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小时120份煲仔饭 “无人产业”走向台前

2020-02-25 05:15:18
来源: 时代周报
在武汉,随着京东物流机器人投入使用后,苏宁配送机器人、美团配送机器人也相继在各试点地区开始投入使用,碧桂园无人餐车、瑞幸无人咖啡机、阿里无人超市等也纷纷上线。

时代周报记者 刘炜祺 发自北京

街边集装箱餐车里,机械臂上下忙碌,短短几分钟,一份热腾腾的煲仔饭被推出取餐口。

道路一侧,一辆憨态可掬的智能无人车灵活躲过车辆和行人,驻足在红绿灯前,等着红灯结束。

在它们的头顶,一辆无人机代替轮渡跨湖飞行,十几分钟后,它带着物资平稳停在被封锁的村庄里,为村民送来了必要的生活物资。

无人超市、智能快递柜、无人咖啡机……这一幕幕犹如科幻电影中的景象,在2020年的武汉真实上演。

2月22日,中科创星创始人李浩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这次疫情暴发后,暴露了很多问题,让很多原本缓慢的趋势加速了。

时代周报记者了解到,在武汉,随着京东物流机器人投入使用后,苏宁配送机器人、美团配送机器人也相继在各试点地区开始投入使用,碧桂园无人餐车、瑞幸无人咖啡机、阿里无人超市等也纷纷上线。

“从商业角度来说,人员密集型行业,如加工制造业,(这次)问题暴露更剧烈,影响更严重,甚至是面临企业生死,这使得(人们对)无人化终端会有更大接受和包容的动力。”李浩如是说。

据高盛估计,到2020年,全球无人机市场规模将达到1000亿美元,全球企业对商业无人机领域的投资将达到130亿美元。

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18年智慧物流市场规模超过4000亿元,预计到2025年,智慧物流市场规模将超过万亿元。

武汉成“试验田”

2月6日,第一台京东物流智能机器人从京东物流仁和站出发,穿梭在武汉市青山区吉林街道上,并顺利将医疗物资送到新冠肺炎定点医院—武汉第九医院。

“无人车最多只是给它充电,剩下的交给它就好,很方便。这种无接触方式基本避免了感染风险。”2月7日,京东物流武汉青山分区经理周健斌在接受包括时代周报在内的媒体群访时表示。

近日,京东物流X事业部自动驾驶研发部负责人孔旗向时代周报记者介绍,整个机器人系统部署分为两个阶段,一个是远程升级车辆自动驾驶系统,另一个是地图生成。

孔旗表示,京东物流配送机器人基本是远程部署,但武汉当地地图勘测等则由近邻快递员去完成。其中远程部署,由北京负责数据处理和生产的技术人员,通过借助自动驾驶和云平台系统进行无人车系统升级。

该机器人车速设计为30公里每小时,但实际操作过程中则以15公里每小时的速度在运营。

据了解,每辆车由24个格口,可同时运送24单,设定时间为20-30分钟,30分钟货物提完之后机器人会自动返程。

据悉,目前医院每天有10-20单,无人车基本可以派送一半以上。

据周健斌透露,3月份京东还会再投入几辆智能机器人,预计4月底会投入50辆进行使用。

如果说无人车已不足为奇,自动做饭机器人一定会让人眼前一亮。

2月15日早上,湖北省国资学院隔离点(汉南)的医护人员,终于吃上了新鲜出炉热气腾腾的煲仔饭。在此之前,他们主要是吃冰冷的配餐或是方便食品。

提供煲仔饭的,是一个能24小时实现自动烹饪煲仔饭及售卖的机器人系统,该机器人能同时烹饪36个煲,1小时能完成100-120份煲仔饭。

时代周报记者了解到,这批设备由碧桂园通过国强公益基金会向武汉捐赠,免费提供给隔离点使用。

2月19日,该项目负责人王伟对记者介绍称,自接到援助武汉的指令后,团队仅用36小时,紧急筹备7000份煲仔饭食材,并把设备连夜拆卸打包送往武汉。

王伟介绍称,搭建这样一套设备只需要接通水电网就可以操作,由于团队有很多室外作业的积淀,所以在工程设备层面并不存在问题。其中接电涉及工程层面,需要用电缆将煲仔饭设备与配电箱接通。

“一台设备用电量为80千瓦,相当于两三户家庭的使用电量。”王伟说。

按照规划,3月底,碧桂园还将再向武汉捐赠几台煲仔饭机器人,将捐赠总数增加至10台。

购置成本超人工24个月

因为疫情而高频率出现在人们视野中的机器人,让许多人感慨,“无人产业”的春天是否就此来临。

“技术层面需要做好足够准备,目前无人产业相关技术解决方案还存在很大局限性”2月22日,数字经济学家刘志毅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

如刘志毅所说,如上述京东物流智能机器人和煲仔饭机器人,目前都是只能代替部分人工。

据周健斌介绍称,“无人车货物标准目前分为大中小三类,我们根据货物大小进行投放,如果说超大的放不了的,我们仍选择人工去送。”

而煲仔饭机器人的所需食材,同样需要人工前期进行清洗处理。

“(食材清洗完毕后),再像泡面一样,一袋袋装好配送过来。” 王伟告诉记者,每台机器一次性可放置124包食材,当食材全部出完后,需要工作人员手工再次补充,机器才能正常出餐。

“和人工比起来,无人智能机器人在许多应用场景目前还不具备绝对优势。”李浩表示,并不看好开放环境下的无人产品,因为目前仍受法律等因素制约,并且开放环境下情况复杂,涉及人身安全等问题,对技术容错率极低。

“在相对封闭空间,无人运输有可能是最显成熟的一个领域,比如建筑物内、小区内、厂区内、机场等无人化递送。”李浩说道。

不仅技术、法规方面存在巨大挑战,“无人产业”前期较高的设备投入,也成为产业暴发的另一大制约因素。

李浩对时代周报记者称,目前,行业内大多数无人设备一次购置成本超过可替代人工24个月以上成本,这使得客户购买积极性明显降低。

周健斌在此前采访中也曾透露过,京东物流智能机器人整套解决方案不低于10万元。

在李浩看来,未来一段时间,无人化设备领域仍将聚焦于需求、技术、法律和经济回报几个方面。只要当产业规模达到一定程度,才会引起资本市场关注,从而进入快速发展期。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news@time-weekly.com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