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基建需要新逻辑  避免走大幅举债老路

​于冬丽
2020-04-07 02:17:17
来源: 时代周报
为了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和全球经济放缓风险,2020年专项债提前下达额度高达1.29万亿元。截至2020年3月31日,全国各地发行新增专项债券1.08万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63%。

面临内外复杂的疫情防控形势,稳定经济增长成为国内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后的重大任务,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是稳定经济增长的重要突破口。

与铁路、公路、机场为代表的传统基础设施相比较,以5G、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与城际轨道交通、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为代表的新型基础设施,对于未来经济复苏、结构转型和高质量发展具有更为重要的支撑作用。

然而,笔者认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需要贯彻新逻辑。首先,在基础设施建设重点上,需要着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为高质量发展夯实基础,避免此前以更大产能过剩来缓释原有产能过剩的恶性循环。其次,在新基建建设主体上,在发挥中央政府、地方政府的托底功能的基础上,需要着重发挥非公共部门的主体性、主动性和能动性,形成以市场主体为支撑、以政府部门为保障的建设主体新框架。再次,在新基建成本效益权衡上,需要着力提升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收益水平,避免出现为了短期经济增长而忽视甚至不顾长期经济成本的情况。最后,在建设资金匹配上,应该发挥政府性资金的引导功能,着力发挥私人部门和市场体系的主导性功能,避免重复政府财政资金主导和大幅举债保增长的老模式。

此外,地方政府债务负担压力是新基础设施建设需着重考虑的问题。不管是传统基础设施,还是新型基础设施,地方政府是大部分基础设施建设的真正主体,也是大部分基础设施建设的主要资金来源之一。

2017‒2019年,我国对地方政府债务以及公共债务问题的整治取得了阶段性结果,特别是“开前门、堵后门”的治理体系使得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有了实质性缓释,也为地方政府经济建设提供了重要的资金保障。

为了稳增长和稳就业,这两年国家都提前下达部分新增专项债券额度,其中2019年提前下达新增专项债券的额度8100亿元。

为了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和全球经济放缓风险,2020年专项债提前下达额度高达1.29万亿元。截至2020年3月31日,全国各地发行新增专项债券1.08万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63%。

适度举债、高效利用、严控风险仍是地方政府举债的基本要求。以地方政府债券发行的“开前门”政策为地方政府的经济建设提供了资金支持,同时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问题大有改观,但是,地方政府违规举债的现象仍然存在。

在此次疫情应对中,地方政府为恢复经济增长而大规模举债的冲动将更为明显,需要着重考虑地方政府债务负担能力,继续严格遏制地方政府违规违法举债。

同时,大力提升资金使用效率,杜绝“滚雪球”举债融资,强化成本收益统筹,着重考虑新基建项目的商业可持续性。

最后,严格控制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继续以地方政府债券发行为主要融资渠道,以市场纪律硬约束来强化对地方政府举债的纪律要求,确保疫情防控、经济稳定与债务管理相统筹,有效防范地方政府债务风险。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news@time-weekly.com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