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信模式现兑付危机 网贷陷监管困局

2013-08-22 05:56:54
来源: 时代周报
“这种将债权打包成理财产品的模式,已经形成了一个资产池,实际上就是影子银行。”宜信模式在行业不断地被复制,但高速发展的背后是行业不断爆出的隐忧。

本报记者 苏春梅 发自广州

8月13日,在中国互联网大会上,央行主管支付清算的副行长刘士余对P2P行业警示的一番讲话,再次把宜信推向了关注的焦点。

宜信P2P模式的特点是线下债权转让。创始人唐宁或其他宜信高管提前放款给需要借款的用户,唐宁再把获得的债权进行拆分组合,打包成类固定收益的产品,然后通过销售队伍将其销售给投资理财客户。

“这种将债权打包成理财产品的模式,已经形成了一个资产池,实际上就是影子银行。”中国小额信贷联盟秘书长白澄宇告诉时代周报记者。

宜信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在过去7年,宜信公司的业务增长了300多倍,目前,在全国100多个城市和20多个农村地区,宜信共有2万多名员工为数十万名客户提供普惠金融和财富管理服务。

与高速增长相呼应的是这个行业在中国的狂飙式突进,而宜信模式也在行业不断地被复制。但高速发展的背后是行业不断爆出的隐忧。

早在今年上半年,包括宜信重庆分公司在内的重庆五家P2P网贷公司,就曾被指涉嫌非法集资和非法从事金融业务。

而就在8月8日,红火经营4个多月的网赢天下便因无法兑付投资者的投资款而熄火。

“如果是真正的P2P公司,就不会出现这样的兑付危机。因为P2P机构只是一个促成双方达成交易的服务平台。它的钱跟借贷双方没有关系。正是因为P2P公司通过卖理财产品并承诺保本付息这样的方式,才造成了这样的流动性问题。”对于兑付危机,白澄宇一针见血。

“如果真正从事P2P业务,就不会存在投资者和P2P公司的担保业务。作担保是担保公司的事情。”对于这个行业的乱象,中央财经大学金融法研究所所长黄震略显气愤。

“宜信模式”触发兑付危机

作为一个舶来品,从2007年第一家P2P公司拍拍贷落户中国,P2P在中国的发展可谓一路高歌猛进,据统计,目前全国从事P2P业务的机构已狂飙至2000多家。

然而,繁荣背后却也险象丛生。

8月13日,在中国互联网大会上,央行主管支付清算的副行长刘士余明确指出,互联网金融有两个底线不能碰:一是非法吸收公共存款,二是非法集资。同时对p2p明确警示,“P2P的平台内部已经出现了道德问题。我觉得有必要提醒大家,注意操作和信用风险”,刘强调,P2P如果做成线下,脱离了平台操作功能之后,就会演变成资金池,成为影子银行。而在业内看来,刘士余的讲话直指宜信线下P2P模式。

今年上半年,在重庆市金融办对重庆P2P网贷公司发动一场低调的整肃行动中,包括宜信重庆分公司在内的五家P2P网贷公司,就曾被指涉嫌非法集资和非法从事金融业务。

据了解,宜信的P2P模式的特点是线下债权转让。

这种模式的核心交易结构为,宜信的创始人唐宁或其他宜信高管提前放款给需要借款的用户,唐宁再把获得的债权进行拆分组合,打包成类固定收益的产品,然后通过销售队伍将其销售给投资理财客户。

在这个过程中,宜信吸收资金供给方的资金,并将其提供给资金需求方,不过,与传统的P2P自行配对不同,资金供需双方的配对由宜信进行,客户并不能选择贷款的投向。

记者从一位行业人士处了解到,目前宜信大约有2万多人,其中70%为销售人员,在全国各地几十个城市都有分支机构,主要从事线下审核及业务推销。

但唐宁所创的“宜信模式”在业界一直质疑声不断。2012年,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前央行副行长吴晓灵就明确指出,一些公司采用自然人给人贷款,并再将贷款卖给自然人以吸收资金,承诺在一定期限内还本付息,“这种模式,恰恰是最高法院对于非法集资的定义”。

