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商进阶史:主流企业代际更替基本完成

2017-12-19 04:56:34
来源: 时代在线网
广东财经大学流通经济研究所所长、粤商研究中心主任王先庆教授指出:在当前国际经济的新环境下,新粤商在走向国际化的过程中必须要有全球化的观念。

时代周报记者 鲁一平 发自广州

粤商与徽商、晋商、浙商、苏商,历史合称“五大商帮”。在中国经济发展的舞台上,千年粤商纵横捭阖、引人注目。秦汉时代海外贸易的兴起及“海上丝绸之路”的开通,孕育了粤商天生“乐于面对蓝色海洋、勇于改变陈旧世界的文化血脉”。作为最早睁眼看世界的群体,这个群体得风气之先,以强烈的开拓、创新、进取意识,成为中西方贸易交流的桥梁,在中国社会经济转型的每个关节点上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粤商的演变史,浓缩了传统中国努力融入世界潮流、追求现代化的卓越历程,对近现代中国的影响,早已远远超越了传统商人单纯逐利的原始边界。

改革开放近40年来,凭借“敢为天下先”的精神,粤商饱尝开拓者的艰辛,更品尝到了成功者的喜悦。腾讯、华为、格力、比亚迪等一大批代表性企业,成为新时代粤商精神发展、延伸最好的印证,并产生了极大的示范效应。

中国经济现处的阶段,已经少有市场空白,各行业之间的竞争激烈且充分,各个企业之间的差距也日益明显。这一背景,要求企业要致力于专业化的方向,清理副业,这样才能接触到前沿的东西,做到真正的创新。对此,广东财经大学流通经济研究所所长、粤商研究中心主任王先庆教授指出:在当前国际经济的新环境下,新粤商在走向国际化的过程中必须要有全球化的观念。广东处在改革开放的前沿,新粤商面对国际化的冲击,要从被动参与国际分工转到主动参与国际分工,实现产业的转移,由依附型的经济、企业向独立、创新型的方向发展:“十多年前的粤商都很自豪,一片阳光。30多年过去后,我们需要重新审视和反思粤商的优势和不足,这个群体面对的机遇和挑战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王先庆表达了自己对改革开放后粤商文化的继承与局限、粤商家族企业演变的相关看法。

三代粤商承继

时代周报:看你之前写的论文,你对“粤商”这个群体的定义似乎和别人不太一样。你如何界定“粤商”这个群体的含义?

王先庆:现在对“粤商”的定义特别宽泛,有时甚至存在对不同概念的混淆。现在经常被拿到讨论的“粤商”内涵指称主要有四种:一是只要和广东有一定联系的经商活动都叫粤商;二是在广东这个区域内注册的企业;三是企业第一代创业者在广东长大并在粤经营;四是特指以从事零售业为代表的,在粤商贸流通业的投资者或经营者。在我看来,只有后两种指称称得上是相对准确的定义。因为我们讨论“粤商”,它首先是根植于一定地域文化基因的组织群体,而前两种指称都不包含这种特点。只有在这个前提下,我们才能在一个清晰的框架内讨论粤商。

时代周报:你这几年的研究方向也有变化。2008年的时候你谈到粤商需要转型,实际上从那时候,你已经意识到这个群体需要面对这个时代做出相应的改变。这十年来,你对粤商的转型效果如何评价?粤商群体在转型中有没有演变出一些新特点?

