亿航智能产品成熟度低,技术存缺陷仍缩减研发投入

陈鑫鑫
2020-07-16 14:22:36
来源: 时代商学院

时代商学院研究员 陈鑫鑫

【事件概述】

据外媒报道,今年6月份,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男子接手了女儿不再用的航拍机——亿航Ghost 2.0无人机,当他首次为无人机充电时却发生起火事故。男子随后联系了保险公司、贸易标准部门﹐以及该无人机的卖家,起火原因还在调查当中。

实际上,这并非亿航智能(EH.O)无人机第一次发生事故。2018年5月1日,亿航智能派出 1374 架无人机参演《红五月西安城墙国际文化节》。在表演结束的回收过程中,无人机竟直接跌落。

事故给该公司改善的业绩蒙上了一层阴影。2019年,亿航智能实现赴美上市的同时,全年售出了61架载人无人机,相比2018年的3架大幅增长,实现营业收入1.22亿元,同比增长83.21%,净利润亏损4799.4万元,虽亏损持续,但情况相比往年有所改善。2020年一季度,营收继续大幅增长80.27%至1881.8万元,净利润亏损2040.6万元。


7月8日,时代商学院就相关问题向亿航智能发函提问,但截至发稿该公司未作回应。

【分析解读】

一、转战载人无人机,市场仍处早期阶段


亿航智能早期从事消费级无人机业务,不过随着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大疆科技”)在消费级无人机市场中强势崛起,以压倒性优势占据了9成以上市场份额后,亿航智能2016年底开始逐步淘汰消费级无人机业务,转向企业级业务。

然而,与消费级市场相比,企业级尤其是载人无人机市场,其需求并不成熟。目前,消费级无人机已成低成本航拍利器,低至数千元的价格激发了巨大需求。

以消费无人机龙头大疆科技为例,其2017年的营业收入已高达175.7亿元,净利润达43亿元,规模与收益皆十分可观。反观亿航智能,其2019年的营业收入仅为1.22亿元,净利润尚处亏损状态。

载人无人机需求不成熟,与其价格不亲民、续航里程短、飞行需获审批有关。

年报显示,2019年亿航智能售出了61架载人无人机(可载单人或双人),实现营收8522.2万元。据此计算,一台载人无人机的平均价格约为133万元,已接近部分小型直升机售价。资料显示,小型直升机价格多在500万元以下,美国的R—22微型直升机,能乘坐2人,价格低至22万元人民币左右。

续航也是亿航智能载人无人机的短板。年报显示,当前亿航的两款载人无人机——亿航216以及亿航116,其最大有效载荷的设计飞行时间分别为21分钟和19分钟,最大飞行距离为35公里和31公里。如此短的飞行时间和距离,注定了载人无人机应用范围十分狭窄。若考虑往返的话,单程飞行时间仅为10分钟左右,飞行半径在17公里左右,限制较大。

此外,其载人无人机飞行21分钟,充电却需2小时,若投入应用,则大部分时间将用于充电。续航本质上是技术问题,从目前来看,亿航智能的无人机续航技术还处早期,如早期的电动汽车也是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才达到几百公里的续航里程。

飞行限制方面,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于2007年10月18日发布的《通用飞行规则》,在中国境内进行任何航班(包括载人无人机的试飞,与航空媒体解决方案和物流服务有关的起飞),必须事先进行申请并获得批准。以深圳为例,载人无人机飞行应当在飞行前五日向南方军区空军飞行控制部门提出申请。

根据之前披露的招股书,因为各种限制,目前亿航智能所售的载人无人机,主要用于测试、训练以及展示,短期内很难有国家或地区发放载人无人机公开飞行牌照,其大规模商业化短期内很难实现。

二、收入波动较大,订单时有时无

亿航智能的企业级无人机业务包括载人无人机、无人机物流、智慧城市管理等。除载人无人机外,亿航智能“智慧城市管理”的业务收入波动巨大,订单时有时无,也体现了企业级无人机市场需求的不成熟。

2017—2019年,其智慧城市管理的业务收入分别为122.9万元、3045.5万元、444.1万元,业务收入在2018年快速增长后,又在2019年明显下滑。2018年该业务收入占比曾达45.81%,2019年仅剩3.65%。对此,亿航智能解释称,其2018年为两个主要的指挥与控制中心项目提供了智慧城市管理解决方案,而在2019年仅参与了一个此类项目的初期阶段,因此业务收入明显减少。

而亿航智能的无人机物流业务,则更像是在理想环境下的概念,现实中的应用场景极少,且成本高昂。对于京东、顺丰等国内物流巨头来说,无人机物流尚处于秀技术层面,亿航智能的物流商业化之路同样漫长。亿航智能的招股书曾披露与永辉的无人机配送合作,该项目于2018年6月在永辉超级物种广州漫广场店启动试点,但该门店已于2019年12月关闭。亿航智能去年年报也并未提及无人机物流产生的收入。

总体来看,亿航智能的企业级无人机业务基本均处于早期阶段,无论是技术还是需求皆未成熟,尚无能力替代传统竞品(如直升机、飞机和地面运输服务提供商)。许多客户也是抱着尝鲜的心态,因此可看到亿航智能的部分业务订单时有时无。当前,亿航智能的合作方、客户多为政府机构,可以说真正的需求市场尚未打开。

三、研发收缩,产品更新缓慢

2017—2019年,亿航智能的研发费用分别为6866.9万元、6027.6万元、5716.7万元,而同期亿航智能的营收增长较快,且2019年赴美IPO后资金较为充沛。截至2019年末,亿航智能的货币资金达3.29亿元。

为何亿航智能在营收增长、资金充沛的情况下选择收缩研发投入?对此,亿航智能解释称,2019年的研发费用减少,是因为结束了旗舰产品EHang 216的初始产品开发阶段,并更加专注于其商业化。

众所周知,无人机技术极为复杂,投入尽量多的研发费用都不为过,亿航智能数千万元的研发费用实际上并不算多,为何就此收缩研发投入?从其解释中可以看到,亿航智能在单一产品开发完成后,似乎便安于现状,并无下一代产品的开发计划。要知道,大疆科技的成功,在于其更新换代的速度之快,其在上一代产品尚未站稳脚跟的情况下便发布新一代的颠覆性产品,甚至不考虑自身旧产品的销量,正是这种极快的创新速度,将大多数对手都赶出消费级无人机市场。

而反观亿航智能,其第一款单座无人机EHang 184是在2016年1月发布的,第二款双座无人机EHang 216交付日期为2018年3月,而截至今日并无更新版本的载人无人机发布。

此外,无人机充电起火事件/参演《红五月西安城墙国际文化节》时的无人机乱码坠落事件,不仅影响了亿航智能的品牌形象,更警示其技术的不足。

若亿航智能的研发继续止步不前甚至收缩,恐将损害其长期竞争力。其败走消费级市场的剧情在企业级市场重演并非不可能,毕竟在无人机行业中,亿航智能还谈不上领先优势,而大疆科技跨界到企业级市场,实际上是有基础和可能性的。

【严正声明】本文(报告)基于已公开的资料信息撰写,文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未经时代商学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及其他公众平台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使用上述内容。获得授权转载,仍须注明出处。(联系邮箱:TimesBusiness@163.com)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news@time-weekly.com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