吴晓灵的讲话一度将宜信抛向风口浪尖,但由于其并未出现大的风险问题,所以这段时间以来,宜信在P2P市场依然风生水起。

然而,近期爆出的网赢天下的熄火以及余士余副行长的讲话再次把宜信p2p模式推向大众的焦点。

8月8日,经营仅4个多月的网赢天下便发表公开信称,由于运营不善及诸多因素造成投资者的投资款不能按时提现,目前已全面停止所有网贷业务的运行,仅负责对之前欠款的还款安排。

据知情人透露,虽然经营才4个多月,但网赢天下P2P平台累计成交金额已经近7.8亿;到目前为止,网赢天下平台贷款余额约为1.5亿,涉及1500多名投资人。在接下来的一个月内,网赢天下所有的借款标的中将有 1.18 亿资金到期。

时代周报记者发现,网赢天下采取的正是宜信首创并在目前P2P市场风行的债权转让模式,即借款人将资产抵押给P2P公司,公司先行给借款人放款,并设计包装成“信贷理财产品”(类似于债权)并提供担保,由出资人购买并获得收益。

在网赢天下的官方网站上,曾明确提出将为客户提供100%本息保障。具体为,当出借逾期3天仍未清偿借款本息,则由深圳市华龙天投资担保有限公司(下称“华龙天”)将在第4天垫付该标的的未清偿借款本息给甲方第三方机构统计。

然而,发生兑付危机后,网赢天下并没有发布任何华龙天清偿的信息,8月20日,当记者就此问题致电网赢天下相关负责人时,其称“不便回答”,并称“我们现在正在努力催收欠款。”

“P2P网贷”实为幌子?

“虽然收益不错,但对于通过P2P平台放贷,今后会更加谨慎。”网赢天下发生兑付危机后,网赢天下一位客户对记者如是说。

但对于整个P2P行业而言,网赢天下兑付危机引发人们思考的不仅是P2P的风控问题,还涉及到“究竟什么是P2P”。

“P2P原意是点对点,投资者和借贷者之间有一个严格的借贷关系,一方面,投资者知道我的钱借给谁,并自主选择;另一方面,投资者自己为自己的选择承担风险。目前国外的P2P都是这种模式。这也是对P2P机构划分的重要标准。”拍拍贷CEO张俊告诉记者。

中国小额信贷联盟秘书长白澄宇认为,对于目前鱼龙混杂的P2P市场,不能用线上、线下对其进行法律上的界定,关键是看它是否在线下做交易,“如果参与了线下交易,严格意义上讲,它就不是P2P。” 

其实,宜信的线下业务一直在被质疑。其所谓线下业务,就是发展销售队伍向出资人做理财,信贷员队伍去审核借款人,以保证信息可靠和贷款质量,但与此同时,业务也由单纯配对异化成为变相放贷,而宜信一直被视作P2P线下业务的代表。

8月21日,记者致电宜信客服,按其语音提示,记者选择“P2P出借咨询”。但在电话接通后,该客服人员却表示,该热线只从事5万元以上的线下服务。记者从该客服处了解到,如果是5万元以上的服务,宜信会安排专业的理财顾问,一对一办理理财业务,并且需要在线下当面签署债权转让等相关协议。

张俊认为,P2P平台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信息透明,但宜信的线下业务在网上并不能看到相关信息,因此并不具有透明性。

白澄宇认为,由于中国征信系统没有国外发达,所以陌生人之间很难达成交易,宜信通过自己先拿钱放贷,然后再以理财或其它的名义转给债权人这种方式,“由于它是一个大公司,投资者会觉得比较可靠。”但他话锋一转,“将债权打包成理财产品,这就会形成一个资产池,实际上就像影子银行。”

