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首提成渝双城,西部大开发再迎利好

谢中秀
2020-05-22 22:08:15
来源: 时代周报

“从今年政府工作报告的表述来看,我国的区域发展战略体现了明显的继承和创新。”5月22日,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西部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陈耀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指出。

今天上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代表国务院向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作政府工作报告。在区域发展方面,政府工作报告对区域发展战略的表述为:继续推动西部大开发、东北全面振兴、中部地区崛起、东部率先发展。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推进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编制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促进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加快发展。发展海洋经济。

“以往的西部大开发、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中部崛起、东部率先发展的四大板块协调发展战略没有大的变化。这体现了区域战略的继承性;创新则指的是在新时代背景下突出了新的战略重点,比如京津冀协同、长三角一体化、粤港澳大湾区和成渝双城经济圈等。” 陈耀表示。

时代周报记者注意到,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的区域发展战略中,推动西部大开发被重点提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则被首次提及。

而在两会前夕的5月1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指导意见》,万字36条重磅意见为西部大开发下一个“10年”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在新的发展阶段,西部大开发如何迈上新的台阶,成为各界关注的重点。

逐步缩小差距

时代周报记者对比近三年政府工作报告发现,西部大开发区域发展战略始终受到高度重视。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制定西部大开发新的指导意见”,2019年则提及“推进西部开发”,2020年除了提出“继续推动西部大开发”外,还首次提及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

资料显示,“西部大开发”起始于2000年。当年,国务院西部地区开发领导小组召开西部地区开发会议,研究加快西部地区发展的基本思路和战略任务,部署实施西部大开发的重点工作。同年10月,中共十五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把实施西部大开发、促进地区协调发展作为一项战略任务。

如今,西部大开发进入第20个年头。西部地区发展也迎来新的契机——2020年1月3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要求: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5月1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指导意见》(下称“指导意见”),为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经过20年的推进,西部在若干基础设施领域、生态保护、产业培育和社会民生等方面都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与东部的差距明显缩小。”陈耀表示。

对此,贝壳研究院高级分析师潘浩则向时代周报记者展示了更为明显的数据:根据2019年初步核算数据显示,西部地区GDP总量和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了11.4倍和5倍,均略快于全国整体水平。西部地区成为仅次于长三角区域,GDP规模第二大的地区。

3.85亿人口受益

“新时期西部大开发有三点变化。”潘浩分析指出:一是在区域协调方面,从缩小与东部差距转向了要达到“基本公共服务、基础设施通达程度、人民生活水平与东部地区大体相当”;二是产业要求从能源、制造产业转向为积极发展大数据、人工智能和“智能+”产业,大力发展工业互联网;三是对于部分城市的定位,从具有全国影响的经济增长极转变为了要打造引领西部地区开放开发的核心引擎。

陈耀则提出:“西部大开发未来要按照指导意见,以‘两大一高’的战略主线进行发展,‘两大’即大开发、大保护,‘一高’则是高质量发展。整体来看,西部大开发要积极抓住一带一路向西发展的战略机遇,带动西部地区的改革发展,同时在以往的生态保护基础上,把生态保护提到更加重要的位置,最终实现高质量发展。”

另外,在中央再推西部大开发的背景下,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作用显得无比关键。指导意见也明确,“支持重庆、四川、陕西发挥综合优势,打造内陆开放高地和开发开放枢纽”。

“在新时期的政策之下,西部大开发涉及约136座城市,将促使全国约3.85亿人口受益。同时,成都、重庆、西安已成为西部大开发的样板城市,将引领西部其他城市加速建设。新基建以及‘互联网+’将逐渐替代能源、制造业成为西部地区主流产业。”潘浩对未来判断道。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news@time-weekly.com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