均瑶大健康首发过会 经销模式成问询重点

邓宇晨
2020-07-03 09:57:55
来源: 时代周报

伴随一纸公文,湖北均瑶大健康饮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均瑶大健康”)朝着“乳酸菌饮料第一股”的方向又迈进一步。

7月2日晚间,第十八届发审委2020年第97次会议审核结果公告显示,均瑶大健康首发过会。同时,针对经销模式、代工产量等相关事宜,证监会也对其提出问询。

如若成功上市,均瑶大健康将成为均瑶集团旗下的第四家上市公司。目前,均瑶集团已拥有吉祥航空(603885.SH)、爱建集团(600643.SH)、大东方(600327.SH)三家A股上市公司,其商业版图横跨航空、金融、零售等多个领域。

招股书披露,此次均瑶大健康将发行不超过7000万股,拟募集资金金额约为11.99亿元,主要用于新建常温发酵乳饮品的生产基地及品牌升级建设项目。

不过,成就均瑶大健康的乳酸菌饮料,却也让公司陷入“主营业务过于单一”的争议之中。招股书显示,均瑶大健康的营收中有九成是来自其乳酸菌品牌“味动力”。

除此之外,货币资金格外充裕、银行存款在2019年底高达10.61亿元也成为市场质疑均瑶大健康上市目的的原因之一。为何“不差钱”却仍要坚持上市?

7月2日,一位不愿具名的投行人士告诉时代周报记者,更多的考量或许是补足均瑶集团的实业版图,并开始为大健康产业注资布局。“从均瑶乳业改名为均瑶大健康这一点能看出控股股东的野心”。

同日,时代周报记者向均瑶大健康方面发去采访请求,截至发稿时仍未获回复。

再冲IPO

起步于1994年,均瑶大健康是国内最早生产与销售常温乳酸菌饮品的品牌企业之一,目前主营常温乳酸菌系列饮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并陆续推出其他系列健康饮品。乳制品行业也是均瑶集团继民航业务后进军的第二个领域。

均瑶大健康的上市之路可谓一波三折。

2019年5月24日,均瑶集团便已披露招股书,却遭遇“飞来横祸”。*ST康得(002450.SZ)造假案东窗事发,均瑶大健康原本的审计机构瑞华会计师事务所牵涉其中。受该案影响,此次IPO无奈中止。

将近一年后,均瑶大健康重启IPO,其会计师事务所已更改为大华会计师事务所。

其实,早在2015年,当时还叫均瑶乳业的均瑶大健康就差点成为上市公司爱建集团的旗下资产。

2015年11月,爱建集团就曾发布资产收购预案,拟以25.02亿元的价格收购均瑶乳业99.8125%的股权。借此交易,当时只是第二大股东的均瑶集团即可名正言顺地成为爱建集团的第一大股东。

不过,该项交易最终未能成功,均瑶集团转而以现金认购的方式入股爱建集团。对此,爱建集团方面的解释是“适配公司战略地位,继续做强金融主业”。

同为均瑶集团的控股子公司,爱建集团与均瑶大健康仍存在千丝万缕的关系。

招股书显示,均瑶大健康IPO的保荐机构为国泰君安与爱建证劵。而爱建集团持有爱建证券48.44%股权,为爱建证券第二大股东。

这引来了监管层的注意。

3月13日,证监会公布此次IPO的首发反馈意见,要求均瑶大健康说明爱建证券与公司是否具有同一实际控制人,爱建证券是否属于公司的关联方,爱建证券担任公司的保荐机构及主承销商是否符合相关执业规定,能否保证勤勉尽责、独立判断并发表独立核查意见。

在4月1日最新报送的招股书中,均瑶大健康方面表示,发行人控股股东均瑶集团持有爱建集团 29%的股份,为控股股东;爱建集团是爱建证券第二大股东,为爱建证券的重要股东。除此之外,公司与中介机构不存在其他股权及权益关系。

