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及轨道:实现制造业关键部件的国产替代

2018-06-27 14:45:10
来源: 创业圈
在制造业默默耕耘的企业并不少见,譬如拓及科技便打破了外资企业的技术垄断,成为了轨道交通行业的重要设备供应商。

文  宁鹏

“中国制造2025”正成为中美贸易争端的关键词,中兴科技收到的巨额罚单则让国人开始关注制造业的核心科技。

实际上,在制造业默默耕耘的企业并不少见,譬如拓及科技便打破了外资企业的技术垄断,成为了轨道交通行业的重要设备供应商。

漫漫创业路

拓及轨道成立于2007年3月,注册于上海古猗园经济园区,注册资金3497.7万元,工厂面积5000平方米,员工约70人,是专业从事自主创新的轨道交通直流开关设备制造商和产品技术服务商。拓及轨道的主营业务为城市轨道交通线路提供直流供电牵引设备及服务,主要产品为直流开关柜、钢轨电位限制装置等。

经过11年的发展,拓及轨道从只有两个人的贸易公司起步,成长为一家产品完全自行设计,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国际化平台设计开发,高标准型式试验,满足客户定制化需求的制造企业。

值得注意的是,拓及轨道提供的产品为轨道交通供电系统核心设备,影响运营稳定和安全。其产品的直流灭弧技术难度高,开关柜设计难度大,此前这项技术一向由国外巨头把持。

回顾漫长的创业历程,拓及轨道创始人来宏炳告诉《创业圈》记者,这一路走来并不容易。创业初期,走的是进口贸易的路子,当时采取的是“服务+贸易”的模式。

2009年,拓及轨道开始尝试业务转型。“后来转向制造,我们把家底全部投入进去了。”来宏炳表示,在做贸易期间,跟上海地铁有一些合作,后来抱着“产业报国”的想法,准备进入制造环节。

经过长期的研发,2011年的下半年,拓及轨道终于拿到了第一个项目合同—大连的22路轻轨,即目前的大连地铁12号线。合同金额2896万元,这是拓及轨道转身制造业之后拿下的第一个订单。

不过,从贸易转向制造并不容易。贸易公司人员比较少,而且习惯于在写字楼办公。除此以外,相比贸易,制造业明显需要更长的周期。拓及轨道后来转型做制造,不仅要找到合适的厂房,还要把技术开发、生产等方面的人员补齐。

据了解,拓及轨道最初的厂房在闵行,后来因为产能扩张的需要,工厂一度迁移至松江。然而,伴随着公司的发展,来宏炳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当时在松江的厂房配套比较差,比较难吸引人才。不过,这一劣势后来得到了弥补,通过投资人的牵线搭桥,拓及轨道在2015年6月份将厂房迁移至南翔。“我们对南翔的配套比较满意,未来还计划在这里设立研发基地。”来宏炳告诉《创业圈》记者。

经历了10余年的发展,拓及轨道已经发展到第三代产品,产品的性能经历了不断改进和提高,市场份额亦稳步提高。在近两年,拓及轨道的销售额已经在行业里进入前两名,2018年以来更是风头无两,占据了行业总份额的30%以上。

回顾创业的历程,来宏炳坦言,拓及轨道是幸运的,在轨道交通市场大发展的前期,抓住了进入市场的机会,迈过了市场准入门槛,在行业内拥有了一定的市场份额及品牌认知度。

相对于竞争对手,产品技术成熟是这家公司最鲜明的特点。来宏炳指出,拓及轨道拥有行业内最强的技术团队,可快速响应国内客户的需求,不断地优化产品技术方案。除此以外,拓及轨道产品的成本控制严格,价格具有竞争力且有合理的利润率。

1530069380660968.png

爆发中的市场

“轨道交通行业关乎民生,是一个永远不会消失的行业。”联创永圆执行合伙人胡存彪告诉《创业圈》记者,当年选择投资拓及轨道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快速成长的行业。在他看来,在中国的城市化浪潮中,大城市发展轨道交通是必由之路。

根据中国轨道交通网统计的数据,2016年是地铁在建明显提速的一年,新开工里程数提升77%至1646公里。据招商证券估算2016-2019 年地铁的在建里程复合增速为11%, 2016-2019年地铁投资复合增长预计达到27%。

而部分一线城市计划建设的地铁里程数更是惊人。譬如,深圳市市长陈如桂表示,到2035年,深圳将建成超过1300公里的轨道交通,覆盖全市各个区域,加强与周边城市以及珠江西岸城市的轨道对接,进一步优化深圳的城市空间布局,打造更加便捷高效的城市生活圈。

据了解,未来15年,国内50个城市将建300多条地铁、轻轨线路,里程超过6000公里;新兴的有轨电车市场,规划超过1万公里。对相关设备的需求亦水涨船高,2015年,直流开关柜及相关产品市场容量为10亿元,预计到2020年增长为20亿元每年,市场容量实现翻倍。回顾拓及轨道成立之时,当时还只有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几个城市拥有地铁线路。

除了看好行业的发展之外,胡存彪指出,拓及轨道的主营产品门槛特别高,而拓及轨道则实现了核心技术的突破,这亦体现了拓及轨道的竞争力。

拓及轨道的目标是围绕直流供电牵引设备,将产品做精品牌做强,市场推广力度加大,三年内做到市场第一。加大投入核心部件及配套功能器件的研发力度,实现进口部件的国产化,降低成本树立自主品牌。

来宏炳告诉记者,未来一些新型的交通模式也在发展,会扩大市场的量,延长市场繁荣的时间,但企业本身需要居安思危,为未来的发展做好布局。其中有一个重要的方向是转型服务提供商,产品设计寿命是30年,产品里面包含大量电子元件,以及易损件,对于产品的维护,技术含量比较高的部分需要产品制造方提供。

“拓及轨道的成长特别快,我们投资的时候,其销售额在6000万元左右,净利润不到1000万元,而去年的销售额高达1.74亿元,净利润达到2840万元,每年保持50%以上的复合增长。”胡存彪表示,拓及轨道的发展情况令人满意。

“中国的制造业总要有人干,传统的制造业伴随着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增长乏力,拥有核心技术和竞争力的企业还是挺值得投资的。” 胡存彪表示,轨道交通领域的黄金期甚至会持续到2035年。对于拓及轨道而言,目前已经占领了国内20多个城市的市场。而伴随着国家的“一带一路”政策的实施,未来或者可以在海外抢占部分市场。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news@time-weekly.com

相关推荐
TapTap年入13亿,《出发吧!麦芬》港台爆量,“不卷”的心动要打一场翻身仗
小商品城董事长被子公司起诉:索赔100万加4年薪酬、股票收益
美的置业去年卖了659亿元,管理层称把规模往后放,先活下去
疫苗巨头滑铁卢!康希诺去年营收腰斩、净亏损14.83亿,创近八年之最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