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雾霾经济”:从空气中捞金

2014-03-04 15:46:42
来源: 时代周报
本报记者 刘丽琦 发自北京PM2.5给中国人带来了什么?除了暗无天日的雾霾,还有源源不断的商机。在糟糕的空气环境对人们日常生活带来严重...

本报记者 刘丽琦 发自北京

PM2.5给中国人带来了什么?除了暗无天日的雾霾,还有源源不断的商机。

在糟糕的空气环境对人们日常生活带来严重影响时,人们对空气质量以及身体健康的关注度日益上升,和空气有关的相关产品,如空气净化器、空气质量检测仪、口罩、净化型空调都逐渐成为市场上的“香饽饽”。进入平常家庭成为家居必需品。“从空气中捞金”成为新的投资热点。

以空气净化器为例,根据最近中国家电行业市场研究机构—北京中怡康时代市场研究有限公司(简称:中怡康)发布研究报告显示。“2013年—2020年,仅空气净化器累计销售额将达到5600亿元,其中2020年的全年销售额将达到1520亿元。”也就是说,仅空气净化器一项,就蕴含着千亿商机。

然而,市场繁荣的背后,也会带来行业发展的乱象。

“空气净化标准尚不完善、缺乏统一的认证标准、市场缺乏统一的规范。都是影响空气净化器市场发展的主要障碍。”中怡康品牌总监左延鹤对时代周报分析说。

千亿商机

“从2011年后半年开始,空气净化器开始成为热销商品。今年春天甚至出现了断货的情况。”8月13日,北京某卖场促销员告诉时代周报记者。“晴天还好,每次出现雾霾天,顾客就会增多。”

中投顾问家电行业研究员任敏琪表示,在我国环境没有发生恶化之前,人们较少关注环境问题,对空气的质量也没有较强意识,但是随着PM2.5日益加剧,恶劣天气出现的频率愈来愈高,人们对空气质量的关注度也迅速提升。这催生了空气净化器及相关产品的市场,人们对空气质量的重视为这类产品奠定了坚实的市场基础。 

中怡康数据显示:2013年上半年空气净化器市场零售量规模约为130.3万台、零售额规模为28.7亿元,量额同比增幅分别为124%和148%。市场呈现出高速增长态势。2013年我国空气净化器的市场规模将达到50亿元,同比增速约85%。

随着消费者环境意识及健康意识提高,2013年空气净化器市场前景看好,中怡康预测, 2013年空气净化器市场规模达240万台、50亿元,分别比2012年增长90.5%、83.8%。

时势造英雄。十年前的那场非典让名不见经传的空气净化器彻底火了一把,然而好景不长,当SARS过境后,空气净化器也随之沉寂。2011年,突然而来的“PM2.5事件”再次引爆空气净化器市场。

“空气净化器行业是一个依赖突发性事件刺激的产业。但这次全社会对PM2.5的空前关注,跟过去任何一次局部增长都不同,空气治理是个长期的过程,空气净化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左延鹤对时代周报分析说。

事实上,作为具有“消毒杀菌”功能的空气净化器在欧美日韩等国家普及率非常高,已经广泛应用于家庭、医院、办公室、宾馆、学校等私密以及公共场所,普及率已经达到30%。而在我国,空气净化器的普及率仅0.2%。未来发展空间巨大。

中怡康报告显示:2013年—2020年,仅空气净化器累计销售额将达到5600亿元。数千亿商机正在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将目光聚焦在这一领域。

“一方面,净化器市场的需求量稳步上升,未来净化器有望成为一二线城市的家庭必备品;另一方面,净化器市场已经摆脱了混乱发展的局面,集中度显著提高,市场格局逐渐趋向于成熟。在环境日益恶化的今天,净化类产品将迅速崛起。”任敏琪说。