王先庆:粤商组织形态的演变正在变得更加复杂,所以可以从两个层面来谈粤商的转型,一个是经营群体的演变,另一个是企业层面。从经营群体的演变来讲,改革开放后已经发展到第三代。改革开放之初,我们国家商业的发展基础几乎为零。所以从这个起点上走出的第一代企业家,一旦他走出第一步,就可能获得一个很大的发展前景。因为在当时,市场是不缺的,整个行业都在发展,只要他有胆量,胆子大、有一定的资源,他做了第一件事就可能获得成功。这时期,考验他的不是有多大的经营能力或者技术水平,更多是凭着对市场的敏锐和敢为人先的精神。所以当时有一批人叫能人,实际上无论是东莞、佛山还是珠三角的其他地方,这批能人就是当时在各村和乡镇有一定话语权和一定关系的人。他们凭借胆量、胆识和对市场的敏锐最先开始创业下海和经商,这是第一代新粤商。

到了第二代是工业化中期,就是20世纪90年代后期到2005年前这段时间,已经开始有市场竞争。而且香港回归、东南亚金融危机等一系列事件之后,市场环境开始发生变化,第一代企业成长到一定阶段后已具备相当规模,比如服装或者家具、建材等,在珠三角形成了很多专业镇。这时决定企业经营状态的就不再单单是胆子大了,随着市场推动竞争加剧,这批粤商开始迎来产品的升级换代和市场重组,由企业经营水平和创新能力带来的分化,导致一些企业存活下来,有一些则面临淘汰。

但整体而言,当代粤商中,第一代和第二代都是以制造业为主。到2010年之后,第三代粤商主要是互联网推动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无论是国内制造业还是第三产业,开始有大量新兴经济的崛起。这一批人中以30来岁的80后为主,他们的事业更加国际化、互联网化、信息化,也更具有现代企业的理念,比如引入资本创业、进行并购合作。

从第一、二代粤商向第三代粤商转型,成为适应新的市场竞争环境的必然趋势。目前来看,他们的转型成效还是比较理想的。因为新旧企业的过渡、交接已经明显有成效,无论是传统产业还是新兴产业,已经基本上完成了代际传承。比如碧桂园,创始人杨国强董事长基本已经退下来了,比如美的,何享健已经把接力棒完全交到了方洪波手里。广东的主流企业,这个代际的更换基本上已经完成。

不仅要“敢为人先”

时代周报:“敢为人先”,是概括粤商精神时常提到的一个形容词,在当下粤商群体中是如何体现的?放到现在,这还是不是粤商的显著优势之一?

王先庆:现在,“敢为人先”已经算不上是粤商的一个显著优势了,而是变成了全国范围内对各自经商群体特点的一个描述。山东人说山东人的,湖南人说湖南人的。放在改革开放之初的历史情形当中,“敢为人先”是可以提出来的。如果不是那个情况,第一代粤商很多事情也做不起来。所以说,“敢为人先”是对过去几代、30年粤商经验的总结,而不是对现在的描述。现在,粤商在很多方面已经需要追赶了。比如,在以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为代表的这一波新兴产业浪潮里面,粤商不再是走在最前面的。现在,比谁胆量大、谁敢先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敢为人先”已经不是一个企业家最需要的经商素质了。

时代周报:在讨论这个粤商商业文化特点时,很多学者都提到“粤商喜欢单打独斗。”这种文化特点在经商中会具体呈现出怎样的行为特征?

王先庆:这可以说是粤商文化中一个根深蒂固的缺陷,而且从过去到现在,这种状况并没有多少改变。表现在企业经营活动中,第一是比较少的合作。行业、行业内部、区域之间的合作状况较少,有也只在少数范围内存在。整体的这种合作,相对于浙商或者长三角而言,都存在改进的空间。这进而影响到粤商整体的竞争力,也影响了整体利益的获得。现在,中国企业已经到了一个必须通过兼并重组来做强做大和品牌化的阶段,也就是说现在出于产业链和价值链的考虑,必须要求粤商去谋求更多的跨界合作。

时代周报:粤商喜欢单干,有没有什么历史成因?

王先庆:过去广东人都是从全国各地逃难过来的,或者说是躲避各种各样的灾难过来的。过来以后,大家相互之间都有一种防范。你在一栋楼住了很久,住了几十年,甚至和邻居相互之间不认识,也不打交道。而内地的文化中,这种情况是不会存在的,互相串门,大家都搞得很熟。

时代周报:如何提升粤商的合作精神?

