及时疏解就业刚需 多方施策防用工断层

2020-02-25 04:41:26
来源: 时代周报
以复工比例占全国首位的江苏为例,多地给予用工补助、包车免住宿等花式多样的“增薪”战术。

邓海建 财经专栏作家

一手抓紧防控疫情,一手抓好经济运行——眼下,这可能是最迫切最要紧的“两手抓”辩证法。

稳经济的关键在于稳就业。最新监测数据显示,重庆市今年春节返乡农民工605.7万人。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有73.9万人外出务工就业。针对后续外出务工需求较大的实际情况,重庆市把引导农民工安全有序返岗作为助力企业复产复工的重点任务,及时收集市内外企业开工复工情况,加强与广东、浙江、上海等农民工集中输入地省市信息对接,引导农民工优先选择疫情整体可控、适宜返岗复工的地方就业。

复工复产热火朝天的同时,一种“结构性用工断层”正在不少地区火急火燎上演:一方面,是大量劳动力受困于疫情管控而几乎“寸步难行”。越是疫情防控极致得力的地方,劳动力自由流动越是举步维艰。比如最近有学者调研指出:以封村堵路、暂停区域公共交通、高速路站点普遍管制、火车站暂停运营等“硬核防控”措施而走红网络的河南省,目前,一些地区劳动力流动似乎仍处于“冰封”状态。事实上,不少劳动力大省都以“交通梗阻”和“外出审批”双重杀手锏,“封印”了本地劳动力的即期流动。

另一方面,是巨量复产需求因劳工短缺而“嗷嗷待哺”。2018年的“抢才大战”到了2020年春天,直接降级为“抢人大战”。比如为解决用工紧缺的燃眉之急,2月21日,美的、格兰仕包下飞机,将返岗员工分别从重庆、广西南宁接到广州,再返回工厂。

一边是想挣钱的劳动力被“封印”在原乡,一边是想复工的企业遭遇着疫情下的用工荒——这种“结构性用工断层”,显然已经不是单纯市场调节就能解决的症结。

如果有关部门不能纾解这种结构性矛盾、任由“抢人大战”走向极端,劳资关系走向失衡的另一端,那么,迟早会是多输的局面。因此,在市场自救的同时,行政层面的宏观调控和社会层面的有序引导当主动作为、有效作为。

以复工比例占全国首位的江苏为例,多地给予用工补助、包车免住宿等花式多样的“增薪”战术。当然,在国家阶段性减免企业养老、失业、工伤保险单位缴费及缓缴住房公积金政策的背景下,不少地方政府也开始意识到转变职能、细化服务的重要性。

不过,真正纾解就业刚需,还是靠两件事:一是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不能疫情防控的时候热情如火,复工之后又依然故我。二是学会用“薪”和“心”去抢人。合理薪酬体系固然是第一位的,但不能逼着企业无限抬高人力成本,也不能只盯着薪酬体系做文章。更重要的是,让人力资源自由有序流动,行政之手还是恪守边界要紧。

制造业的复工如火如荼,服务业的复工相对滞后。不过,地方部门靠行政力量“抢人”终究不是常态,更关键的还是从全国层面、站在稳就业的高度,灵活有序审视防疫制度。让健康劳动力“走得出来”、让全国劳力资源“流动起来”,全社会借着疫期效应制度化关心劳动者的权益与尊严,就业与用工这件事,才能真正锦瑟和弦。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news@time-weekly.com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