品牌博弈

巨大的商机不仅让亚都和远大等老牌空气净化器企业尝到了甜头,持续开发。其他家电企业,例如海尔、美的、TCL等也加入竞争。

不仅如此,国外品牌的介入,使空气净化器的市场竞争更加激烈。

据了解,空气净化器市场发展之初,本土品牌亚都一直处于行业的领军地位,但好景不长。国外品牌对中国市场开始重视并不断发力抢占市场,不断分食市场份额。从2010年至2012年前三季度,亚都已经从第一的位置跌落至第三,零售量份额从42.0%跌至18.5%;而国外品牌飞利浦和松下的零售量份额则不断增长,分列第一、二位,飞利浦零售量份额从20.5%增长至33.4%,松下零售量份额从14.2%增长至28.5%;本土品牌美的零售量份额由12.8%跌至3.9%。空气净化器市场本土品牌已经被国外品牌超越并远远地甩在了后头。

中怡康报告显示,本土品牌由统领江山没落至占据约1/4份额的局面,而国外品牌则高歌猛进占据了约3/4的江山。从2010年至2012年前三季度,本土品牌市场份额由58.3%降至26.1%。2013年6月国际品牌零售量份额为84.84%,而国内品牌份额仅为15.16%。”

左延鹤分析说,国外空气净化器企业经过多年的技术沉淀和经验的积累,在功能开发上成为主流。在性价比和品牌认知度上占有绝对优势。而本土品牌占领的主要是中低端市场。

“本土品牌可以在保持自身价格优势的基础上,不断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塑造良好的额品牌形象。事实上,在本土品牌和洋品牌的博弈中,本土品牌已经逐渐扭转局势。” 任敏琪对时代周报记者说。

缺乏“统一标准”

“现在空气净化器这个新兴的市场存在的最大问题是没有统一的行业规范,没有统一的标准要求。”左延鹤对时代周报记者说。

在卖场里,很多净化器都会在产品介绍上注明空气净化效果检测单位,但各个厂家的产品上打出的质检单位并不相同,有的标明为“国家室内环境与室内环保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检测”,有的标明为“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让消费者眼花缭乱,厂商却可以依此夸大产品的功效,或者宣称其拥有领先的技术水平,净化率达到99%。

对于目前认证标准百家争鸣的局面,国家室内环境与室内环保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主任宋广生表示,空气净化器并不在国家强制认证的产品名单之内,所以并不需要进行功能性认证。产品只需通过安全质量认证,以及2008年底修订的GB/T18801-2008《空气净化器》标准。还有一些企业使用的是美国所采用的洁净空气量(CADR)认证标准,与国内的计算方法大有不同。

“国内现行的GB/T18801-2008《空气净化器》标准只检测净化器在1小时内的净化效果,所得数据与实际使用环境下有一定差异。已经不适应现在的污染程度,该标准也需要进一步完善”。左延鹤说。

据了解,国家室内环境与室内环保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正在与中国质量认证中心合作,规范对空气净化器性能的认证标准,该标准有望在年底前出炉,结束各厂商掀起的这场标准大战。

2013年4月8日,国内第一个涉及空气净化器净化性能评价的空气净化器(中国)行业联盟标准API-AC/LM01-2013《空气净化器净化性能评价要求》正式发布实施,主要针对适用面积、PM2.5洁净空气量、能效评价三个方面作出了规定,解决了我国空气净化器产品检测评价方法不统一的现状,并将进一步规范,通过制定空气净化器针对气态污染物净化性能和寿命的评价方法完善,引导行业良性发展,最终服务消费者。

“只有出台统一的标准,才能建立有序、规范的市场环境,有利于厂商提高产品的质量,更好地服务消费者。”左延鹤告诉时代周报记者,“另外,现在消费者对空气净化器的基础认识还不够,对专业知识的认知比较少,钱花了,但净化效果并不理想。因此政府应该推动空气净化器的普及化进程,从而推动市场的发展。”



专题报道

石家庄的空气救赎

“生态补偿机制缺位,谈环保是奢望”

马军和他的空气污染地图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news@time-weekly.com

相关推荐
招商证券靠投资及交易业务收入翻盘,同比暴增97%!2023年加大信息技术投入
遭阿里频繁减持,“同城货运第一股”6年亏损近50亿,创始人也辞任了
资方让利产业方?诚志股份零溢价投资私募基金,要当液晶显示材料龙头
君实生物去年亏损超22亿,核心品种加速“出海”,对冲国产PD-1内卷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