王先庆:一定要合作,提升长期的竞争力。区域之间、城市与城市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行业与行业之间,都要谋求合作。如何逼着企业去增强这种合作意识?政府要担当起这个角色,真正去推进企业之间、行业之间和区域之间的合作,引导企业并购、联合,实现产业链的重组。目前的现实情况是,广东以民营企业为主,目前政府在引导企业兼并重组方面的空间还是很大。

政府要先制定一个发展战略,形成一个好的生态体系,而不是任由企业想怎么做就怎么做。政府心里要有一盘棋,以后再跟着这盘棋引导企业该怎么做,也就是要加强战略或规划的引导。这对地方政府的产业研判能力、参与经济活动的专业能力以及企业服务能力都提出了更高要求。

VCG11433253596_015293.jpg

在美的,何享健(右)已经把接力棒完全交到了方洪波(左)手里。

80后粤商新气象

时代周报:目前,粤商在创新性和高科技技术型的产业环节方面的基础还是较为薄弱,粤商可以朝哪个方向努力去改变这种局面?

王先庆:我们要判断一件事实,就是过去粤商的崛起,是和我们特殊的地理、政策以及各种环境因素有关的。随着环境的变化,必须要打造粤商的新优势,对原来的优势也应该加入新的理解后进行提升。比如粤商优势的核心是务实精神,这也是粤商最独特的文化之一。但过去的务实是经验的务实,而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需要更多地考虑战略布局,这就是新的务实。第二,要克服粤商商业文化中的一些短板和不足,要学习浙商“抱团打天下”的精神。这种抱团也应该是务实理性的,比如阿里巴巴在新零售的产业链上,实际上需要整合很多行业进来,包括快递、零售行业、物流、电商还有制造业。很多新的商业机会和产业形态都需要不同产业去“碰撞”。

时代周报:在新旧粤商的代际传承之间,家族企业一直是作为一种重要的经营模式,现在也有不少粤商是通过学习国外家族企业的管理方法,对旧的管理模式进行改良,例如碧桂园,将集团家族控股和项目合伙人制结合。是否粤商家族企业内部也存在一个形态的演变,并且有不同的管理模式类型?

王先庆:关于粤商家族企业,其实跟全国其他区域的家族企业并没有多大的本质区别,甚至可以说是整个大东亚文化的特点。改革开放后中国一、二代中一些大企业的崛起,很多都是家族企业。因为兄弟之间、父子之间这种零成本的合作,在当时和其他资源的整合,一起形成了崛起的动力。这也和当时中国的家庭结构很有关系。如今, 80后出生的这一代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一个孩子,很多未必含有经商的基因,所以未来粤商发展不能再走家族管理模式的老路,必须聘用职业经理人,朝现代企业制度改良。

类似于碧桂园采取的项目合伙人制,是适用于地产行业一种特殊的合作模式,但在其他行业的家族企业中没有可复制性。比如说只有一个工厂的制造型企业就不行,而地产行业里可以有很多项目在新建和同步推行,除非你新建很多个工厂。但是这种组织创新是一个方向,可以让更多的人才参与到项目利益的分享中,而不只是打工的角色。

时代周报:就你的观察而言,粤商家族企业在管理模式的改进经验方面,有哪些值得关注的特点或趋势?

王先庆:第一,新一代80后粤商越来越能跳出第一代粤商重经验的管理方式的局限,开始引入一些战略,一步步走向国际化。第二,他们会更多运用现代技术和现代方法做出企业决策行为。第三,新一代企业走势正在发生变化,很多是引入风险投资和天使资金,而不是原来靠家族投资的方式。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news@time-weekly.com

相关推荐
绵柔年份老酒战略,洋河股份2024封藏大典送给“世界的礼物”
从豪车专属到国产电车标配,后轮转向真的让转弯更简单了吗?
因3亿欠款,凯撒旅业起诉前大股东海航,青岛国资入主后加速扩张
东北证券去年自营业务收入大增超2倍,沪深交易所首发保荐项目连续两年挂零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