招股书显示,目前,均瑶集团持有均瑶大健康1.4亿股,占比39.01%,为控股股东。均瑶集团董事长王均金直接持有均瑶大健康28.89%股份,通过控股均瑶集团间接持有均瑶大健康39.01%股份,合计持有均瑶大健康饮品67.9%股份,为公司实控人。

主业单一掣肘

在冲刺“乳酸菌饮料第一股”的过程中,主营业务单一或是均瑶大健康的最大绊脚石。

招股书显示,2017-2019年,均瑶大健康分别实现营收11.46亿元、12.87亿元、12.46亿元;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为2.27亿元、2.81亿元、3.04亿元。

其中的逾九成营收来自于旗下品牌“味动力”。招股书显示,当前公司乳酸菌饮品包含味动力(瓶装)、味动力(利乐包装)、奇梦星、沁饮四个系列,2017-2019年,味动力销售收入占比分别为97.89%、96.89%、91.04%。

根据欧睿国际数据显示,2015-2019年五年间,我国乳酸菌饮品市场复合增长率为11.2%,2019年中国内地乳酸菌行业市场规模达364.8亿元。未来中国内地乳酸菌市场将持续稳定发展,有望在2024年达到492.4亿元的规模。

招股书显示,2019年在中国内地常温乳酸菌饮品市场按零售额统计的销售额中,均瑶大健康的产品排名领先,市场占有率约为15.1%。

“‘味动力’在均瑶大健康的产品中占比过高,品类单一、产品单一、渠道单一、场景单一、消费人群单一,经营风险较高,抗风险能力也偏低。”7月2日,食品行业分析师朱丹蓬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均瑶大健康必须加大、加快产品的创新与升级,力求跟上消费升级的速度。

对此,均瑶大健康在招股书中表示,公司已持续进行其他含乳饮料新产品的研发。“但相关项目实现预期的目标任务仍需要投入较多的时间和资源,因此公司短期内存在产品系列相对单一的风险”。

值得注意的是,根据招股书的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底,公司共有698人,其中研发人员仅有8人,占比为1.15%;销售人员有245人,占比为35%。

研发费用占比也极低。招股书显示,2017-2019年,公司研发费用分别为116.59万元、150.74万元和221.46万元,分别占当年公司总营收的0.1%、0.12%和0.18%。

另一方面,均瑶大健康的货币现金十分充裕,单银行存款的利息收入便超过千万元。

2017-2019年,均瑶大健康的利息收入分别为1097.83万元、1586.95万元和2199.74万元。对此,公司解释称主要是购买银行存款产品取得收益,购买对象包括浦发银行和华瑞银行的多款产品。

值得注意的是,华瑞银行是全国首批试点的五家民营银行之一,均瑶集团持股30%,是其控股大股东。

2019年底,公司货币资金达10.6亿元,占总资产的79.03%,其中,银行存款占比高达99.85%。

对此,公司解释称,公司对经销商采用“先款后货”的销售结算模式,对原材料供应商主要采用“先货后款”的结算模式,使得公司现金流量状况较好。

招股书显示,2017-2019年,均瑶大健康经销收入比重分别为99.85%、99.62%、99.67%。其中,2018年均瑶大健康新增经销商家数较多、2017年和2019年退出经销商数量大于新增经销商。

针对均瑶大健康主要采取的经销模式,证监会要求公司披露经销商变动的原因及合理性,是否符合行业特点;其主要经销商与发行人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董监高等是否存在关联关系、主要经销商是否仅销售发行人产品,与发行人、控股股东及其关联方是否存在非经营性资金往来;目前现有的经销商家数是否和收入相匹配,单个经销商平均销售收入和同行业可比公司相比是否存在明显差异;新增经销商平均销售收入与经销商整体平均销售收入对比是否存在明显差异,报告期内主要新增经销商在其后年度收入是否稳定;以及主要经销商的库存及终端销售情况,是否存在向经销商压货调节收入的情形等。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news@time-weekly.com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