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滩东南亚 中国互金公司出海的挑战与隐忧

2018-05-22 04:05:41
来源: 时代周报
与消费金融情景大量涌现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东南亚地区落后的金融体系:东南亚多国中除了新加坡等少数国家外,大部分国家的金融基础设施建设非常不完善,传统金融服务能力较弱。

时代周报记者 王心昊 发自广州

下南洋,到东南亚去寻觅广阔蓝海,正成为国内金融科技公司的集体选择。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发布的《2017中国消费金融创新报告》中显示,当前中国消费金融市场规模近6万亿元,如果按照20%的增速预测,2020年,消费信贷的规模可超过12万亿元,成为全球最大的消费金融市场。但与高速增长的金融市场一同而来的,还有同业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增长放缓,中国金融企业为了追求新的增长点,逐渐把目光投向海外。

在这一波“出海”浪潮中,大部分企业不约而同地选择了东南亚,将其作为进行技术、产业、资本等全方位“中国模式”输出的目的地。无论是阿里、百度、腾讯、京东这样有金融业务的科技公司,还是陆金所、宜信财富、凡普金科等金融科技公司在涉及海外布局时,无一例外都将东南亚市场作为其扬帆出海的重要据点。

机会:消费金融场景多和金融体系落后

朱涛曾是广东佛山一家外贸公司在越南的负责人,在经历近十年的外贸公司经历之后,朱涛决定在越南自己创业,而创业的方向则是为他曾经销售的商品,提供分期金融方案。

在朱涛看来,东南亚是一个巨大而充满潜力的市场:GDP是中国的1/4,人口数量是中国的1/2,人均消费水平是中国的1/2,平均经济增长率超过6.5%。

和全世界其他地区一样,伴随着东南亚经济的高速发展,个人消费需求也呈现出爆发式增长,根据eMarketer数据,2016年东南亚地区零售额超过8000亿美元,占世界零售额的3.6%。其中,作为拥有超过2.6亿人的东南亚人口数量最多的国家,印度尼西亚2016年零售额为2359亿美元,为东南亚最高,泰国和越南紧随其后,分别为1900亿美元和1600亿美元。

不断发展的个人消费需求为消费金融在东南亚落地带来有效的应用前景。以手机产业为例,中国手机厂商在国内市场饱和的情况下将目标瞄准海外市场。中国海关数据显示,2017年上半年,中国手机及零件出口646亿元,增长6.5%,而输出量最大的目的地正是东南亚。

“和国内的许多年轻人一样,越南的年轻人也喜欢追潮流。”朱涛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愈来愈多越南的年轻人为了能够更早用上最新款的电子设备,而选择采用分期付款的金融方案来支付费用。

而电子设备的普遍使用,又为消费金融在更多情景下的运用变为可能。

根据HoostSuite调查,2016年东南亚互联网用户达3.4亿,较上年增长31%,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渗透率分别为53%和47%,这说明近一半的人使用智能手机。此外,东南亚地区有3.1亿Facebook用户,是全球Facebook用户最多的区域。移动支付、共享出行等各类移动应用也在迅速普及,客户对互联网的使用习惯已迅速养成,大量的用户数据正在产生。

与消费金融情景大量涌现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东南亚地区落后的金融体系:东南亚多国中除了新加坡等少数国家外,大部分国家的金融基础设施建设非常不完善,传统金融服务能力较弱。

根据毕马威对整个东南亚地区进行统计发现,仅有27%的人口拥有银行账户,这意味着73%的人享受不到支付、存款、贷款等基本的银行服务。在印度尼西亚,拥有信用卡的人只有6%,菲律宾是5%,越南是3%,而在信贷发达的国家,这一比率是80%。此外,根据世界银行统计,东南亚地区个人家庭债务占GDP比率很低,印度尼西亚仅为16.9%,而作为对比,中国为46.8%,美国高达78.2%。所以,目前东南亚地区大量的消费信贷需求缺口尚未被满足。

挑战:在当地建立起适宜新金融发展的土壤

“对于东南亚而言,在中国已经非常普遍的电子支付仍然是新生事物,但新金融产品在东南亚地区受到了广泛的好评。”在一家国内领先的大型互联网金融平台海外业务部任职总监的洪放告诉时代周报记者,当前在中国蓬勃发展的新金融企业,走出国门的时机已经成熟。