白澄宇进一步解释,因为中间有一个转债权,这就变成了资产证券化的过程,所以它已经超出了单纯的P2P的范围。

对此,在给记者的回复中,宜信明确指出“宜信没有资金池,没有期限错配,立足普惠金融,服务中国高成长性人群。”

一位P2P业内人士向时代周报表示,“我个人认为,目前宜信一些做法已经突破了个人与个人之间小范围的交易。涉及到哪一类就应该获得哪一类的牌照。宜信应该主动置于监管之下。”

对这些质疑,宜信相关部门回复记者“宜信所处的行业是普惠金融,普惠金融的目标是为了覆盖传统金融机构没有覆盖到的人群,P2P只是实现这个目标的工具和技术手段之一,而工具和技术手段是由市场和科技发展来决定的。如今P2P业务只是宜信公司诸多业务中的一部分业务。”

很显然,宜信也认为自己并不是单纯从事P2P业务的平台。但问题在于,宜信同时以P2P为幌子,游走在监管的灰色地带。

“本息担保”引火上身

时代周报记者从宜信客服处了解,为了降低投资者的风险,无论是从事线上交易还是线下交易,宜信都可以“担保本息”。

中央财经大学金融法研究所所长黄震认为,“所谓的提供本息保障,事实上从事的就是融资担保业务,但目前国家对融资担保有相关的资质管理,”并且,他认为,目前的P2P机构对于担保的普遍问题在于并没有一个杠杆率的上限,因此这些P2P机构的实际担保能力值得怀疑。

许多行业人士认为,P2P平台就应该专注于做平台。但目前,和宜信一样,大多数网贷公司所从事的业务已经“越界”,而这些行为本身会增加P2P平台风险。“一种比较典型的方式就是,通过承诺担保或者垫付本息这样一种方式把平台的风险和借贷双方的风险绑定起来。”黄震指出。

但这样一来,一旦出现借款人逃跑或者赖账这种行为风险,就可能出现平台倒闭、破产。

在国外,P2P平台只是作为提供借贷双方信息的平台,并不参与到实际的借贷过程,因此,即便发生逾期行为,也只是借贷双方的事。但在国内,承诺“担保或者垫付本息”的P2P机构大量存在。

对于P2P公司提供的“保本付息”的做法,白澄宇认为,这种担保办法实际上只是起到了促进和便利交易达成的作用,对于其可以降低投资者风险这样一种说法,白澄宇明确指出,“这只是一种心理作用,它并没有实际降低投资人的风险,只是让投资人觉得风险降低了”。

显然,网赢天下的兑付问题就是这样的实例。

8月20日,记者多次致电网赢天下相关负责人,欲就网赢天下发生此次兑付危机的原因进行采访,但相关负责人称“不便回答”。

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像网赢天下这样的公司,一方面通过做理财产品、承诺保本付息这种方式吸引投资者;另一方面,又将短期理财的钱拿去做长期的投资,但P2P公司没有银行那样资产管理能力,容易出现流动性问题。

对于P2P机构出现的兑付危机,一位P2P行业人士一针见血地指出,“如果是真正的P2P公司,就不会出现这样的兑付危机。因为P2P机构只是一个促成双方达成交易的服务平台。它的钱跟借贷双方没有关系。”

P2P机构企图通过“保本付息”的方式降低投资者风险这样一种做法无异于引火上身。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news@time-weekly.com

相关推荐
股价涨幅第一!中信银行年内涨近50%,超10家上市银行获大手笔增持
机器人、机器狗、重卡?李彦宏携AI神器及5000万大奖亮相开发者大会
港股IPO|挚达科技增收不增利,傍上比亚迪仍难解盈利困局
股价异动观察丨股价“抢跑”?天承科技业绩披露前夕股价爆拉12.58%
扫码分享