获得来自国企的就业机会,不仅有了更高远的人生舞台,还能以个人的就业带动全家脱贫。从困居偏远山区的贫困生,到世界级港口的工作岗位。这无疑成为促进学生们努力奋斗的原动力,也充分调动了贫困群体自主脱贫的能动性,实现了既输血又造血、既扶贫又扶志。

同时,助推当地职校人才培养目标与国际接轨,形成涵盖中高职的多层次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因地处内陆地区,当地职校原本多开设农业或与当地产业相关的课程,而广州港班的开办,有效推动了毕节职业技术学院拓宽了学科门类,包括后续陆续开办的汽车类、地铁类等各类集团班,令学院实现了办学能力、办学成效和办学口碑的全面提升。如今,学院各学科门类更趋多元化,开办得如火如荼、有声有色,俨然成为毕节乃至贵州的“明星职院”,也进一步反哺毕节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最后,实现合作多赢的扶贫局面。只有形成彼此依托,才能达成真正的扶贫联盟,实现可持续的扶贫路子。广州港班的开办,不仅有利于贫困家庭、合作职院、毕节扶贫脱贫,也有利于广州港集团。这些来自山区的生力军,为集团培养、输送、储备了一批港口大型机械操作与维护专业技能人才。

在“广州港模式”成功经验的带动下,广汽、地铁、雪松、广电城市服务、广药等广州企业均开通了相似模式的班级,以及广州酒家、谷丰、仕馨等公司纷纷加入。目前,毕节技术学院已开办29个订单班,招收学生1142人,覆盖建档立卡贫困学生超过500人。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news@time-weekly.com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