根据安永中国发布的调查报告显示,中国大陆正以高于全球平均水平(33%)两倍的采纳率引领着金融科技的应用普及。从市场渗透率来看,目前移动支付达到了70%,互联网理财服务数亿人,互联网消费金融的渗透率也在迅速提升,信用贷款、消费分期、现金贷、P2P等各类金融科技的商业模式不断被验证和发展。但该份报告同时指出,由于国内金融科技领域竞争愈演愈烈、监管趋严,自由化发展告一段落,中国金融科技需要寻找新的蓝海以实现突破。

“和十年前的中国类似,东南亚地区传统金融的滞后和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使互金行业具备跨越式发展的机会。”洪放告诉时代周报记者。不过,他强调,“中国模式”的输出应该是包含技术、产业、资本的整体输出,通过开放和包容的心态实现金融产品的本土化,逐步在当地建立起适宜新金融发展的土壤,才能通过“中国模式”为当地带来更具有普惠性质的金融服务。

事实上,国内消费金融和普惠金融的迅速发展,离不开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等核心技术的快速发展。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很好地解决了传统金融企业对消费者征信和风控的瓶颈。而这离不开中国互联网快速发展带来的海量数据和培养的专业人才。

但以洪放所负责的印尼市场为例,不论是金融人才或是数据处理人才,都十分缺乏。洪放告诉时代周报记者,他曾经超过一个月都未能够在当地找到一个负责数据处理的中层职员,以致最后不得不从国内派遣过去。

“目前东南亚移动互联网正处于高速发展的早期阶段,海量的数据正在不断产生,正需要大量的大数据人才和经验才能够紧跟着发展趋势,但由于当地缺乏完善的培养体系,导致人才缺口巨大;而人才的缺口反过来又会限制大数据行业的发展。”洪放告诉时代周报记者。

以洪放所在的金融平台为例,该平台首先在印尼建立起成熟的风控和授信系统,并通过大数据分析和机器学习技术为东南亚人们提供消费分期贷款。

“在最初进入印尼市场时,领导层关于如何切入市场意见分歧比较大。”洪放告诉时代周报记者,由于印尼地区缺乏完善的征信系统,而建立起完善征信系统不但需要大量投入,更需要当地政府部门的配合。因此在进入市场之初,公司内部就有声音说仍然采取当地常用的以高利息覆盖风险的传统方法,但决策层最终仍然决定先建立起完善的征信系统,从信息审核、反欺诈、黑白名单管理、朋友圈征信、贷后行为检测等多个维度进行风控创新改良。

隐忧:本土化和监管政策

“目前各类金融科技公司出海,主要聚焦在移动支付、信贷服务、在线理财、信贷数据等几大类服务,常常采用收购并购、成立分支机构、技术输出等方式。”朱涛对时代周报记者透露,曾经有国内的巨头企业和他接洽,希望收购他的公司作为进入越南的“桥头堡”。

据时代周报记者了解,目前包括“BAT”和京东等巨头在东南亚的布局上往往从支付与电商出发,频频收购并购,通过和当地的企业进行合作,目前已经进入了越南、菲律宾和印尼等多个国家。

在洪放看来:“采用合作的方式能够为金融科技出海以减少落地阻力,虽然这样的合作模式能够实现软着陆,但合作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共同经营管理所存在的问题,比如利益分配之间的矛盾、法律纠纷、战略规划方向分歧等。”

“根据我们运营的经验,消费金融在越南落地所面临的挑战不容小觑。”朱涛告诉时代周报记者,由于当地缺乏相关的法律配套以及居民金融意识的缺乏,包括监管问题、牌照问题、资金来源问题、催收问题等都或多或少地为他们在市场站稳脚跟提供困难。

“我们在当地已经有十几年的基础,加上我们的合作股东也有越南当地人,因此我们在解决这些问题上有一定的先天优势。”朱涛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如果缺乏有效本土化策略,新金融或许会在东南亚市场遭遇水土不服,一味采取妥协的方式,中方公司的利益也很有可能受损。

另外的一个问题是国内外监管环境的差异。陆金所CEO计葵生曾经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监管政策的不同是国内互金企业“走出去”面临的最大挑战。

有意思的是,在东南亚诸国之中,出海互金企业的业务范围也出现分野,在新加坡开展的业务主要为资产管理类业务,数据或者技术建模服务,而将更为底层的支付、借贷等业务输出至印尼、越南等国家。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news@time-weekly.com

相关推荐
A股春风送暖 公募积极分红 工银瑞信多措并举持续提升投资者获得感
1天6只基金发清盘预警!年内超100只基金陷清盘危机,权益类成“重灾区”
创始人家族放权,“奶茶第一股”香飘飘去年卖了36亿,销售费用为净利3倍
2024中关村论坛4月25日开幕,举行60场平行论坛,聚焦人工智能等热点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