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十二时辰》里的黑科技,大案牍术的前世今生

郑艺阳
2020-03-13 18:02:38
来源: 时代数据



不宣传就能火的一塌糊涂,除了《长安十二时辰》也是没谁了。


剧情尚未过半,该剧就已经登陆了海外三个付费平台播出,在播出一周后甚至带动西安旅游热度暴涨22%。


如此火爆,主要因为是故事确实讲的惊心动魄。大唐上元节前夕,城内混入敌人狼卫,蓄谋纵火焚城。死囚张小敬(雷佳音饰演)临危受命,与李必(易烊千玺饰演)携手在十二时辰内拯救长安。整个故事紧紧围绕在一天之间,情节波谲云诡,各种明暗线交织,期间穿插出场的各个人物的前史以及各种办案“神器”,直接引爆了观众对唐文化的讨论,其中最热的就是“大案牍术”了!


小编更是一晚上一口气追了14集,连梦里都是什么“不良人”、“大案牍术”…




所以,大案牍术究竟是什么?剧里传的那么神真的可行吗?今天就让小编和大家一起来讨论下吧。




一、大案牍术的“庐山真面目”


依据剧中介绍




刚听到的时候,小编第一反应和右相是一样的。



看完之后,才明白大案牍术可以算得上是剧中最强劲的办案武器了。


原著曾言“很多事情并不需要搜考秘闻,真相就藏在人人可见的文卷之中,就看你能不能找出来,此所谓“大案牍”之术”。


作为长安市“第一情报局”以及数据管理中心,靖安司收集了百姓个人信息、军役信息、住宅信息以及各个衙门机构间的人员往来和调动,甚至连钱粮货物流水等最完整的档案信息。


以这些档案信息为基础,靖安司主管徐宾用自己的人脑代替电脑,化身真正的“人工”智能,对这些档案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就能从这些数据与信息间发现诸多关联,进而找到关键的线索,挖掘出真相。


拯救长安的最佳人选——张小敬就是徐宾用大案牍术“选”出来的。



“用数据说话”,通过对现有海量数据进行分析,最后找到问题的答案。这不仅是大案牍术运作的原理,也是当代大数据技术的精髓。


简单来说,大案牍术其实就是古代版“大数据”啊!




二、大案牍术能做什么?


大数据目前应用已经十分广泛,破案找人也是其中一部分。据统计,2018年下半年以来,我国警方已经在张学友演唱会上陆续抓捕55名逃犯或者犯罪嫌疑人。在助力国泰民安这件事情上,张学友确实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也绝对少不了在光线混暗的演唱会现场识别出逃犯的大数据。


这种人脸识别技术在中国叫“天网”,中国天网系统将大数据、人脸识别、全球实时追踪融为一体,可以通过人脸识别与数据库的人脸进行比对。

作为唐版大数据的大案牍术在长安反恐破案这方面也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剧情开篇,大案牍术就按照李必的要求“熟知当地黑白道规矩”,三教九流皆有交集”,多种语言能力,“且有好胜心、有牵挂”、不想死”锁定了解救长安最佳人选——张小敬。并且在庞大的数据库中,添加目标的行为与特征等标签,分析出其喜好与习惯,完成用户画像,让李必对他知根知底。



人选好了就可以准备开始办案了。大案牍术又承包了以下业务。


(1)数据统计。根据类目、货物进出量等信息,查询到所有的进出长安的各种类易燃物,进货量异常的店家。从各维度统计数据量,用于分析变动情况,快捷有效的发现问题。


(2)数据分析。通过查询假借住宅出租合约、通过长安县一年内户籍变动等资料,锁定了反叛组织头目龙波。大案牍术通过对数据分析的归纳、对比等方法,为观测用户行为变化情况提供了可能。




三、唐代查案黑科技,究竟可不可


那么牛的唐朝查案黑科技,引起了一波程序员和考究党的热议,但马亲王微微一笑表示,我开完笑的。



大案牍术在古代虽然有一定的理论基础,但要实现难度非常大,有几个基本条件:


一是足够完善丰富的数据来源

二是有方法汇总这些数据并形成准确分析判断,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算法

三是数据信息必须实时更新


唐代实行租庸调制,这是以均田制的推行为基础的赋税制度。国家将土地分给百姓耕种。在拥有土地期间,百姓要向国家交纳定额的赋税并每年为国家免费干活一段时间。


为配合这一制度的推行,地方建立了严密的账籍系统,类似于现在的户籍制度,由州县官员记录属地人口户籍信息、壮丁信息,生老病死、搬迁都需登记在册,根据各家财产多寡分为九等,每三年重造一次。


所以,唐朝有很多的档案和卷宗资料,这套完备的档案系统也就为“大案牍术”的可能性提供了数据基础。


数据来源解决了,真正难的是后面两点。


靖安司所做到的数据搜集的完整性其实已经到了令人瞠目的地步。


靖安司主管徐宾在被怀疑后,李必就用大案牍术推演了个人户籍、轨迹、行为信息。他的出身、房产变动、妻子的劳动关系、异常行为,包括你去哪个酒吧喝的什么酒、与谁喝酒、谁付的钱等等都记录详尽。


然而在唐玄宗在位时,长安的人口数量已经达到百万。如果按照靖安司的记录方式,估计需要上百号录入吏每天疯狂记录,还要保证不出错。今天的工作没做完,明天长安这上百万人又开始活动了。新的一天会有新的工作。



退一步来说,如果录入吏们能够按时按量不出错的完成任务,也需要有人开动自己的超级大脑,把这些数据熟记于心,化身为数据库索引,从纷繁复杂的卷宗案牍中找到所需条目记录。


一系列动作完成下来,唐朝科幻片估计也就拍完了。


因此,在古代,即使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去收集记录,要完成这样的分析是极为困难的。


然而随着近现代科技的发展,现代大数据想要实现大案牍术就变得非常简单,甚至能更好。


相较于剧中唐朝的“大案牍术”,现在只需要通过海量的机器和传感器就能无时不刻的自动记录数据。数据体量大、类型多、价值密度低、处理速度极快。


此外,正版大数据和平替品大案牍术最大的不同还在于大案牍术无论是预测、推测和关联都是靠徐宾。但人能做的是有限的,只能通过推理或者逻辑思维寻找到事情发展的脉络,才能一点点推倒出因果关系,得出结论。


而大数据能够通过各种算法在海量的数据中挖掘和展现出你没察觉到的相关关系,为决策提供依据。


美国著名的大数据反恐公司Palantir最擅长地就是多维度将不同来源的数据进行关联,如邮件、社交网络信息、网络日志信息,特别是对非结构化数据的关联分析。依靠这点其在本拉登的抓捕中就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精品剧如同补习班。沉迷追剧,没想到却被上了一课。虽然大案牍术是虚构的,但却完整地展示了当代大数据处理的全过程。一整套剧情看下来,观众在潜移默化中就了解了大数据分析从采集数据、统计、分析、匹配再到推荐的全过程,轻轻松松入了门。


一直有人讨论今天的观众是不是真的只是想看“不用动脑子”的轻松娱乐?而《长安十二时辰》用大案牍术演示了“曲高不和寡”的最佳平衡点。




原创 | 郑艺阳

编辑 | 郑艺阳

设计 | 梁海虹 


  • 合作、交流请关注微信公号时代数据




延伸阅读




商业




财富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news@time-weekly.com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