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剧市场热利润薄:“爆发”还是“虚火”?

史成超
2017-08-18 11:54:55
来源: 时代财经
儿童内容市场正呈现爆发式增长,儿童剧市场也水涨船高。尽管整个市场潜力巨大、参与者众多,但利润依然十分微薄。

视频《儿童剧是资本新风口?民营企业家亲述八年创作之路》 编导:时代财经记者 谷霓裳

暑假即将结束,儿童剧的“观影热”却依然在持续。

“平常演出量一个月在30多场左右。儿童节期间达到70多场。而这个暑假,光北京地区,我们就有100多场演出。”广州瑜源童话剧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佩对时代财经表示。

事实上,不止暑假,平日、节假日,儿童剧的观众数量都呈现出快速增长趋势。根据大麦数据统计,今年春节期间亲子家庭已经成为北京地区第二大文艺演出消费主体,占演出观众总数 17%,76 场儿童剧共吸引 3 万人。

而资本早已嗅到金钱的味道。目前为止,深圳小橙堡儿童艺术剧团隶属的聚橙网络,已经完成了三轮融资,总金额达上亿元。今年6月,知行教育向小橙堡儿童艺术剧团增资1500万元。

中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显示,我国 0~14 岁儿童超过 2.2 亿,约占人口总数的 16.6%。预计未来五年,我国会迎来第四次婴儿潮。二胎政策和消费升级的双向刺激下,儿童内容市场开始升温。其中,儿童剧市场增长尤其明显,开始进入爆发阶段。

中国家长习惯了说教

“两年前,我还在学校的时候,周围没什么人做儿童剧。现在回老家,发现很多人都想做这个。”

2015年,20岁的李金昊从山东一所艺术院校的表演专业毕业后,加入在广州的儿童剧团,成为了一名全职演员。对于儿童剧市场的变化,他有着十分直观的感受。

儿童剧如今也被称作亲子剧。家长的意识,尤其是妈妈的意识,决定了这个市场的走向。

“家长们看完剧会发朋友圈,不是夸你,就是骂你。如果看完以后,家长不开心,这个剧目就死掉了。如果家长受到触动,口碑就传播出去了。”瑜源剧团总导演、制作人的龚迈程对时代财经说。

timg1.jpg

大部分儿童话剧改编自经典童话故事。

市场上对于好的剧本并没有一个标准。国内大部分儿童剧都是由经典童话改编而来,或者直接使用经典童话的剧情。市场上比较认同的、高票房的剧目,大多是安徒生、格林童话延伸出来的故事。

“改编是无奈之举。作为一个民营剧团,有时候没有足够的力量来宣传一部全新的儿童剧。”北京丑小鸭卡通艺术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平曾这样描述改编剧称为主流的原因。

原创内容缺乏的同时,是盗版内容的泛滥。

很多国际版权的界限并不清晰,不少话剧团在直接照抄迪斯尼的改编童话,比如灰姑娘、白雪公主等。但也有话剧团模仿迪斯尼的模式,用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自己做改编的原创剧目。例如市场上较受欢迎的《白雪公主续之魔法小公主》,讲的是白雪公主结婚后生下的女儿的历险故事。

与此同时,从海外引进的儿童剧目数量也开始增长。2016年,小不点大视界亲子微剧引进15部国外儿童剧演出380 场次,包括英国的亲子环球热舞派对《跳舞吧!宝贝》、西班牙多媒体动画互动剧《猫飞狗跳》等。

近距离、互动性、重体验、打破传统观演关系是引进儿童剧目的突出特点。海外剧大多内容很短,技术性强、有创意但缺乏丰富的剧情。占观众席百分之60%的父母并不买账。

“大部分观众还是需要剧情。中国的家长习惯了说教。”龚迈程说。

现在还不赚钱

有统计数据显示,25%的观众是第一次看儿童剧,这意味着这个市场很有潜力。但目前为止,利润依旧十分微薄。

“这个行业看起来很光鲜。但其实不是这样。”龚迈程表示,“大部分企业的主要收入依靠商演售票,只有30%的剧目能够盈利。”

2011年,瑜源剧团拍出了第一部原创剧目——将动画片《猪猪侠》改编成两部原创舞台剧,前后一共投资了190万。按照龚迈程的说法,“没赚到什么钱”。

屏幕快照 2017-08-17 11.35.28.png

瑜源剧团的排练现场 图片来源:时代财经 史成超摄

剧团大部分利润分给了当地的演出商、剧院。为了降低风险,不少剧团采取只拿演出劳务费用,而不是采取票房分成的方式。

有业内人士对时代财经指出,只拿演出费是一种比较省心的模式,对于养活几十个演员已经戳戳有余。“可能他们日后会采取票房分成的盈利模式,但需要剧场和剧团签订保底协议,达不到预期的票房,剧团就需要承担责任。这就是上面提到的风险。“

此外,尽管儿童剧的成本相对成人话剧更低,但票价也保持在一个较低水平。

“100元是个槛,”长期关注儿童剧领域的业内人士对时代财经表示。“这也是家长能接受的底线。一家三口出来看剧,花费不超过300块是一般家庭可以接受的。”

资本的热土

资本在儿童剧领域早已嗅到了金钱的味道。

目前为止,深圳小橙堡儿童艺术剧团隶属的聚橙网络,已经完成了三轮融资,总金额达上亿元。今年6月,知行教育向小橙堡儿童艺术剧团增资1500万元。

此外,国营剧院也是儿童剧市场的重要参与者。

中国木偶剧院营销经理李志军认为,各地重视文化消费也是儿童剧票房增长快的原因之一。“为了促进文化消费,各家剧院都推出优惠措施,看演出也变得更加方便、便宜,比如自从北京开展文化惠民活动以后,凭文惠卡就可以在中国木偶剧院6折看儿童剧。”

在海外,儿童节目的产业链更加成熟。Sesame workshop 1969 年推出的《芝麻街》称得上最经典的 IP,且已经传播到 150 多个国家,并开出了全球连锁的少儿培训机构芝麻街英语,今年还和智能玩具品牌 WowWee 共同推出了以片中形象 Elmo 为原型的编码机器人。

从这些成熟市场的发展历程来看,中国的儿童剧热才刚刚拉开帷幕。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news@time-weekly.com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